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深陷泥潭,佣金事件引發爭議,三招脫困建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東省餐飲協會向美團發出“交涉函”所衍生的公共事件,尚未塵埃落定。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已經約談美團外賣廣西區負責人,並遞交廣西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交涉函。再聯繫到重慶、雲南等地有關協會和餐企向美團外賣發出呼籲信,不難得出結論:美團外賣正在陷入被“群毆”的困境之中。

美團外賣深陷泥潭,佣金事件引發爭議,三招脫困建議

央視財經頻道日前評論稱認為美團外賣“吃相難看”,並指責其玩弄“商術”,失去“商道”,造成“商倒”。這番評說,毫不留情,極具殺傷力。

美團外賣之所以遭受千夫所指,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錯的時間做了錯事。先說錯的時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國內經濟造成重創,而餐飲業損失尤為慘重。在這種背景中,餐飲業嗷嗷待哺,亟需渡過難關。再說錯的事情,美團外賣是國內知名外賣平臺,有理由也有責任幫扶餐飲業,但是“獨家合作限制”和“高額服務佣金”加重了餐飲業復甦的難度。

風波變成了風暴,美團外賣佣金事件背後有何爭議呢?而美團外賣又該何去何從?

8成商家傭金低於20%?

答案是,基本正確。

數據顯示,2019年度餐飲外賣業務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為56.2%,外賣商家傭金拿下496億,則佔總收入比重為51%,外賣商家傭金佔餐飲外賣收入的比重高達91%。商戶一直呼籲美團降低佣金,給商戶一條活路,而疫情期間的一波漲價騷操作,更是把美團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8成支付騎手工資?

《美團回應》中“佣金收入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的言論和財報吻合。美團養活了近400萬的騎手,創造了近400萬就業崗位,成為國家脫貧攻堅戰的一支獨特力量。既然騎手工資在佣金中佔如此大的比重,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騎手抱怨工資少的可憐呢?

一方面雖然漲了佣金,但騎手送單價並未相應上漲;另一方面,一套等級森嚴的等級制度,正在層層削減美團給騎手的報酬。美團騎手分為兩類:全職騎手和兼職騎手。二者無一例外,都並未和平臺直接打通,需要中間商,賺差價成了必然。並且這套等級制度,也是一套“不增反減”的薪資框架,在規範騎手行業的同時,也直接減少了騎手到手的工資。

如何解局?

1、無論“高額服務佣金”還是“獨家合作限制”,都明顯背離情理乃至法理,糾錯是應有之義。

2、企業有必要徹底反思商業模式,並進行必要的糾偏。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為何出發,都不能忘記初心。美團稱,要實現“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不負使命,前提就是聆聽消費者聲音,聆聽商家聲音,聆聽全社會的聲音。除了聆聽之外,還應該在互動中矯正航向,不能迷失自我

3、疫情期間,能不賺的錢不要賺,黑心的錢不要賺,美團和小商家都少賺一點,美團放慢盈利速度,小商家得以存活,這才是疫情期間的最優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