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雞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材,而且很有營養價值。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大家都會在早上吃一個雞蛋,補充一整天需要的營養。而且不管是在學校的食堂裡還是在我們家中的飯桌上,總是會有一道經久不衰,一直深受大家歡迎的菜餚,那就是西紅柿炒雞蛋。

雞蛋的吃法有很多種,我們今天吃雞蛋羹、煮雞蛋,炒雞蛋、蛋撻、蛋糕,但是在古代,古人是不是也會吃雞蛋呢?兩千多年前,雞蛋和今天的雞蛋長得有沒有區別呢?

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在歷史上,我們國家是最早馴服雞的國家。中國人馴服雞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並非馴服雞之後,雞肉和雞蛋就被大量生產,提供給人們食用。真正被大量生產,是在公元前2000多年。眾所周知,雞有很多的品種,和雞有關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多。就比如漢族吧,每年春節的年夜飯上都必須要有一道紅燒雞或者是雞湯。在土家族,人們會用公雞鮮豔的毛做成毽子,踢毽子在當地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運動項目。

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千百年來,雞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甚至已經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雞可以報曉,可以觀賞,還可以食用,所以在所有的動物中,雞可是一種獨特的存在,有著它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而且從“金雞報曉”、“聞雞起舞”等成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雞被人們賦予了美好的寓意。也有朋友會好奇,雞在古代叫什麼?有沒有別的名字呢?

《韓詩外傳》中有記載:雞有文、武、勇、仁、信這五德,所以在古代,雞也被稱為“五德”。比如胡祖德就記載過,當初朱元璋當初用雞蛋作為題材寫詩的故事。另外,因為雞會在天明時報曉,所以又叫做“司晨”。古時候沒有鐘錶,大家掌握時間就靠著太陽的大體位置。至於晚上大家都在休息,如何能夠及時起床,那麼大部分還是要依靠公雞報曉的。在《莊子》中就提到過這件事,晉朝的郭象更是進一步讚揚了公雞報曉的職能。

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關於雞還有很多傳說故事,比如晉朝時期有一位叫做宋處宗的,買到了一隻雞,他把這隻雞裝在籠子裡,放在自己的窗口。後來發現,這隻雞竟然會說話。而且見解獨到,常常高談闊論。因為與它經常談話,處宗的見解也大有長進。所以,後人常常用“窗禽”來作為雞的別稱。

關於雞的故事還有很多,更有趣的是,從古至今人們都常常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個結果。1974年,在江蘇省的浮山果園中,人們就發現了一個古墓群。

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根據考古現場的發掘來看,這應該是當時一個平民家庭的墓葬群,其中也沒有出土什麼太珍貴的文物。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卻發現有一個陶罐,這個陶罐的口徑大概在31釐米到42釐米之間,裡面裝滿了雞蛋,大概有四十多個。

要知道,這可是西周時期的古墓,距離今天已經兩千多年了,考古人員從中發現了雞蛋,讓大家開心不已。由於年代太過於久遠,雞蛋早就風化了,它們一個個地被包裹在泥土中,陶罐也沒有蓋子密封,就這麼放了兩千多年。

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如今,這些雞蛋被陳列在博物館中展覽,供給來往的遊人們觀看。有人提問,不知道這些雞蛋是生的還是熟的?看外面的包裹方法,倒是很像我們今天吃的松花蛋。對於這些疑問,博物館的館長也沒法解釋。畢竟如今我們已經沒有辦法鑑別這些早就風化的雞蛋是不是已經加工熟了,這個問題就留給專家吧,希望他們儘早發現更權威的鑑別方法,能夠告訴我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