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持續上調,作為子女,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養老金持續上調,作為子女,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父母的晚年不應該只有養老金


今天,上調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消息引發關注,畢竟這是關係到幾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事情。

此次上調養老金,從2020年1月1日起,受益人群為2019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總體調整水平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

新聞中說,這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的16連漲。

在今年經濟形勢如此嚴峻的當口,仍舊實現養老金的上調,看罷新聞,其實是真的深深感動。正如人社部、財政部文件中所說,這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

除此之外,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父母的晚年縱然有養老金可以依靠,但不應該只有養老金,而子女之於父母,到底應該扮演是怎樣的角色?


你把父母的事情排在第幾位


前幾天,媽媽讓我幫她從網上挑一挑手機,她的手機用了三年了,最近總是出毛病,有時候聽筒聽不到聲音,有時候微信語音沒有提醒,還有時候直接死機。

起初她還不想換,說再堅持堅持。

在我的百般勸說之下,終於下定決心。這次說換一部貴點的,3000多的吧。

我彷彿聽到媽媽一咬牙一跺腳的聲音了。

以前在我身上花錢,她從來不吝嗇,記得還在2009年的時候,就為我買了八百塊的文曲星,而那時候她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不到兩千塊。

這次買手機,媽媽說不著急,等你有空的時候,現在的手機還能用。

於是我真的不急,從上個禮拜拖到這周,從週一拖到今天。

白天忙工作,沒時間;

傍晚做飯吃飯,沒時間;

晚上寫文、聊天、看書,沒時間;

週末出去運動,沒時間。

其實不是沒時間,是沒把這件事放在第一順位啊。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常回家看看》的歌詞依舊耳熟能詳,沒想到的是這首歌已經傳唱了20多年了。

找點空閒 找點時間

領著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 帶上祝願

陪同愛人 常回家看看


疫情把我們困在家裡兩個多月,那些沒有時間陪父母的藉口一一被疫情擊破。

上午不起床,下午繼續睡,晚上熬通宵。相信很多人作息混亂,一天見不到父母幾個小時。

就算清醒的時候,也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打遊戲、聊天、刷劇……

看來,不能常回家看看還真不是因為沒有時間

身處其中的我其實明白,因為跟父母沒話說啊,因為跟父母關注的東西不一致啊,因為有代溝啊。

所以我們要學會挖掘啊,可以幫父母一起做飯,可以晚飯之後一起看電視劇啊,就挑那部你最喜歡的明星演的。

還可以教父母玩遊戲,就把自己玩遊戲的十分之一時間拿出來就好了。還可以跟媽媽一起網購哦,等可以了就一起出去逛街,做最潮的母女。

只要想,陪伴父母的方式還是很多的。

姑姑跟我打電話,說表弟一週都打不了一個電話給她和姑父。

我說,男孩子嘛,總是比較獨立。

其實只是一個電話,父母都會得到莫大的安慰。

養老金持續上調,作為子女,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面對老去的父母我們卻無能為力


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個關於漢朝孝子韓伯愈的故事。

他非常孝順母親,將母親的話奉若聖旨。即使後來他的學問一天比一天好,他仍將母親的教誨記在心裡。

母親十分嚴格,韓伯愈一不小心做錯了事,母親就會用手仗打他。雖然很痛,但韓伯愈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惹母親生氣,是不孝的表現,是該打。所以總是忍著,不敢有違抗的行為。

有一次,韓伯愈做錯事,母親又用柺杖打他。沒想到,他這次竟然大哭了起來。 

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我以前打你,即使使勁打,你也總是咬緊牙忍著,從來沒哭過,今天為什麼哭了呢?” 

韓伯愈哭著說:“以前您打我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痛,知道您年輕有力氣,身體還是健壯的。今天您打我,我卻不覺得疼了,這說明您的力氣大不如以前了,身體狀況也不好,我覺得非常難過,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哭了出來。”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世間最大的悲哀。

想起前幾天林三撇關於安樂死的文章(新冠肺炎患者死前超級痛苦,我們是否可以選擇安樂死?),她提到:


真有一天“死”到來,我想我可能會自私的為自己選擇安樂死。

但如果父母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可能又做不了決定,因為,他們在,我的寄託就在。


父母在,寄託就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不需要你為他們做些什麼

多陪伴多問候,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