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都是哪些人借錢不還?

借錢不還的人,就是俗稱的“老賴”,官方一點就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裁判、裁決文書的人。


大數據:都是哪些人借錢不還?


“老賴”的絕對數量很多,比如從去年8月份開始,為了打擊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要求各個平臺上報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的名單和信息。

不到兩個月,各地報送的信息已經達到百萬條以上。

截至2019年1月2日,國家發改委通過信用中國發布了十批涉金融領域黑名單,共涉及自然人2269人(不包含黑名單企業的企業法人),其中因融資、借款原因被列入黑名單的自然人793名,佔比34.95%。

那麼,這些老賴都是什麼樣的呢?近日,就有機構給出了“老賴畫像”。

1月15日,信用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信用算力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普惠金融創新中心、上海市社會信用促進中心發佈《2018年中國零售金融信用體系報告》(下稱《報告》)。

該《報告》對黑名單用戶屬性及行為特點進行了分析,並出具用戶畫像。根據信用算力研究院數據庫積累的互聯網用戶在線借還款數據,這份黑名單報告從性別、地區、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及還款能力等用戶行為進行畫像。

黑名單報告數據顯示:

從借款人數來看,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借款人逾期幾率高於女性;

大數據:都是哪些人借錢不還?


從入催率集群分佈來看,中西部省份逾期幾率高於東部省份;

大數據:都是哪些人借錢不還?


從年齡分佈來看,以20歲至30歲為主,年齡越小,逾期幾率越高;

大數據:都是哪些人借錢不還?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其與個人收入呈正相關,學歷低群體在收入方面更低,還款能力較低,逾期幾率相對而言更高。

當然了,一部分暫時或者偶爾還不上貸款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並非欠錢沒還就會成為“老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才可能會被列入“老賴”名單: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2,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3,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4,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5,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6,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當然了,未被列入名單也不意味著無需重視,畢竟,長時間逾期或者頻率較高的失信行為,都會導致徵信受損。

一旦徵信受損,首先是辦理信用卡、車貸、房貸等受阻,接下來是被催收、遭起訴、被強制執行,個人職業生涯受嚴重影響,最後,則會真正被劃為“老賴”。

因此,找好口子提醒小夥伴們,信用消費需謹慎,要根據自己的還款能力選擇,千萬不要只顧眼前,過度消費,最終還不上款,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