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1)

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1)

這一品名叫做《普門品》。有很多的意思。現在先講這個「藥珠」。因為「藥珠」,所以說《普門品》。

什麼叫藥呢?「藥」就是藥王樹;什麼叫珠呢?「珠」就是如意珠。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來的柴,就擔到街市去賣。遇到一位醫生,醫生看到他這一擔柴裡面放光,於是就把他這擔柴買回去。到家裡把柴打開來一看,裡面有一棵藥王樹。這醫生得到藥王樹後,無論任何疾病,只用這棵樹在病人身上輕輕一敲,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就是如意寶珠。什麼叫做如意寶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慾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好的東西來,不用你去買。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對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件最美麗,人間最稀有的衣服。」這時如意珠就現出你所歡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現出來。你想:「晚間我想住一間最豪華的房間。」這寶珠也就現出房子,這一夜住宿以後,第二天房子也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的東西,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恰到好處。你穿衣服,也不必預備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它就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

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隨便帶在身上,又不重、又不佔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極點。總而言之叫「如意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就等於這棵藥王樹,這顆如意珠,能遂心滿願。只要你能誦唸《普門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滿願。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必須先打一個穩固的基礎,如造樓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麼靈感,這麼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世音菩薩他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有這個誠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滿願。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求感應,即刻便有靈感。那一定要你平時用功修行,到時候《普門品》就好像藥王樹、如意珠,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不過首先要自己去唸。

有人說:「佛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這麼多功課、我們哪有這麼多時間呢?」你不需很多時間,只要每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閒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無所願求、我沒有貪心、嗔心,也沒有痴心,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沒話可講了。要是覺得你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要求觀世音菩薩或者佛來幫忙,你就應該多學一點佛法。佛法猶如大海,你連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將來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過,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飲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運用佛法。

因為「藥珠」的意思,所以要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意思,叫「顯密」。「顯」,就是明顯;「密」,就是秘密。這緣起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的時候,得到顯明的感應;有的時候,得到秘密的感應。

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在《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講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裡,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而無意中著了火,這時只要你能誠心念觀音菩薩,那麼縱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但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我的房子會燒嗎?那是必定會燒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根本想試驗觀世音菩薩,就因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就好像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這位朋友對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個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我這位朋友來了,便故意把五百塊錢放在地下。如果我不看著他,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錢拿走。

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試驗他。觀世音菩薩在經上說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你若對這個沒有一個信心,觀世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麼多閒事。你想自殺去跳海說:「我跳進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淺處?」假設你以試驗來推測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根本就沒有信心。你若對菩薩沒信心,他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你說:我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知道了一天還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鄰居房子燒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燒,這不是「顯」嗎?人家都知道:啊!那個人念觀音菩薩有感應的,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

 又有秘密的。秘密;是你本來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世音菩薩來感應了,令你不遇到這種危險,秘密把你的災難消除了,這就叫秘密。這個人應該被火燒,但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默默中把他的災難解除了,這也是秘密感應。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有的時候飛機失事、火車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難喪命。在這種種情形之下,

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總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為你化兇為吉。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因之,為了顯密的關係,所以說這部《普門品》。

 《普門品》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普門品》有種種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在我家鄉東北,有一個種田的農人,家裡頗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農作物裝上車子,運到城市去賣。賣完了食糧便把錢帶回來,正在此時,就離家約有三里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這個財主看見前面有打劫——怎麼辦好?逃嗎?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搶。於是乎他就唸起大悲咒來,這個趕車的還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裡走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面說:「你把鞭子給我,我來給你趕車!」這個人也就讓他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走過去,而土匪們好像不見不聞似的,所以也沒有打劫他。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又把鞭子還給他說:「你現在趕著走吧,沒有事了。」這財主一看這個給他趕車的人是從土匪中跑出來的,一定是土匪了,說:「先生,你今天對我這麼好來救我,令我沒有被打劫,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去!」這個人就告訴他說:

「我的名字叫阿逝孕。」

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護法名叫「阿逝孕」的?在阿逝孕圖片裡,是在肩膀上長了兩個翅膀的,這位護法就叫「阿逝孕」。可是當時這個財主想:啊!誰叫阿逝孕呢?誰呢?這時他忘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這不是大悲咒裡面的一個護法叫阿逝孕嗎?於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所以這是大悲咒裡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假如這個財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正因為他沒有考驗的心,只抱一個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給土匪打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