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胆固醇说的一无是处!胆固醇既有“功”也有“过”

医学发展到今天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已经对很多物质判明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很多物质在人体当中保持一个正常的范围值,高了不好低了也不好,高了可能产生多余的物质,影响或者阻害脏器的功能,低了达不到有效成分的合成浓度也可以影响脏器的功能。今天我想说的胆固醇就是这么一种物质,因为有些组织激素的合成需要要它,这是胆固醇的“好”!但如果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持续升高就有可能引起动脉硬化,形成冠心病或者是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这又是它的“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也丰富了,特别是胆固醇含量高的物质摄入也多了,由此引发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升高了。医学家在搞明白了冠心病和胆固醇有关的同时开发了他汀等一些药物来“消灭”胆固醇,特别是带领患者高举反胆固醇的旗帜,讨伐胆固醇这个历史“罪人”!给人们了造成胆固醇一无是处的印象!

难道胆固醇真的是一无是处吗?不是的!

我们先看看胆固醇的来龙。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胆固醇经代谢还能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并且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就会转变为维生素D3,所以胆固醇并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如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

我们再看看胆固醇的去脉

胆固醇具有很多生物功能:

第一,胆固醇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形成胆酸、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的胆汁,经过进入人体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为小颗粒的脂肪,使其与小肠的酶作用,重新吸收,肝脏重吸收胆汁酸之后不断循环,使剩余的胆汁随粪便排出,此时就需要胆固醇。如果胆固醇成分不足的话,消化功能就有可能降低。

第二,构成细胞膜特别是神经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一个重要生理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个细胞外,胆固醇就是它的基本成分,如果胆固醇合成神经细胞的成分不足,就有可能引起脑痴呆。

第三,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的不同细胞代谢的化学信号,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等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都是胆固醇,这就是它的作用。如果由于胆固醇不足造成激素合成不足的话就有可能出现精神不振,性欲降低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离不开胆固醇,胆固醇为人体做着积极的贡献。我要为胆固醇的罪名“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