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如何應對自主品牌崛起的!

一起分析一下合資與主流自主品牌的變化。

自主品牌近些年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2010年之前,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這些自主品牌仍然是以低價策略,大面積模仿或者乾脆就叫抄襲。吉利的自由艦,奇瑞qq,長安悅翔,比亞迪F3。相對於今天來說,低價以及造車經驗和企業生存方式,決定了當時即使是同一款車,同一批生產的,質量也無法保證統一。有從零幾年一直開到現在,開幾十萬公里不用大修的,也有買回家之後就小毛病不斷的。同時期的合資品牌,普桑,捷達,等等如今最低已經到5萬這個級別的車,當時售價都在10萬這個級別了,當時的自主品牌,對合資車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自主品牌主打價位基本上都是在8萬以下,更多的是在5萬這個級別

2010-2015,中國汽車行業開始突飛猛進,基本上都不能以年為單位,得按季度來算了。

汽車行業的火爆,SUV更是火,哈弗,吉利,比亞迪,傳祺,寶駿,長安都在這個時期迅速崛起。甚至一度瀕臨倒閉的眾泰都活的風生水起。這個時期自主品牌因為銷量的提升,企業利潤也大幅提升,造車品質,工藝等級(這些都需要花錢提升軟硬件的,比如數控機床,檢測設備,生產線自動化,設計師,工程師等等)也開始在三大件上加大投入。但是這個時期的批量裝配的三大件,還是以採購第三方,或者逆向開發為主。技術優勢,品牌知名度在合資品牌裡一般的韓系現代,起亞,美系率先開始降價。大眾和日系開始偷偷減配。自主品牌價位開始跟合資品牌價位有了比較大的重疊。8-12萬

2015年之後,隨著前期積累的造車經驗,企業資金,品控等等硬實力的增加,之前三大件上投入的研發。自主品牌已經開始挑戰15萬以上這個價位區間,認可自主品牌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多。合資品牌應對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韓系依然是瘋狂的降價,最明顯的就是IX35,從20萬這個級別,一路降到最低11萬起步。至於11萬跟20萬材料配件是不是還一樣,依然萎靡的銷量說明了一切。美系已經開始打折賣車了!日系再經歷了前期減配引發的諸多安全問題後,不再繼續減配,部分車型開始恢復之前的減配。新車,新技術變得開始多,甚至激進。最明顯的是本田,發動機竟然開始出現問題。日產的外觀已經開始另類了……

大眾的選擇是繼續減配降價,所以我們發現一向皮實的大眾,開始頻頻“翻車”了。速騰斷軸打補丁,帕薩特A柱彎折,乾式雙離合問題……

部分合資品牌應對不佳,已經掉隊了。馬自達,福特,雷諾,鈴木。

汽車這個大件商品,一萬多個零件組成。配件質量優先決定汽車質量,然後是裝配工藝,技術。這些都需要利潤

大眾已經不是從前的大眾了。國企的管理方式,之前十年走彎的路,成本控制,大眾在中國已經很難再回到之前了。

一線自主品牌已經完成造車經驗的積累,技術研發也不再有代差。哈弗,比亞迪,吉利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在管理和成本控制上有天然的優勢。在一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工作了五年多,大眾真的是什麼便宜買什麼,什麼回扣多買什麼……

就像中國2015年之後的軍工產品一樣,突然就井噴一樣的爆發了。資本,技術研發,經驗積累都已經完成了。

汽車投訴排行榜。

合資品牌如何應對自主品牌崛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