智匯菁英丨顧錁:青託為科研啟航帶來東風

青年人才是科技發展的“源頭活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我國AI青年人才成長髮展的助推器和交流互動的聚集地,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始終將青年人才服務放在核心位置,不斷探索創新青年科技人才選拔培養機制,通過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學術交流與培訓、創新創業孵化、技術大賽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助力AI青年人才實現抱負,成就理想,為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提供人才保障。


智匯菁英丨顧錁:青託為科研啟航帶來東風

顧錁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特聘專家,智能感知與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視覺感知等,在IEEE彙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擔任多個SCI期刊編委和多家上市公司技術顧問。


青託風采

2015 年10 月,中國科協面向有較大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32歲以下科技工作者啟動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以三年為一期,進行穩定的資助培養,打造國家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後備隊伍。顧錁於2016年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以來,在圖像處理和視覺感知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肯定。


青託助力 科研啟航

從上海交通大學到南洋理工大學、再到加入北京工業大學,顧錁針對圖像特徵提取與融合和人眼視覺系統建模等複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使他的研究困難重重。“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給我提供了寶貴的科研經費,也帶給了我繼續科研的信心,”顧錁回顧科研起步之初表示:“青年學者職稱低、成果少,研究尚處於探索階段,項目的申請尤為不易,感謝青託工程為我的科研提供了啟航的東風。”

入選青託以來,顧錁每天投入大量的時間到科研工作中,他不斷拓展領域知識,深入分析人眼視覺成像特點,將大腦神經科學與信息科學進行有機結合,實現了從圖像處理到視覺感知的研究體系。目前,研究成果與多家公司合作,取得重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加強國內外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顧錁多次參與國際重要學術工作和活動,擔任SPIC等多個SCI期刊編委和ACMMM、ICME等技術評審委員會領域主席或委員,活動的參與和積累為顧錁帶來了許多收穫。


科研探索 永無止境

“科研的道路沒有止境,我們不該把目光只放在眼前,科研應造福人類。”顧錁並沒有侷限於眼前已經取得的成果,面對當前自然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他又毅然決定致力於利用影像信息完成大氣環境的自動化感知與保護技術,盡己所能以智能之力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再添動力,其相關成果已在IEEE TIE、TII和TIM等期刊發表。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大家一起呼吸,大氣環境問題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大氣汙染的智能監測與防治技術刻不容緩,”顧錁表示道,“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會爭取更大的進步。”


學術成果

在IEEE彙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IEEE T-MM最佳論文獎、IEEE ICME最佳學生論文獎和最佳學生論文提名等;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北京市高創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海聚工程青年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