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聯動提升監督質效關於構建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共享機制的調研

當前,一些查處的案例分析顯示,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有些違紀違法手段不斷翻新,呈現出智能化、隱蔽化、跨區域化等特徵。要更好面對查辦案件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增強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做好對違紀違法行為相關各類信息數據的收集查詢、分析研判,將所需的信息情報快速、全面、準確地整合運用,更好實現精準監督、創新監督,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信息協同共享已成共識

建立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是創新紀檢監察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必然選擇,有助於打破以往數據多頭管理、聯動不足、信息不對稱的困局,快速高效為審查調查人員提供全面、確鑿的信息情報,提高案件查處效率。

創新執紀監督方式的重要途徑。監督是紀委監委的基本職責、第一職責。監察體制改革後,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監督對象大幅增加。面對新情況、新挑戰,福建省福州市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更新思維、轉變監督方式,建立動態數據信息收集分析平臺,將“大數據”融入監督執紀,通過撞庫分析,讓“數據自己說話”,從而快速發現和處置問題,打破了以往數據多頭管理、聯動不足、信息不對稱的困局。如,對民生領域進行精準智能監督,整合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扶貧惠民資金髮放數據,加強對惠民資金信息的數據比對,對發現的可疑記錄快速定位,進而深查背後的腐敗問題。2019年,福州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惠民資金網絡信息比對,發現問題線索並查實88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21人,其他處理人數542人,有力有效形成持續震懾。

提高審查調查效率的現實需要。通過對近年來查辦案件分析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一些違紀違法手段更加隱蔽,運用信息化手段查詢、收集與腐敗行為相關的各類信息資源,對發現腐敗問題線索、固定違紀違法犯罪證據至關重要,也是當前每起腐敗案件查處的必經環節。從實踐情況來看,當前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運用程度依然較低,完善相關信息資源的協同聯動機制,有助於迅速、高效地為審查調查人員提供全面、確鑿的信息情報,為審查調查決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案件查處效率。

確保審查調查安全的堅實保障。審查調查安全是紀檢監察工作的生命線。一些腐敗案件的涉案對象身份敏感、社會關係複雜,極容易發生串供、毀滅偽造證據等問題。為保證案件順利查處,在審查調查階段必須做到高度保密,同時又需要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利用最短的時間,儘可能全面掌握涉案對象相關信息,做好風險評估,提前做好安全防範措施。完善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聯動機制,可以將所需的信息情報快速、全面、準確地彙總到審查調查人員手中,為審查調查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談話方案和安全預案提供數據支撐,確保審查調查安全。

調研發現的一些問題

反腐敗信息資源大都是以分割、條塊的形式各自存儲,應用上也僅僅在某個區域或領域內較通暢地使用和運用,與實現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互聯、高效運用的目標還有差距。

橫向信息銜接不通暢。一是紀檢監察機關與相關部門協作機制沒有理順,未能有效整合數據資源,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分散,難以形成有價值的信息,不能主動精準發現問題線索。二是案件審查調查中,很大一部分審查調查人員忙於外出收集信息,到各部門投單、等待回覆、取單的過程無形中降低了取證效率,拉長了辦案週期。三是部分協查部門出於信息保密等原因,或提供信息不及時、不完整,或設置調取壁壘,增加信息查詢工作的不便。

縱向信息缺乏對接融合。有的協查部門不同行政區域、不同層級的相關數據還沒有實現互聯互通,不同程度存在跨地域、跨層級查詢難的問題,要獲取相關信息,審查調查人員只能到所在地相關部門查詢或通過當地紀委監委協助查詢,審批程序繁瑣、耗時長。如,個別寄出的外地協查函,在案件審查調查結束後,依然沒收到協查結果。

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有限。不少紀檢監察干部反映,當前各部門信息數據整合、協同、集約和共享缺乏有效的載體和專職的運行管理部門,對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創新應用不足,未充分有效地發揮技術創新對反腐敗工作的促進作用,應當建立相關信息資源協同共享的領導機構。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信息化程度不高,數據處理技術落後,數據採集和分析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健全。

加強協同共享助力精準監督

推動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共享,必須堅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把各部門的反腐敗信息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綜合運用,才能做到精準監督、快速查處,進而形成反腐敗合力。

加強組織協調。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共享涉及的部門多、領域廣,需要綜合協調各有關部門,對此,要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在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中的政治優勢和協調作用,探索設立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共享工作機制,突出綜合協調,加強全盤統籌,強化督促檢查,紮實推進信息資源協同共享。

搭建信息平臺。搭建以數據收集、查詢、分析研判為一體的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一是數據收集,對各部門不同數據類型進行自動轉化、導入數據庫,歸類管理。二是快捷查詢,對部分單位無法共享數據的,搭建與各部門的快速協查專線通道,通過電子傳輸協查文書和反饋協查結果文檔,改變傳統協查模式,提高協查效率。三是分析研判,通過對數據進行篩查分析和批量比對,及時發現異常數據,特別是苗頭性問題,實現預警功能,切實做到精準監督、抓早抓小;通過對某個地區的信訪問題線索、立案審查調查、處理結果等數據進行分析,整體把握本地區的“樹木”與“森林”狀況。

強化安全保障。要實現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共享,安全保障是前提條件。當前,要建立反腐敗信息資源協同共享的制度規範,特別是要確立安全操作規則,加強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強化關鍵數據資源的保護能力,通過物理隔離、數據單向導入、自動備份、檢測預警平臺等方式,防範危害數據安全的可能。實踐中,可在對反腐敗信息資源細化分類的基礎上, 界定信息資源的保密等級、各層級的訪問權限,通過專門授權的數字證書訪問獲取與權限相應的信息內容,系統實時記錄全程使用痕跡,定期或不定期核查使用審批程序,防範不當使用造成數據洩密。對工作不當導致洩密,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影響紀檢監察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加快人才培養。反腐敗信息資源共享需要解決信息化專業人才緊缺問題,加快人才引進、發現和培養,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的紀檢監察信息化專業隊伍。進一步轉變人才引進觀念,根據紀檢監察工作實際需要,加大對專門技術人才的補充力度。二是加強審查調查人員專業培訓,邀請具有實戰經驗的專家。進行知識培訓,培養複合型人才。(福建省福州市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本文刊登在《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4月23日理論週刊第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