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談《水滸傳》之“北宋四京”

提要:在《水滸傳》中,盧俊義的老家——北京大名府是現在的首都北京麼?北宋的都城都有哪些?大名府為什麼會有"北京"的頭銜?

大家好,我是蘭馨。上一期的文章泛談《水滸傳》之“玉麒麟”盧俊義中,我們聊了盧俊義的性格、他對梁山的意義、在梁山的地位和被招安後的官職等。在《水滸傳》中也還涉及到了很多宋朝的其他知識,筆者也打算和各位讀者分享,這次就介紹一下北宋四京,其中就包括"玉麒麟"盧俊義的老家——北京大名府。

復都制

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流行在行政上設置幾個都城,這種現象有個正式的稱呼,叫做復都制。

復都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可謂源遠流長。從那時候起到隋唐時期,大多時間就是長安和洛陽兩地一個做都城,另一個就是陪都。比如隋代叫東都和西都,後來隋煬帝在揚州呆久了就把那兒升成了行都江都。

唐代最多的時候是五京制,也就是五個都城,分別是西京鳳翔府,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東京河南府和北京太原府,當然皇帝基本只在長安和洛陽這兩個都城。現在如果小朋友問為什麼世界地圖上只有北京、南京、東京的時候,咱可以回答千年以前東西南北中是齊全的,雖然地方都不一樣了。

泛談《水滸傳》之“北宋四京”

唐朝五京

契丹立國以後,也是仿唐制、設五京,分別是: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水滸傳》中宋江接受招安以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征討契丹,一路打到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把遼國君臣嚇麻爪了,賄賂了宋朝一幫奸臣,然後投降納幣。當然這裡有一定的藝術加工,和歷史事實有不同,遼國皇帝也是不會在南京析津府的,甚至可以說遼國皇帝在五京的時候都極少。契丹是遊牧民族,他們的皇帝也不會固定的呆在一座都城裡,而是形成了以打獵為由視察各地的固定制度,稱為"四時捺缽"制度。

泛談《水滸傳》之“北宋四京”

遼國五京

說回覆都制,其實那時候設置那麼多都城的原因,日本學者妹尾達彥曾提出六個要點,“形成對核心都城的機能輔助、實現農牧兩地域的分割統治、保障政治的均衡化、方便朝貢、加強軍事防衛、以及提供緊急避難地等"。複雜而廣大的統治空間下,單一都市集權的政治統治難題可能是中國古代設置復都制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地方太大了一個都城管著不方便。副都們放到現在,可以相當於定義為國家中心城市,簡單直觀。

北宋的四京

宋承唐制,設置了一個都城和三個陪都。那時候長安京兆府經歷了唐末和五代十國的戰火摧殘,不復往昔盛世,很不幸的落選了。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選中的四個地方。

東京開封府,這個大家最耳熟,所謂"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這個開封府就是現在的開封市。八朝古都開封的歷史源遠流長,東京城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相關的歷史內容非常多,這一期節目咱們就不細說了,國內國外都有很多紀錄片可供大家觀看。有興趣的讀者甚至可以親自去開封市旅遊,感受一下當地的歷史氣息。

在《水滸傳》中,東京開封府作為大宋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成為了眾多劇情的發生地,第一回開篇高俅高太尉就在東京城閃亮登場、逼走王進,之後還有楊志賣刀、李逵元夜鬧東京等劇情,這裡就不列舉了。至於原來在東京為官、被逼上梁山的好漢,更是為數不少,比如林沖是東京禁軍教頭,徐寧是東京金槍班教師,宣贊是東京兵馬保義使。

再說北宋的陪都西京河南府,就是現在的洛陽。之前已經提過,洛陽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東周的時候就曾經成為國都,在漢朝、曹魏、西晉乃至隋唐、五代十國等時期,也有成為都城的歷史,洛陽城在那時的地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宋朝建立之初,太祖趙匡胤還動了遷都洛陽的心思,不過未能成功。推薦一本張祥雲老師的《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對宋代洛陽曆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在《水滸傳》中,地幽星"病大蟲"薛永就是河南洛陽人氏,原在江湖上打把勢賣藝兼賣大力丸,梁山聚義排第八十四位。

開封和洛陽成夠為北宋的東京和西京,可謂理所當然。北宋的其餘兩個都城,知名度就差了一些。

南京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商丘市,這個地方能夠成為北宋的南京,是因為此地是宋朝的龍興之地。太祖趙匡胤還沒當皇帝之前的官職是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等到陳橋兵變成功,宋州的"宋"就成為了國號,而宋州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泛談《水滸傳》之“北宋四京”

應天府

趙光義把宋州設為京東路路治,他兒子宋真宗趙恆的時候,把宋州升格為了應天府,後來又把應天府升格成了陪都南京,等於是每個皇帝上任了都把它升一級,可見對於應天府的重視。

這個事情也能理解,因為宋朝更重視自己統治的合法性,當年趙匡胤想當皇帝,欺負了柴家的孤兒寡母,"小旋風"柴進也別怪你祖宗守不住社稷,宋朝的建立乃是順天應人。

靖康之恥以後,宋高宗趙構也是在應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權,然後一路跑到了江南,應天府至此可以說完成了在北宋最後的歷史使命。

在《水滸傳》中,"小李廣"花榮征討方臘歸來以後,被授予的官職是應天府兵馬都統制,原文中"花榮帶同妻小妹子,前赴應天府到任。"安排他在南京任職可見朝廷對於花榮的重視。

說完了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宋還有一個陪都就是北京大名府了。

要說明的是,咱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在宋代那時候還在遼國的控制下,是遼國五京中的南京析津府,又叫做燕京。這是五代十國的時候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哭著喊著給耶律德光做"兒皇帝"的時候送出去的。大家如果看過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應該記得蕭峰當了遼國的"南院大王",就是在燕京,還率領燕雲十八騎少林寺大戰群雄,所謂"奔騰如虎風煙舉"。當然歷史中的南院大王是管理契丹本族事務的,並不會駐紮在南京析津府,而應該在現在的內蒙古那邊。

北京大名府的由來

所以北宋這個北京大名府並不是現在的首都北京,而是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現在的河北大名縣在宋朝時候有那麼重要、地位這麼高麼?"確實是這樣的。

大名府為啥這麼重要,這個事兒說起來也和石敬瑭送給契丹人的幽雲十六州有關係。大家打開地圖就能知道,華北平原基本上是一馬平川,而幽雲十六州有著燕山山脈和太行山的分支,正好形成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可以保護中原腹地。幽雲十六州這片地方被遼國佔了,就等於把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人的鐵蹄之下,北宋百餘年可以說一直都被這個問題困擾,包括"澶淵之盟",也是被人家蕭太后打倒家門口了,最後破財免災。

泛談《水滸傳》之“北宋四京”

華北地形圖

不過就跟被小流氓勒索了的小同學一樣,哪怕花了錢,這個平安也不是那麼好買的。雖然得了歲幣,之後契丹人還是有事沒事就在邊境耀武揚威一番。宋仁宗的時候,遼國就又在幽雲一代集結重兵,朝廷官員緊張了,有人說遷都,有人說接著和談吧不行再多送點錢,這時候丞相呂夷簡站出來了。呂夷簡雖然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不太對付,歷史上名聲算不上多好,不過還是幹了不少實事的,稱得上是能臣。

他說:"使契丹得渡過河,雖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聞契丹畏強侮怯,遽城洛陽,亡以示威。""宜建都大名,示將親征,以伐其謀。"大概意思是契丹人如果過了黃河,哪怕城高池深,也不足以作為憑恃了,契丹人欺軟怕硬,咱們匆匆忙忙往洛陽跑,正好是示弱了。應該建都大名,表現皇上親征的決心,彰顯絕不退步的意志。

於是當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升為都城,定名"北京",修外城、建宮城、加設官員,以此守衛黃河以北,扼守南渡黃河的通道。當然後來遼國也就確實沒有南侵,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過。

這就是北京大名府的來歷和歷史淵源,可以說,宋代是大名府的鼎盛時期,河北路、河北東路治所及安撫使均駐此城,管轄三府、十一州、五個軍,所以在《水滸傳》裡北京大名府也是多次提及、發生過眾多情節的重要場所。

作為一個以軍事防禦作為首要任務的陪都,《水滸》是這樣描繪大名府的,"城高且地險,塹闊且濠深"、"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梁山好漢"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玉麒麟"盧俊義、"浪子"燕青等人更是與大名府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各個都是猛將;更有梁山好漢智取大名府這樣推動全書故事發展的重要劇情。

好了,今天藉著《水滸傳》和大家介紹了復都制、北宋四京和北京大名府的歷史知識,在下一期節目中我會繼續聊聊《水滸傳》和宋朝的其他內容,咱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