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經濟學系列1:經濟學的三大假設。

只分享有意思的經濟學知識,我是學思,大到整個社會,國家,小到個人,婚姻,財產,消費,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參與著國家經濟建設中,其實經濟學就是我們生活領域中的一部分。

前不久的瑞星咖啡事件,國際原油價格事件我國季度經濟增長下跌,人民幣電子化等等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

學思經濟學系列1:經濟學的三大假設。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一門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市場和個人,經濟學的作用就是告訴人們如何才能做到利益的最大化,做到有限資源下最優質的配置。就好比,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從追求溫飽,實現財富自由,再到精神享受,自我實現;而社會的資源大多數是有限的,比如小區停車位有多少個?這裡就好比如何將有限的停車場車位和你有效地分配給更需要的人們。

三大假設

那麼研究經濟學的前提呢?我想學過經濟學的同學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

(一)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沒錯這裡它包含了兩個意思,一人是自立的,二人又是理性的。每個人都知道做什麼事情和如何做事情有利於自己你追求和滿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學思經濟學系列1:經濟學的三大假設。

(二)資源稀缺假設。學習經濟學就必須要認可資源的稀缺性,如果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需要分配選擇?不考慮成本的選擇,這是沒有意義的,從另個角度來看,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發展自我製造出來的,我們可以想象古代秦朝,會擔憂汽車石油資源的短缺?顯然不會,由於人類需求慾望的追求,資源的稀缺性不僅僅是假設,更是符合現實的事實。

學思經濟學系列1:經濟學的三大假設。

然而最後一個假設,大家似乎較為模糊。

(三)完全信息假設。相比前兩個,完全信息假設容易被人遺忘,因為這個假設在現實中很難實現,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獲取信息,比如,兩個人談戀愛,就是相互瞭解對方信息收集,等信息收集基本完成,兩人談婚論嫁,那為什麼婚後還有很多爭吵,矛盾呢?這就是信息收集的問題。現實中“對信息不對稱”的利用似乎更多,商業交換,中間商賺差價等等。

學思經濟學系列1:經濟學的三大假設。

人生處處有經濟,生活時時刻刻有經濟,有趣的經濟現象就發生在我們的周邊,為什麼學生會偏科;婚姻會爭吵;消費會升級;學校圖書館的座位為什麼永遠不夠用?明明就相隔幾百米距離,兩個停車場的價格差異為何如此巨大......

經濟學是門科學,也是一門樂趣知識學科,將普遍規律傳達,三大假設一個都不能少,只要你善於思考,就能把經濟學道理弄懂,這就是有趣的經濟學。

(我是阿韓學長,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我們之後將繼續推送更新,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