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有期限,在可以聽到的時候表達愛

親情有期限,在可以聽到的時候表達愛

最不該吝惜的,是對親人的愛的表達。

可是中國人在這方面都太薄弱了。我們總是不好意思向親人訴說或表現愛意,想親近又覺得尷尬。

就這樣,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上代人越來越少,我們的遺憾卻越來越多了。


1


姥爺(外公)是個健談的人,但是在家裡,他很兇、經常訓人、讓人覺得難接近。我們都很怕他。

村子裡到市裡每天只通一趟車,早上6點鐘發車。

每次從姥姥(外婆)家回來,姥爺都會跟著我們、看我們上車、看車開走。但從來不會像別人送行時那樣問我們什麼時個再過來、不會叮囑路上小心之類的。他就站在車下面、而且並不太看著我們。但是車不走、他不走。

親情有期限,在可以聽到的時候表達愛

或許這是那代人表達感情的方式。生活的壓力從他們年輕的時候就讓他們習慣了隱藏自己內心的感情。一個人撐著幾十口人的家庭。他不嚴厲、不兇,就沒法為這個家爭取到口糧、就沒法管教這麼多孩子、也沒法在有限的條件裡讓家人不受人欺負。他們將情感壓抑在心底,不表達、也羞於流露。

我是個敏感的小孩,我能體會到他內心深處的愛。可是我是個靦腆的小孩,話少、文靜,甚至連在他面前撒嬌的勇氣都沒有。所以每次我也只隔著車窗偷偷看他,看他孤零零的站在車下面,心裡有種隱隱的難過。

那個老人,他心裡是疼我們的。

其實,我那時就知道,終有一天,我再從這裡離開的時候,車下就沒有人像現在這樣送我們了。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姥爺身邊長大的。記憶裡,雨後樹林裡就會冒出蘑菇、和哥哥姐姐採蘑菇是最快樂的事情;秋收後,揚場上堆起稻穀垛,我們可以在上面爬來爬去;晚上大家還能搬個小板凳坐在磨米房大牆旁、用稻草把腳包起來防蚊叮、津津有味地看老式放電影;還有夏天晌午,密密麻麻飛舞的蜻蜓、門前大水塘微波盪漾、知了不停的叫……… 每一寸記憶都有陽光的味道。

親情有期限,在可以聽到的時候表達愛

姥姥喜歡包餃子,做手擀麵。她總說“上車餃子、下車面”。所以每次我們過來,一進屋就會吃到熱氣騰騰的手擀麵。每次走的當天,她也都會在凌晨二三點鐘就起來,和麵、切餡、包餃子,讓我們在出發之前吃過餃子才走。

我五歲的時候學會了包餃子。姥姥說,我長了對元寶耳朵,小小圓圓的、像包起來的小餃子。

真希望,時間可以重來。我想我一定會主動去牽著他們的手、和他們聊天、在他們面前撒嬌、看他們被逗笑。

可是,我們的愛,都那麼壓抑,直到路的盡頭,也只藏在心裡。


2


老舅(小舅)的性格像個小孩子。姥姥、姥爺一輩子最惦記他,兄弟姐妹也都很偏袒他。所以他好像一直沒長大。在他的哥哥姐姐眼裡,他和我們這代孩子一樣,都是孩子。他自己似乎也沒覺得自己是我們的長輩,當然也不會有作為長輩對我們關愛。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微信發來的一個表情。並且此後,他會時不時發來一個表情或者問候語,有時還會調皮的發一句祝福。

舅舅從一個小小孩子,變成了一個老小孩

我知道,他們那代人都開始老了。而他,是唯一一個會主動將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人。雖然很含蓄、有著小孩子試探性的心理,還帶著明顯的小忐忑,發一下、然後就沒有動靜了。

我每次都會回他,發兩句語音給他。大部分時候,他都不會再回我。

但是我知道他收到我的信息一定會特別開心。他是想和我親近的,他的每一條信息也肯定都希望能收到我的回應。

親情有期限,在可以聽到的時候表達愛

步入中年,看過了親人離世、周遭人各種意外的悲歡離合,我們開始明白“及時表達”的重要性。人生無常,親人的緣分只有今生,過了就沒有機會再續了。

老輩的人,尤其是那些看著我們長大的人,無論是親戚、鄰居還是父輩的朋友們,他們都是希望我們注意到他們的。哪怕我們只是停下來和他們聊幾句,或者花幾秒鐘時間給他們一個電話、一條信息,都足夠他們開心一陣子的。

在表達“親近”這件事上,他們比我們內心裡還要膽怯。怕不懂我們的世界、怕影響我們工作、怕耽誤我們時間、怕他們說話不得當讓我們嫌棄、怕我們不回應他們……. 在他們眼裡,他們是低於我們的閒人,能和我們簡單寒暄幾句都是奢望。

那些看著我們長大的人開始老了——在我們發覺他們越來越像個孩子時;在他們在我們面前開始變得緊張侷促時;在他們越來越多擔心自己老了、責怪自己越來越沒用時………

愛要及時表達,親情是有期限的。他們看護了我們的童年,願我們可以溫暖他們的晚年。

親情有期限,在可以聽到的時候表達愛


作者:陌上隱形人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