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的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工作呢?讲十个工作方法

培训机构的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工作呢?讲十个工作方法

图片来自于网络


之前说了很多培训机构基层管理者和决策层管理者的工作,今天聊聊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方法。


中层管理者一般会带几个基层管理者,甚至是几个不同岗位的基层管理者,要把这个队伍带好,的确不容易。加上普通员工数量,整个团队人数很多、任务压力很大。中层管理者不仅要在决策层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要发生问题的。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就必须依靠下面这些基层管理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想做好中层管理,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如果工作思路不能传达下去、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么把动作落地,就很难把这个团队指挥好。如果团队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所有基层员工去完成业绩。所以,作为中层管理者,保持自己持续学习,对于工作的完成非常重要。


要把问题摆到明面上。不仅中层管理者如此,其实基层管理者也应该如此。不要在背后议论。有问题就拿出来说、拿出来讨论,藏着掖着反而会让问题更糟糕。有问题不拿出来,就会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大。各级别之间还要能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基层管理者站在中层管理的位置想一下目前动作下达的原因,中层管理者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角度想下工作推进的困难。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要创造一个基层管理者之间可以彼此知道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互相了解对方目前的工作内容、进展,对整个部门的工作协调很有帮助。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从一个条线出身,不可能对所有条线的工作都非常懂行,不明白的事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计划、变革、动作等做完了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问问题不丢人,业绩完不成才丢人,要善于倾听下面基层管理者的声音。先做学生再做老师,先向下面请叫再下命令。当然,下面的话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要听了之后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信息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不是照着做,而是帮助下面管理者做出改进。


学交响乐指挥的第一步是先学看谱,不是一行一行看,而是三十行三十行的看,因为这代表三十个不同的声部,演奏的时候,这三十个声部不是一起响起的,而是各自分工不同、各自演奏时间不同,虽然都在演奏,但是不同时期的主旋律是不同的。中层管理者组织工作时也是如此,队伍内的各基层管理者都要围绕着方针政策动起来,但是不同时期的主线要有区别,同样是续班,从测试到宣传到家长会到窗口期到颗粒归仓,不同时间的主力应该是教学、校区、教务、教学。中层管理者既要保证主线工作,又要保证支线动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这个方法要学会。


工作要跟盯、反馈。有些中层管理者会安排工作,但是不会跟盯工作,安排工作应该是开始,而不应该是结束。工作没有跟盯和反馈,就好像拿东西时只做了拿的动作而没握住一样,最后什么都拿不起来。


对数字要敏感。对目前的情况和问题要注意里面的数,要学会对数字做分析,考核用数字说话,制定运营动作依然要靠数字说话。任何结果,不论是完成的还是在努力的,都要以数的方式描述,任何的动作,不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都要经过数字分析作为理论支持。很多管理者不记数更不分析数,例如,要进行设班了,到底应该是数学和英语时间挨着还是数学和物理时间挨着,对于家长和学生,哪种方式可以增加联报,不是用主观臆断的,而是要经过数据认证的;比如做续班优惠的时候,家长到底是喜欢两科联报还是三科,优惠多给多少可以增加一科的联报,优惠带来的利润下降及报名人次上升这两个数之间的最大平衡点在哪?想做市场活动,在读的学生中哪个学校哪个年级的最多、各是多少人、哪个学科才是真正的主力学科?给教师设计课消奖金时,之前的平均月课消是多少、第一档奖金定在多少课消可以提高平均值、能提高多少?


会议内容提前通知。不要让基层管理者带着完全空白的脑袋走进会议室,提前要告诉大家本次会议要汇报什么、讨论什么、解决什么,提前做好思考。每次开会都应该有主题、有目标,把每次会议都当作一次可以提高团队能力、互相学习的平台。


布置工作、开会、与下层单独沟通工作时,都应当简明扼要,时间不要太长。


不好害怕犯错误。不犯错误的最佳方式是不做,但这是完全不可取的,做事要不怕犯错误,但是同时要尽量避免犯错误。


我认为,中层管理者至少要做到以上十点,才能把工作做好。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做好,对于学校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是极为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