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真相破解,他追的不是太陽,專家:這是一次上古災難

《山海經》是我國一本著名的古籍。它雖是上古時期的地理著作,然而卻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許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皆出其中,譬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還有夸父追日。今天要來說的,便是夸父追日。夸父追日是一則經典的本土傳說,有人認為,夸父對太陽的不懈追逐,體現了先人對於探索自然界,揭開大自然奧秘的決心,是中華民族堅持到底的民族精神的最好印證;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因為不自量力引發的悲劇。所以時至今日,夸父追日這個成語也代表著兩層意思,一個是誇獎一個人的決心,另一個則是批評不自量力的人。但是可以達成共識的是,這是一個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徹頭徹尾的悲劇,因為夸父最後的結局是力竭而亡。可是話說回來,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夸父真的是因為追逐太陽而死的嗎?有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們認為夸父之死絕非神話中所講的一般。

其實《山海經》中關於夸父的故事只有寥寥幾字: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現在普遍的翻譯,是這樣的: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河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丟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夸父逐日真相破解,他追的不是太陽,專家:這是一次上古災難

可是這樣解釋之下,我們只稍一想,便能發現很多疑點。而近年來,隨著許多文史專家對於《山海經》的探究愈發深入,對於《夸父追日》這一故事一章時,他們給出了與一般的解釋不同的有趣看法。讓我們來看看,與大眾所熟知的解讀不同角度的《夸父追日》吧。

"夸父與日逐走"

這是開頭的第一句,一般解釋為夸父追著太陽跑,可在《說文解字》中,"逐"還有"競逐"的意思,也就是說夸父與"日"還有可能是並列而行的,夸父其實已經追趕上了太陽,他和太陽是並肩而行的,跟循著"日"的蹤跡。


"入日"

下一句便是"入日",短短兩個字應該說不難理解,在我們的認知中,"入"字雖然有"內也"的意思,但因為夸父不可能進入到太陽裡面去,所以這肯定是不合常理的。那古人在這裡想表達的意思,會不會是說夸父已經接近了太陽,甚至已經去到了太陽落下的地方。可是今天的我們都知道,太陽在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星系裡,別說是進入了,根本就是在地面上無法靠近的存在。而即便在洪荒年代,古人肯定也知道太陽遠在天邊,無論人們走到哪裡,都沒辦法縮短和太陽的距離。那夸父是如何"入日"的呢?這顯然不是一句合乎常識的描寫。

"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如果能把入日說成是古人因為時代的侷限性而做出的錯誤判斷的話。下面的這句話則更加的匪夷所思。當夸父靠近太陽之後,開始感覺到口渴。這句是很正常的,畢竟陽光猛烈,讓人體分泌大量汗液,而夸父還在做著"逐日"這種高強度運動,肯定流了許多汗,人體為了補充水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然後夸父就去了黃河、渭河邊上喝水,這也很正常。可是接下來一句的記載卻有些過分離奇:"河,渭不足,北飲大澤"。也就是說夸父喝光了黃河渭河兩條大河的水,仍然覺得不解渴,還是不夠,然後就想要去喝北邊大澤的水。這段記載讓人感到不合理的是,即便夸父是個如高山一般體積的巨人,也不可能將兩條水量這麼大的大河給喝到枯竭。大河干涸,肯定不是被夸父喝乾的,但那是又因為什麼呢?

夸父逐日真相破解,他追的不是太陽,專家:這是一次上古災難


雖然因為年代久遠,河流乾涸的真正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依照現在的科學知識推斷,無非是兩種可能。一、有可能是因為發生了特大地震,震感強烈的地震可以讓人地殼劇烈運動,使山泥傾瀉,河床塌陷,而此間的河水便可能被填埋或落入地下,原本的地上河不復存在;二、天地大旱,許久沒有雨水降落,而氣溫又陡然升高,使河水瞬間接受大量的熱能,迅速蒸發,河流隨之蒸騰消失。可是《山海經》中,並沒有提及震感強烈,地崩山摧等屬於地震的特有表現。因此學者認為,地震的原因可能性並不大。而更不可能是股市裡說的,夸父把水喝乾了的原因。因此,剩下的一個,成為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河水的乾涸應該與故事裡的主要因素"日"有關。那麼這個太陽,不僅能發出光,還會散發大量的熱能。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太陽雖然也能發光發熱,但卻絕對沒辦法讓河流瞬間乾涸,那這個上古時期的太陽和現在的難道品種發生變異了嗎,為什麼會這麼厲害呢?

"未至,道渴而死"

讓我們先接著向下看,夸父還沒有走到目的地,便半路渴死了。可是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夸父由於口渴,導致其急迫想要逃離"入日"之地,而路上渭河黃河又河水乾涸,夸父沒有水喝,又渴又累,這才在逃亡的路上活活渴死。,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夸父在一開始可是因為對"日"的好奇心而追逐他的,他在看見了太陽落下之後,或者說靠近了太陽之後發生了什麼讓他改變主意急著逃走?他是為了什麼而逃呢?

"其杖,化為鄧林"

讓我們來看最後一句,它說夸父丟掉的桃杖落在地上,最後化成了一座桃林。這句話也是和前邊描述自相矛盾的一句。前面的故事說了,夸父是因為沒有水渴死的。那麼按照常理,在極度炎熱的情況下,桃杖很有可能會被曬成乾枯的樹幹,生根發芽還長成一大片桃林的可能性絕對是0。畢竟按照植物的生長規律,要讓植物的莖部重新發芽生根,需要大量的水分。可當時,是一片大旱,怎麼可能有水呢?

夸父逐日真相破解,他追的不是太陽,專家:這是一次上古災難

以這些疑問為前提,學者們提出了兩種假設。

1、 夸父其實並不是一個人,它所謂的"巨人"身份其實代表的是一個人口龐大的古部落,我們姑且就稱為夸父部落吧。這個夸父部落因為旱情嚴重,便認為這是自己的祖先為了追逐太陽,導致部落所在族地太為靠近太陽,萬物不能生長,河水又全部乾涸。因此他們開始了緊急遷徙,想逃離太陽,去尋找傳說中的"大澤"。可是還沒有走到,便因為環境原因,大部分族人都死亡,而部落也從此式微了。

2、 夸父所追的"日"可能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太陽",而是一個能夠發光發熱且可以快速移動的天體。古人並沒有足夠的條件去了解宇宙的奧秘,因此很有可能,所有天空中的,能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東西,都叫太陽。熟悉上古神話的都知道,在古人的認知裡,太陽並不是唯一的特指,否則也不會有後羿射日裡,一箭射下一個太陽的情節了。那麼這個"日",它也能發光,而且因為它快速移動與大氣層摩擦,甚至能發出比太陽更高的溫度,它在古人的眼中,可能是比太陽還有貨真價實的"太陽"。可放在今天,我們就可以依照描述看出,這不就是隕石嘛。夸父看到了還在天上的隕石,認為自己發現了一個快速移動的"太陽",於是想去看看"太陽"要去哪裡。可當他追到了這個"太陽"的家,卻發現溫度異常的高,想要喝水,河水又都乾涸了。這是因為當這塊巨大的隕石降落在河邊,河水很可能因為高溫而蒸發乾涸,升騰到天空,並在瞬間提高周圍的溫度,感到恐懼的夸父只能立馬逃離,卻在還沒能找到水源的時候,便缺水身亡。而後被人發現,這個故事也就口耳相傳的流傳了下來。

夸父逐日真相破解,他追的不是太陽,專家:這是一次上古災難

而這個假說也能很好的解釋最後一句。因為在隕石降落,蒸發了河水之後,大量的河水上升半空中成為水汽,水汽聚集又再次凝結為水滴,水滴又重新落回地面上,完成了一個水循環,而姍姍來遲的雨,使木製柺杖吸收大量水分,保持了生物活性,在重新迴歸泥土地後抓住了一線生機,重新恢復生命,久而久之成長為茂盛的山林也未嘗不可。

關於這兩種假設,其實都各有各的道理,並非無稽之談。而夸父逐日的傳說,很可能記載的不是一個部落失敗的遷徙史,就是上古時期一次隕石墜落的災難事件。人們因為這些不自然的現象而產生恐懼,又不願意屈服於未知,種種情緒糅雜,才會有神話故事裡神秘的大自然力量與諸多不肯服輸,誓於自然作鬥爭的英雄人物。不知道你更喜歡哪一種假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