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吃多了會使皮膚變黑,這是真的嗎?

醬油吃多了會使皮膚變黑,這是真的嗎?

從小愛吃醬酒拌飯的自己,忽然有一天被告知“醬油吃多了會變黑”還是很惶恐的,畢竟長大後的自己一定是要美炸天的呀。


而在生活中確實經常聽到:

“醬油不要多吃,多吃會容易生產黑素,對皮膚變黑有一定的影響。”

“身上有傷不能吃醬油,會留疤。”

“......”


好像醬油真的有那麼一層對皮膚產生黑素有影響的意思,實質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層一層來撥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01

吃醬油並不會使皮膚變黑


很多人說吃多了醬油會使皮膚變黑的理論大多是因為醬油的顏色是黑色(視覺是黑色,但其實是紅褐色),因而產生黑素與皮膚變黑有關,即醬油進入人體之後會使皮膚產生黑素,從而導致皮膚變黑。


這完全是人的一種感覺作祟而形成的刻板印象,首先我們要先搞明白黑素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皮膚色素是由位於表皮底部的黑素細胞合成,而黑素細胞每天會把酪氨酸當做原料,經過酪氨酸酶的催化,發生一系列的反應才生成黑素。


黑素這種物質,決定著我們皮膚顏色的最終形態,遺傳基因、體內激素水平及紫外線照射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黑素小體的數量、體積及黑素化程度。


醬油吃多了會使皮膚變黑,這是真的嗎?


這也是為什麼生活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種族的存在,而這種差異主要取決於基因遺傳,這是在漫長進化過程中,不同的人種適應各自生活環境中紫外線強度的結果。


再回過來說醬油,醬油是怎麼來的呢?


它的原料是大豆和小麥,其中的蛋白質中也含有酪氨酸,而酪氨酸經過一系列加工之後會生產黑色素;其中的澱粉經典酶水解為葡萄糖與氨基酸反應生成了類黑素,也就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醬油的紅褐色。


醬油的色素雖然和人體皮膚的色素皆以酪氨酸為原料,但形成方式、過程和最終色素的結構完全不同,自然要想醬油的色素轉變成人體皮膚的色素還不成。


而且雖然醬油是紅褐色,但是進入人體胃腸道後,會經過消化形成氨基酸、水、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等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而它們又不具備光感功能,也不合成某些激素,醬油的色素又如何轉移到皮膚中呢?


所以說,吃醬油並不會導致皮膚變黑,不然少了醬油拌飯的童年該有多不快樂呀。


02

傷口留疤並不是醬油直接導致的


當身體出現嚴重傷口時,醫生會叮囑不要吃醬油,但他是不是還會叮囑你不能吃辛辣腥等食物?


難道辛辣腥的食物也會使傷口留疤嘛?


只是因為辛辣腥的食物會有刺激性,不利於傷口癒合。


醬油吃多了會使皮膚變黑,這是真的嗎?


我們都知道,

傷口長期未癒合容易導致傷口發炎,炎症刺激持續時間長,色素沉著就會過多,導致傷口部位的皮膚顏色總是比周圍的正常皮膚顏色更深一些,從而表現出疤痕色沉。


但是有些傷痕會隨著時間慢慢褪色,與正常皮膚無疑。


如果出現重傷的情況,留疤是必然的,而醫生叮囑忌口,是為了減少傷口感染,並利於傷口恢復。


那醬油是怎麼回事?


有沒有發現,醫生還時常叮囑我們要吃得清淡,吃得清淡?


主要是因為人體每天攝入鹽含量為4-6g(由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人員提出),若長期食鹽過多會導致高血壓、骨質疏鬆等。


而醬油每10ml就含有1.8g鹽,有些還標準不一,為防腐抑菌會大於等於15%~18%。可見醬油的含鹽量較高,而且我們並不能控制醬油的量,所以醫生會建議不食醬油。


所以,傷口留疤並不是醬油直接導致的。


最後,醬油雖然不會使皮膚變黑,也不會使傷口留疤,但是為了自身健康,儘量少食,讓它安靜地作為佐料活在美味的菜餚裡吧。



圖丨攝圖網

醬油吃多了會使皮膚變黑,這是真的嗎?

醬油吃多了會使皮膚變黑,這是真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