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面積翻6倍,是什麼讓陸河的“撂荒地”重煥生機?

春耕面積翻6倍,是什麼讓陸河的“撂荒地”重煥生機?

今年陸河春耕面積翻了6倍。受訪者供圖

“五一”假期將近,一場大雨讓榕江村下羅角安靜下來。這個自然村地處一個環形山坳裡,依山而建的房子,圍攏著一塊麵積達110畝的田地。房前的地裡,泥土鬆軟,三臺平整土地的黃色挖掘機不得不暫時“休整”。

下羅角位於汕尾陸河縣東坑鎮東部。今年,陸河縣試點農用地改革,大力推動農用地流轉,盤活農村沉睡資產。在這個春天,很多和下羅角一樣撂荒達10年之久的耕地紛紛甦醒。根據陸河縣農業部門統計,目前全縣所有閒置田地都成功復耕,今年春耕面積是去年的6倍。

榕江村的食用玫瑰

此前由於水稻種植產值太低,外出務工工價更高,下羅角的這片110畝地,已經丟荒了10多年。

“外出做一天工賺的錢可以買100斤谷,種水稻的週期長達4個月。”在榕江村掛職任黨支部副書記的東坑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劉武祥,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對丟荒原因進行了解釋。

土地流轉讓這些閒置耕地重新煥發生機。對於撂荒的農用地,陸河縣試行的辦法是,按法定程序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或家庭戶代表會議),經2/3的參會人員同意後即可進行流轉。2個以上自然村之間土地流轉的情況,由所在村委召開代表會議協商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所有農戶必須服從村集體決策,對拒不同意流轉、置換、阻礙土地集約化的,由村集體強制流轉。

對於村民關心的土地流轉價格問題,陸河縣規定,從2020年起新增的流轉土地(集體耕地、水面、“四荒”地、林地以及村莊整治開發的宅基地)價格在不低於陸河縣本地市面正常價的基礎上,流轉雙方應本著互惠互利、平等協商的原則確定流轉費用。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收益分配應實行保底分紅。也就是說,農村土地流轉實行最低保護價格。

這些措施讓榕江村的土地流轉變得順利,“很多村民甚至自願放棄了青苗補償”。今年2月19日,榕江村開始部署土地流轉工作,隨後,48戶農戶同意流轉。一家來自雲南的花卉企業計劃在此投資種植食用玫瑰。3月1日,農業機械進場平整土地,挖掘機的突突聲讓這個偏遠的小山村躁動起來。

根據市場調研,食用玫瑰投產後,每畝地年產值1萬元。在村民眼中,這顯然比種水稻划算。水稻每年兩造,每造每畝產值2000元,一年一共才4000元。玫瑰深加工成玫瑰花茶、玫瑰花酒、鮮花餅、玫瑰花露、玫瑰花膏等,價值更高,而加工廠也會給當地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劉武祥的眼光更遠。他說,除了務工收入,百畝花海也會帶動旅遊,門票收入、停車場收入等,可通過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

布金村的觀光葡萄

榕江村民在憧憬著幾個月後打開家門就是一片玫瑰花海時,河田鎮布金村則在進行一場看似激進的冒險:對上馬不足兩年的葡萄種植園進行更新換代。

“市場變化很快,出去考察了一圈,這些葡萄很快將會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未來佔據不了市場。”布金村黨支部書記陳佩唐指著一串尚未成熟的陽光玫瑰葡萄說,他們已經對這片佔地110畝的葡萄種植園進行整體更新。

已經完成更新的部分把葡萄園分成明顯不同的兩個部分。葡萄植株從株距80釐米調整成3米,新的葡萄品種植株高度會長到兩米,葡萄大棚也相應“長高”,未來摘葡萄不必再像現在一樣蹲下來摘。

在陳佩唐的介紹中,更新後的葡萄園不僅僅是一個種植園,更是觀光園。“三米高的大棚,兩米高的植株,遊客進來,不用彎腰就可看到誘人的果實。”陳佩唐說。

春耕面積翻6倍,是什麼讓陸河的“撂荒地”重煥生機?

布金村的觀光葡萄園。受訪者供圖

新的品種進來,也帶來新的理念。布金的新葡萄大棚裡不再除草,葡萄樹和周邊的青草共生,技術人員認為青草的存在可以起到調控棚內溫度的作用。此外,通過一款視頻App,外界可以隨時瞭解布金葡萄的生長過程,做到放心消費。

初步統計顯示,布金村引進的葡萄園種植公司,僅大棚升級,就要投入500多萬元,疫情期間,拔掉原來的葡萄改種新葡萄,讓投資方基本沒有收益,還給工人發了十幾萬元的工資。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在布金的投資額已經過千萬元。

在陸河的制度設計裡,保護受讓方的土地投入,讓投資方吃了定心丸。陸河縣規定,受讓方在農村土地流轉期間因投入而提高土地質量的,流轉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流出方依法收回土地時,受讓方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具體補償辦法及數額應在流轉合同中約定。因土地整理新增土地面積,在流轉期內誰整理誰受益。

圳口村的荷蘭豆

葡萄園讓布金村看到美好的未來,該村另外一片200多畝撂荒多年的早稻田也提上流轉日程。

臨近的圳口村村民不無羨慕地說,今年布金村統一打理這塊稻田,村裡統一平整土地,免費提供種子,統一插秧,水庫協調放水統一灌溉,最後再由村裡統一收割。

陳佩唐對此進行解釋,春耕前時間來不及,土地也不能繼續撂荒,只能等早稻收穫後再進行流轉,村裡統一耕種是為了同一時間收割,屆時地裡不再有青苗,方便流轉。

事實上,圳口村不只是臨淵羨魚,他們已經引進了一家企業,正在對50畝河邊撂荒地進行流轉,並以此為契機,對圳口荷池進行升級,打造包含遊樂項目在內的網紅公園,並融合農家樂、民宿以及村裡的古建築,提升農村精品旅遊線路的品質。

“河邊的地受汛期影響會被水淹,撂荒十年,今年我們把它填起來複耕。”河田鎮派駐圳口村的鎮幹部彭海濫介紹,網紅公園建起來後,圳口村將會有陸河最高的摩天輪,此外,荷花過季後,河池將會種其他作物。

去年,繼荷花之後在荷池登場的荷蘭豆苗給當地村民帶來穩定收入。村民採摘的荷蘭豆苗只選幼嫩的四片葉子,作為新晉網紅蔬菜,出口香港澳門等地,採摘工人每天可得酬勞100多元。

春耕面積翻6倍,是什麼讓陸河的“撂荒地”重煥生機?

圳口村的蓮花塘。受訪者供圖

在圳口種植荷蘭豆苗的老闆今年回到相鄰圳口的老家共聯村流轉到100畝地種植蓮藕。

共聯村黨支部書記陳曉說,預計蓮子收入就可讓這名鄉賢打平成本,之後荷蘭豆苗的種植,還可帶動本地就業。陳曉說,還有100多畝地也像這樣的方式進行了流轉,接下來村裡六七十畝坡地梯田,也打算流轉後打造四季採摘園。

從2020年起,陸河縣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種養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外出務工經商回鄉創業者等經營主體受讓農民流轉的土地,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建立生產基地,開展適度規模經營。

榕江村的劉武祥站在下羅角的田邊說,不僅僅下羅角,上羅角自然村也活躍起來了,未來除了食用玫瑰,他們還要在玫瑰園邊上種植七彩水稻,利用水稻植株的不同色彩,在大地上種出美好生活的巨幅畫面。

【全媒體記者】陳欣欣 南小渭

【通訊員】朱華斌

【作者】 陳欣欣;南小渭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