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面對"不聽話"的外國人,上海靠勸,北京靠"叉"

前幾日,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門口,一名外國人拒絕出示出入證,明明身上攜帶了口罩卻不戴,保安給他拿來新口罩他也拒絕,非要強行進入小區,被保安阻攔後,還對保安動手,最後被幾個保安合力制服。不得不佩服北京小區的防疫配置確實齊全,甚至還有防爆鋼叉,對付這個蠻不講理的外國人還真合適,不會對他造成致命傷害,又能有效迅速的控制住他,還能有效減少己方的損傷。

同樣面對

從現場視頻看,保安面對該外國人的質問,回覆得十分硬氣並且得體:"外國人到中國也一樣,也得遵守中國的法律。"如果保安已經有這種認識,是不是說明國人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外國人在中國需要並且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如果不遵守,也必須準確及時地予以處理、處罰,該行政拘留的行政拘留,該判處有期徒刑的判刑,該驅逐出境的驅逐出境。同樣,中國人在國外也同樣要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

同樣面對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截圖

想起3月份上海靜安區那個從國外入境、按規定需要隔離的洋女婿,妻子和丈母孃都希望他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以免影響2個月大的孩子,但是洋女婿拒絕了,說實話,這樣的女婿就變成前女婿得了,難道還留著過年嗎?但是居委會特別熱心地做工作,愣把中國媳婦和丈母孃勸到親戚家住了。本來這事做就做了,又被當正面典型給報道出來,引得大家議論紛紛。居委會錯了嗎?面對大家的指責他們回應說沒有違規,違規確實沒有,合法合規,但是不合情。這明顯是違背常情的事情,老婆孩子丈母孃不知道家裡舒服嗎?剛出月子的媽媽不照顧,小嬰兒不照顧,身強體壯的男人反倒受了特別關照,只是因為他外國人的身份。這事兒做得讓人心裡不舒服。

同樣面對

今年以來,類似事件發生了若干起,其實之前也有,但是沒有引起這麼大的反響。應該說,絕大部分人認同外國人在中國可以獲得同等國民待遇,但是反對他們享受超國民待遇。

超國民待遇的形成可能有這麼幾點原因:

一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到中國來工作生活的外國人數量比較少,而且大多是投資的外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外國人都被尊稱為"外賓"。後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來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旅遊、生活、工作、學習的都有,時移勢易,有些國人腦袋沒轉過彎,還把所有外國人當"外賓"。哦,對了,很久以前,中國的包括八達嶺長城在內的部分景區,是分為內賓和外賓兩種價格的,當然,外賓更貴。那時候,售票處就明確寫著"外賓"這兩個字。

同樣面對

二是一些工作人員不具備聽說外語的能力,與外國人溝通的時候交流不暢,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為外國人提供了超過本國人的便利。之前青島嶗山區那起外國人加塞檢測的事件應該就屬於這種。根據筆者的旅遊經驗,大部分國家的工作人員都會用本國語言或者英語跟外國人交流,如果外國人聽不懂,那是外國人的事兒,他們可不會給你什麼特殊待遇。咱們的工作人員是不是也應該學學?能用外語交流就用外語,不能的話,就理直氣壯地用中文,這也是國際慣例。

同樣面對

三是有些部門擔心對外事務處理不當,引起糾紛,自己無法承擔後果。一些部門有這種擔心:涉及外國人的事兒,如果處理不好,再給部門抹黑,給國家添麻煩,那就不好了。索性把涉及外國人的事兒一律往好了辦,外國人的訴求,高標準滿足;外國人的處罰,低標準處理;這樣就一了百了,沒準還覺得自己給國家增光添彩了呢。

同樣面對

一雙好奇的眼,一張吃嘛嘛香的嘴,一顆八卦的心,一刻不願停止的腳步。這裡是饞貓兒去旅行,不加個關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