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兩大“國字號”新區這樣謀劃開放

前言:

新年伊始,重慶便收到來自中央的“大禮包”: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要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對外開放能力的提升是其中關鍵之一。近年來,在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當中,成渝均設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兩地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兩地國際化程度日益增強,吸引了一批極具國際聲譽和競爭力的外資企業都集聚於此。

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起點,未來,兩地在共同推動內陸對外開放中,如何實現協同發展?近日,記者走進重慶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探究這兩大國家級新區背後的新思路。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兩大“國字號”新區這樣謀劃開放

兩江新區:

牽手天府新區打造輻射內陸地區的“雙引擎”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期,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將是此次合作的重中之重。近日,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兩江新區正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對標世界頂尖水平,不斷提高兩江新區的產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與天府新區一道加強合作,共同做好建設內陸開放門戶這篇大文章,共同打造輻射內陸地區的“雙引擎”。

近日,兩江新區直屬國企重慶港務物流集團與四川省宜賓市就深化重慶港與宜賓港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達成共識。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之一。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兩大“國字號”新區這樣謀劃開放

下一步,重慶港和宜賓港將持續加強戰略互動,深入探索兩港合作新機制,依託以兩江新區果園港為核心的長江上游航運樞紐,深化港航物流產業合作,共同開發川滇黔三省接合部區域市場,進一步延伸集裝箱公共支線班輪航線,助力加快建設川渝兩地水運大通道,打造干支聯動、江海直達的航運體系。

這僅僅是兩江新區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個縮影。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兩大“國字號”新區這樣謀劃開放

作為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在重慶乃至中西部地區擴大開放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兩江新區正全力打造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江北嘴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悅來國際會展城等開放平臺,並依託完善的開放體系共同和成渝地區城市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打造“多樞紐銜接、多口岸聯動、多通道集聚、多功能配套、多平臺疊加”的多式聯運體系。

為深化與天府新區戰略合作,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助推成渝地區建設“兩中心兩地”,兩江新區成立了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辦公室,舉全區之力推動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兩大“國字號”新區這樣謀劃開放

目前,兩江新區已確定先期從三個方面推動工作——

在改革創新方面,兩江新區將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展協同創新、開放創新體制、公共服務等領域研究,聯動天府新區,整合吸引科技資源,加快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此外,兩江新區還將加強與天府新區在自貿區建設、口岸、物流等領域合作,攜手探索內陸開放新模式,推進交通互聯互通。

在產業發展方面,兩江新區將圍繞共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開展一系列專題研究,在汽車、電子、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優勢領域開展一批項目合作,率先打通兩個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並謀劃推進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的合作,探索建立兩個新區聯合招商、利益共享機制。

在規劃建設方面,兩江新區將聯動天府新區共同策劃推進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項目,率先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加大城市空間供給。

同時,作為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核心承載地,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還將以自貿區建設為抓手,對標世界先進水平,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西部對外開放新標杆。

重慶高新區:

開放高地支撐平臺,“經濟圈”共建共享

近日,中國西部兩大國家級高新區——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舉行第一次聯席會議,邁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實質性步伐。

根據初步商討,重慶高新區將攜手成都高新區,重點圍繞優勢產業合作、創新資源共享、全球資源鏈接、共建共贏模式探索、重大功能性平臺打造等5個方面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其中,在開放通道積極作為,成為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如今,科學城集聚了多個開放平臺和通道,具備開放的天然優勢。今年,重慶高新區將以支撐載體建設為重點,高層次推動對外開放。

據介紹,重慶高新區將利用好多個開放平臺和通道,做高做新國家自創區、自貿區兩塊金字招牌,加強同海外高科技園區和國內先進高新區、科學城的交流合作、共建互惠。做特做活西永綜保區,做實做亮陸海新通道,讓國際物流大樞紐大通道暢起來、活起來、亮起來。做好做優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等開放創新平臺,集聚國際化人才。全力建設新興載體,依託已落地項目,拓展合作領域,建設國際合作園區。打造傳播科學思想、開展學術交流、展示科技成果等功能的國際交往中心。加快建成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提升國際化形象。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兩大“國字號”新區這樣謀劃開放

同時,強化同成都高新區、成都科學城等雙城經濟圈載體合作,加大與中新互聯互通、中歐班列等整合聯動,構建開放大通道、大平臺。用好高校外向平臺,立足教育、科研、人才交流等打造具有國際合作示範效應的大學城。

高層次推動對外開放,需要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重慶高新區還將在營商環境上下功夫,繼續優化開放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全面實施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立完善國際化公共服務體系,吸引更多國際化企業、人才安家落戶。

【聲音】

專家獻智:優化創新、營商、信息“三個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認為,未來,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一定要強化創新環境這條“命脈”。同時,優化信息環境,一方面需要把信息渠道打通,及時糾正發展中的錯誤。另一方面要重視智庫的作用。

海國圖志研究院院長陳定定表示,要打造內陸開放高地,要加強智力與人才支撐,通過出臺支持創新的政策,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入駐,同時提供比較好的配套激勵措施。

不僅如此,他還建議運用好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通道,加強與全球市場的對接,形成通達全球的物流網絡。

“營商環境,尤其是投資環境的優化,關係到兩江新區能否吸引國際先進生產要素,更好地支撐自身發展。”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建議,應該從提高營商環境競爭力、拓展新的投資市場空間、提升投資促進效果三個方面,加快聚集國際性的生產要素。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則表示,要想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必須突出制度型開放,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促進更高水平的開放。要處理好四對關係,包括招商和培育的關係,項目和營商環境、產業生態的關係,企業和產業鏈的關係,以及產、城、人融合的關係。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建議,應該充分發揮作為中國重要的加工貿易基地的優勢,以服務業為切入點,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兩江新區也應該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動企業、重大項目儘快落戶。此外,還應該加大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創新力度,對標國內國際一流水平,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在狠抓既有政策落地見效的同時建立容錯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 郭欣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