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拆分盤的前兩年是風險期?

判斷一個拆分盤是否渡過風險期,要看這個盤是否建立起了內循環,那麼什麼時候能夠建立起內循環是非常關鍵的。基於所有拆分盤的共性控盤手段(配股,復投,三出三進)我們知道,當一個新的拆分盤內排結束,股票上線,在第三次拆分的時候,第一批投資人的賬面回本,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人開始提現,此時的提現資金完全依賴於場外新人的資金的注入,這時如果沒有場外資金進場,提現就會失敗,所以第一次提現是非常危險的,接下來的每一次拆分都面臨著這樣的風險,並且一次比一次危險。

因為在前期,賺錢的人數少於沒有賺錢的人數,復投和三出三進的控盤手段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換句話說,只要是每次銷售股票的提現大多數依賴於外場新人的新鮮資金,那麼這個平臺就是在風險期內,這個時候是沒有形成內循環的,那到底什麼是內循環呢,內循環就是指每次銷售股票提現的資金絕大多數資金來源於盤內的老玩家,這個時候才是內循環形成,從時間上來推算的話至少需要兩年甚至兩年半。

現在說做拆分“太晚”的人,你們三年後肯定還會再說一次,現在覺得後悔當初沒有經營的人,你們三年後還會再後悔一次。問題不是早晚的問題,而是其它賺錢的項目都沒有辦法給你“持續收入”,唯有拆分可以,你們做的那些亂七八糟、雞鳴狗盜、沒有未來的項目,都只能給你一時的甜頭,沒有辦法給你二三十年的財務保障,你在外面轉了幾圈,還是要回來找我們。

為什麼說拆分盤的前兩年是風險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