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足造勢再動手——印度以前都是怎麼發動戰爭的?(之一)

印度1947年獨立以來進行了上規模的戰爭行動大約有7次(卡吉爾之戰和乃堆拉山口這種衝突比較局部就不算在內了),除了前兩次“印巴戰爭”屬於糊里糊塗的打起來之外,其餘的4次基本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用足了國際形勢和對手自身的環境,儘管結果有輸有贏,但是總體看起來,印度還是精明的實現了自己獨霸南亞的戰略目的。那麼印度都是怎麼算計的呢?我們來盤點一下作為日後的參考吧。

印度主動發起的第一場戰爭不是“第一次印巴戰爭”而是制服土邦王公們。

政治足造勢再動手——印度以前都是怎麼發動戰爭的?(之一)

這裡其實只是大約畫出來,實際土邦高達將近600個,只是小的地圖看不見了

想當年英國統治印度那陣子,英國人總是盤算在印度多掙錢,儘可能的少掏腰包支付統治成本(嗯,任何一種統治都是有成本的),所以他們除了直接控制必要的和最富庶的地區之外,對於當年那些“莫臥兒帝國”之下的地方諸侯還是比較給政策的,只要老老實實的跟英國籤條約並且接受英國專員對其政府的“顧問”,就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該幹啥幹啥,只要聽話服從英國就好。

如果他們中間地位比較高的“尼扎姆”或者“摩訶羅闍”什麼的跑去英國,英國政府能拿出來接待外國國家元首的全套禮儀來迎接,大英帝國儘管貪婪但是面子活從來都做得很足嘛!

等著英國人走了,新獨立的印度最重要的就是忙活出兵制服那些盤算獨立的土邦王公,比如海拉巴德等地的王公手裡,都有幾百上千萬人口和幾十萬平方公里大小,軍隊也有好萬;其實他們從《印巴分治》方案來說也確實有獨立的法理依據,更重要的是海拉巴德、邁索爾、印多爾、查謨-克什米爾、特拉凡科爾、朱納加德這幾個土邦王公真的也要求獨立然後加入英聯邦了。

這件事,印度乾的比較順手,因為這幾個土邦本身問題很大,且不說王公們忙著腐敗墮落那麼多年根本無心理政,軍隊純屬“擺造型”流,最重要的是他們自己是穆斯林可是土邦的人口基本絕大多數都是印度教徒。所以有了“印巴分治”的大旗在手,基本上印度軍隊所向披靡,土邦軍一觸即潰。

當然也有不那麼順手的,因為挨著巴基斯坦太近和人口比例問題,克什米爾就鬧得比較難看,最後弄得印巴糊里糊塗打起來“第一次印巴戰爭”。

行動起來順手,但是其實行動前印度政府高度緊張,尼赫魯在議會里公開說哪個國家要是承認了這些土邦是獨立國家那就等於對印度宣戰了。好在當時冷戰剛剛開幕,整個世界的注意力沒空操心這點破事。

對付土邦的戰爭其實有點勝之不武,而第一次印巴戰爭也打的稀裡糊塗,真的讓印度“揚威立萬”的戰爭是不太引人注意的“果阿戰爭”。

政治足造勢再動手——印度以前都是怎麼發動戰爭的?(之一)

果阿的葡萄牙殖民地軍

最初,西方殖民者開始也打算瓜分印度過,最開始到達印度的葡萄牙人因為國家體量有限,所以只是湊合佔據了果阿和周圍幾個地區和島子,作為自己東方航路的商棧就算了,法國本來打算也在印度好好“一番作為”,只不過世界頭號的大英帝國看上的肥肉怎麼可能分給頭號對手法國呢?跟英國較量一番,奈何海上真的就是大英帝國優勢,最後法國只能認慫,只在印度留下了“本地治理”等幾個小城,而且還向英國保證這裡只做生意,絕對的“不設防”。

收拾完土邦的印度肯定會覺得這點殖民尾巴不爽,當年法國二戰被戰火犁地兩個來回正虛弱著,而且那邊還在阿爾及利亞和印度支那開打,肯定顧不上這點零零碎碎。印軍就很和平的開進了這幾個不設防的小城。本來利益就不大,而且大英帝國都認慫了,打著兩場熱戰外加對付“冷戰”,國內政壇又在“混戰”,四戰之下的法國也就認了。

1950年,印度打算“最終消除殖民殘餘”,正式要求葡萄牙交出果阿。

可是,大家經常都不記得的“殖民先驅”葡萄牙當時態度卻異常強硬,堅決不跟印度談交出果阿的問題!別看葡萄牙國家體量小,而且同時在幾內亞比紹、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開打,果阿這裡也不讓。

按理說,印度要求回收果阿也算是正義行動,畢竟“非殖民化”這是《聯合國憲章》確定了的原則。可是印度的手段和算計其實就跟西方國家玩弄第三世界一模一樣嘍。

葡萄牙不談是嗎?好吧,那麼讓果阿人民“要求”迴歸印度可以吧?果阿人民的覺悟和鬥爭藝術不上層次怎麼辦呢?不復雜,印度一邊在世界範圍內到處豎起“爭取獨立和自由”“去殖民化”大旗,另一邊開始向果阿派出“志願者”去“發動群眾”該上街抗議的上街,該罷工的罷工……(是不是跟那些黃背後的教師爺一個路子呢?

葡萄牙當局肯定不能忍啊,鎮壓吧……好了!這下子印度就更加正義了!只要時機一到,就可以放手大幹嘍。1961年,印度的底氣足了起來。這邊印度憑著執政的國大黨往憲法裡塞了一堆“計劃經濟”的字眼,從蘇聯當時領導人手裡拿來了一個“向社會主義前進”的題字,那邊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認為印度雖然跟蘇聯走得近但不是不可以爭取,在印度糧荒的時候主動進行了“援助”,印度心領神會的接過來美國的“橄欖枝”。(你想嘛,美國的援助有幾個不帶目的的?)

很快果阿遍地游擊隊,日夜不寧的,你要問他們的錢和槍哪裡來的,誰組織訓練的?別問我……

這時候印度政府在幹啥呢?忙,很忙,搞和平呢。尼赫魯在國大黨的黨代會上說“期待不久以後果阿將成為印度的一部分,但是要避免以純軍事的辦法解決問題”,然後搞全國群眾運動支持果阿人民的正義鬥爭,還順帶呼籲全世界都支持,都去“鄙視”葡萄牙。

不過折騰了半年,雖然游擊隊有幾次出彩的行動,但是架不住葡萄牙派來5000正規軍的鎮壓始終翻不了天。

可能是等得不耐煩了,反正當年也留下伏筆了“避免以純軍事解決問題”,前面這些都算是政治預熱好吧?美蘇兩國也早早搞定了。12月18日,印度出動4萬大軍兵分數路,以空軍掩護下的裝甲部隊為先導向果阿發動了進攻,那邊還有果阿游擊隊作為內應,海上印軍軍艦進行岸轟助陣。

戰爭很短暫,算上葡萄牙守軍舉白旗來談繳槍一共48小時,雙方的傷亡也很和諧印度陣亡22人,葡萄牙陣亡30人,各自負傷50來人。印度佔領果阿全境,似乎大獲全勝。

.勝利的喜悅好像電流一樣在全印度震盪,新德里的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印度恢復了歷史的光榮”(啥時候,恕我無知,真的不知道歷史上印度……)。尼赫魯對印軍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對新聞界表示說:“我國武裝部隊第一次成為一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我是深知內情才說這番話的……即使應付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合進攻也綽綽有餘”。(呵呵,這還是61年就惦記我們了?

不過考慮到,孤立無援的葡萄牙守軍只有5000人,而且分散在4000平方公里範圍內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中,別說沒有坦克和飛機,就是火炮也沒啥像樣的,手裡僅有的步槍其彈藥在對付游擊隊時候已經基本用的差不多了。印度的3萬大軍花了48小時到底都幹啥了,印度媒體倒是沒說……(對比一下解放戰爭中我軍攻克天津這樣的大城市嘛,可以想見印軍的水平了。)

很快,尼赫魯就要為自己的大話付出代價了……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