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睡不好很苦恼 小问题成“大事”

@亳州,睡不好很苦恼 小问题成“大事”

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失眠痛苦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您的睡眠状况怎么样呢?睡好才能精神好。不过,睡眠障碍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烦心事,尤其是疫情以来的“休眠”疗法,更是打乱了不少人的睡眠习惯。不仅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青少年和婴儿也存在这方面问题,需要格外警惕。

  睡不着烦得不得了

  “睡眠问题折磨我四五年了,真是痛不欲生。”3月19日上午,家住市区桐花园小区的王女士诉说了自己的遭遇,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王女士推测说,她的睡眠障碍可能来自生活压力,“我老公有打牌的习惯,儿子考上大学却不愿上,我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没有人听我的,想到这些我就生气,一生气就吃不下喝不下,愁得不行。”

  每天晚上,王女士都会噩梦连连,醒来一身汗,“最严重的时候,我看到别人在面前说话就烦得不行。”三个月前,王女士前往医院就诊,经过系统治疗,“睡觉不做噩梦了,也不出汗了,但还是睡觉浅,容易醒。”

  张先生在一家行政单位上班,疫情期间由于采用居家办公的工作模式,每天早上不用早起,但也养成了晚睡的毛病,凌晨一两点才睡成了生活常态。恢复正常上班后,他花了一两周的时间才回到之前的睡眠模式,早睡早起。

  睡眠问题不是小事

  “很多人把睡眠问题当成生活习惯问题,而不是疾病,这是错误的认识。”市中医院脑病科二病区(睡眠门诊)副主任医师凡启涛对记者说,有些睡眠障碍可以自我调节,但也有很多需要专业的治疗。

  凡启涛以打鼾为例,向记者介绍了睡眠障碍和疾病的危害。打鼾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表现之一,患者在睡眠中可能出现了憋醒或噩梦,有濒死感,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治疗方面,睡眠障碍和疾病也存在误区。目前常用的治疗睡眠问题的药物为艾司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凡启涛说这类药物服用不能超过20天,治疗短期失眠有效,对长期失眠不仅无效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019年3月,凡启涛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睡眠中心进修,对睡眠疾病有了新的认识,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常常合并发生,因此需要盐酸曲唑酮片等新兴非苯二氮类药物治疗,这种药物不仅副作用小,而且能同时对睡眠和精神疾病起作用。

  低龄化趋势需警惕

  据凡启涛介绍,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到睡眠门诊就诊的患者10名左右,比之前有所增加,这可能与疫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生活紊乱有关系。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担心感染新冠肺炎,晚上睡不着。

  “今天接诊了80多位患者,其中30多个都是与睡眠有关的。”3月19日下午,市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周三华对记者说,造成睡眠问题的原因很多,身体老化等躯体性原因、内分泌失调、降压药等药物、季节转换等。

  睡眠障碍和疾病低龄化也是重要发展趋势。在凡启涛看来,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是医疗检测手段进步和睡眠疾病认识上的改变,腺样体肥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生儿身上,造成睡眠障碍和疾病。

  周三华建议,长期的睡眠障碍和疾病对身体损害很大,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时,需要找准病因,全面评估,对症下药。患者服用治疗失眠类药物,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不建议自行服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段和体质不同,患者对睡眠要有正确认识,不能以睡眠长短来衡量质量,同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