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時“動手”真的管用嗎?過來人:越打越不聽話

昨天是4月的最後一天,也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這是美國反對體罰機構發起的節日,距今已經有22年了。

說起打孩子,估計十個父母裡面有九個都會有忍不住要動手的時候,有的父母甚至搬出老一輩的教育理念:不打不成才啊!但說起打孩子的真實經歷,家長們的心路歷程都是相似的,就是打的時候解氣,打完就後悔。

@風飄飄的紅棗香:一不順心就打娃

我家娃屬於那種“屢教不改”的娃,做錯了事很難糾正,次數多了,總讓我忍不住動手。現在孩子八歲了,算下來也得捱了我幾百次的打了吧。記得最近一次打孩子是因為,兒子故意將水龍頭的水倒進了鍋裡,一家人都等著吃飯呢,這孩子竟然把一瓶子涼水倒進去了。結果飯沒法吃了,我氣不過拽起孩子就是一頓胖揍。

孩子不聽話時“動手”真的管用嗎?過來人:越打越不聽話

打完當時挺解氣的,但沒一會就後悔了,原來兒子是因為看鍋裡冒煙了才去加水的,雖然辦了錯事,但是心是好的,不是故意搗蛋。為了這事,孩子好幾天都不願意搭理我。現在正在努力改正,努力不動手,儘量能心平氣和的和娃交流。

@丁香花的2009:手上總是“剎不住”

我不太主張打孩子,但是自從孩子上了小學,這手上總是“剎不住”,原因是孩子學習太不上心了。即便是講過好幾遍的題孩子還是錯誤不斷,生字也錯的一塌糊塗,為了陪TA學習,我甚至辭去工作,專門在家陪TA,沒想到孩子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就是不正經學習,有時候實在生氣了,就拿尺子打幾下。可越打孩子越不配合,孩子現在根本不願意聽我講道理了,哎,打也不是,訓也不行,真不知該拿孩子怎麼樣了?

孩子不聽話時“動手”真的管用嗎?過來人:越打越不聽話

孩子有時候的行為確實讓父母又氣又恨,但是爸媽真的動手打了娃,又可能會後悔自責。其實打孩子對於解決問題作用不大,只能是讓大人暫時出了一口氣,但對於孩子來說,大人動手了,這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既然你不尊重我,那我為什麼要尊重你呢?所以即便孩子當時妥協退讓,但內心仍然是不服氣的。次數多了還可能養成孩子的強烈的“逆反心理”。

父母如何控制好自己的“壞脾氣”?

想動手時深呼吸

當忍不住要動手時,寶爸寶媽首先讓自己深呼吸幾次,或者暫時離開現場,讓憤怒的情緒平靜下來,再說話做事。

孩子不聽話時“動手”真的管用嗎?過來人:越打越不聽話

在屋裡貼上醒目的標語

管不住自己的父母,可以通過在房間內貼標語的方式警醒自己,比如寫上“三思而行”“一出手千古恨”等,在想動手時看一眼這些話,說不定就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夫妻倆都溝通

對於愛暴怒的爸媽來說,倆人要多溝通,脾氣好的儘量多勸另一方,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遷怒孩子,多給孩子一次機會,就是多給孩子一點疼愛。

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娃?

同理心教育勝過“動手”

遇到不聽話的娃,確實讓父母很頭疼,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同理心,先理解孩子的某些行為,然後再慢慢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比粗暴動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孩子不聽話時“動手”真的管用嗎?過來人:越打越不聽話

等娃冷靜了再溝通

在大人和孩子情緒都比較激動的時候,最容易引發親子矛盾,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在有情緒的的時候“不說、不動手”,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溝通,這樣大人的話孩子更容易聽進去。

讓心態平和的家長出面

如果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脾氣不好的一方家長可以暫時迴避,讓另一個好脾氣的出面協調,這樣更容易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避免對孩子的“錯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