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我國著名文學家陶淵明曾以一篇《桃花源記》使“桃花源”這樣一個仙境存在於幾千年來無數中國普通百姓的心中,以滿足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渴盼。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哲學概念——烏托邦,則在西方人的心中擔任了同樣的角色。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烏托邦,本意是“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還延伸為空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等,但因它過於美好但現實又常常令人失望,人們久而久之便將他們對現實黑暗的批判歸於“反烏托邦”這一與之相對的概念。

這種形態也出現在許多藝術作品中,特別是設定在未來的故事,用於提醒人們注意現實世界中的有關環境、政治、經濟、宗教、心理學、道德倫理、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被人忽略,便有可能導致出現反烏托邦的狀況。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而電影作為現代藝術中最具影響力的組成部分,作為“第七藝術”,通過一種新形式、新手法的媒介的運用,對於其核心概念的闡述也更為生動化,新晉奧斯卡最佳導演奉俊昊的《雪國列車》和剛上映的《飢餓站臺》便有著直白而又典型的“反烏托邦式”故事架構。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其實說到影史上擁有“反烏托邦”色彩的經典電影,早有《銀翼殺手》和《黑客帝國》等珠玉在前,而這兩部影片與之相較,在科幻設定方面可以說並沒有太多亮點,但是其中一些形式感大於現實感的設定卻使它們更傾向於類型化的寓言電影,能夠帶給觀眾更為震撼的體驗。

一:故事情節上的處理

首先,它們都為故事的發生圈定了一個無逃離可能的高度封閉性空間——《雪國列車》中永動機一般的“諾亞方舟”以及《飢餓站臺》中的監獄坑。同時,在其之上增置了一個簡單化的線性象徵式處境,將現實生活中複雜多變的晉升階梯變成直觀的前後車廂和上下樓層,更將享有資源的優先級序列變成絕對的數字表徵。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除此之外,影片背景中還有與之相應的,強制且具有欺騙性的體制機制和相應的管理來進一步滿足故事中一切不合理的,荒謬的情節要求,而影片中引發衝突的關鍵點則被全部歸結於打破階層中固化封鎖線的主人公身上,以此來帶動故事的不斷髮展。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電影《雪國列車》

意大利著名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曾有言:“生活的全部,它行動的整體,乃是一部自然、生動的電影。”電影所反映的一切無一不是從現實生活出發的,同時加以戲劇化的處理來吸引人們注意,激發深度思考以作用於社會進步。

而影片中以上具有“反烏托邦”色彩的故事情節便是如此的體現之一:表面看來是公平有序、沒有貧困和紛爭的理想社會,實際則是受到了全方位管控,只有自由的外表,人的尊嚴和人性受到否定。這敘述的一切又何不是當下一些初現端倪的社會問題的“終極進化版”?而這兩部電影的處理方式則更為誇張,如寓言的內在般的荒誕、反諷和犀利,振聾發聵之意更甚。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要與這樣特點鮮明的故事相配,電影中鏡語的訴說能力則更加考驗導演的功底。正如阿貝爾•岡斯所言:“構成影片的不是畫面,而是畫面的靈魂。”這兩部影片導演中憑藉《寄生蟲》一片在戛納和奧斯卡滿載而歸的奉俊昊自不必多言,多年的電影工作生涯已經使他具備了作為成熟導演的一切條件,而《飢餓站臺》則是一位西班牙導演向電影界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但是影片中的鏡頭語言並沒有因為導演作為新人的生澀而減分,反而具有獨特的趣味。

二:鏡頭上的處理

縱觀全片,導演在景別的選擇上便與眾不同,或許是受限於“監獄坑”這一背景環境,影片中的鏡頭多以近景和特寫為主,而為了深挖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人性的堅持與扭曲,導演更是對於大特寫甚至特大特寫鏡頭的使用毫不吝嗇。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這種“慷慨”不僅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使用的人物上,導演在關注主人公的同時,也在靜靜觀察著坑中性格遭遇各異的眾人,這使得特寫在展現包括主人公在內的人們因在監獄坑的經歷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的同時,沒有落入個人英雄主義的俗套。

另外,在構圖方法和色調的選擇上導演也完全契合著“反烏托邦”這一色彩,拍攝生活在同一層的兩個人的生活時故意採用了較為呆板的方式:採用平視視角,畫面極為對稱,監獄坑的一層完全鋪滿畫面,整體看來既無趣又死氣沉沉,藉此反映此處統治者的壓制與獨裁,坑中的人們人性被剝奪,生活毫無意義。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影片整體的影調以青橙色為主,暗示這裡冰冷得不近人情,古怪又詭異,為監獄坑增添了陰森與神秘,也為影片整體增添了驚悚元素。除此之外,導演對於鏡頭語言的邏輯性也頗為講究。

(1)注重畫面狀態的對接,在剪輯時多採用靜鏡頭接動鏡頭的方式,突如其來的一筆,凌厲,直指觀眾內心深處,強烈發問;

(2)注重畫面內容的對接,在剪輯時多採用文學中“互文”的方式,不斷地埋伏筆做鋪墊,使影片不借助情節的改變也能產生“一環扣一環”的效果。

但影片中類似人類直接排洩,互相殘殺時的大片鮮血以及撕扯啃咬人肉這些太過直觀且只有直觀具象的畫面也容易讓人產生不適感。雖然說“監獄坑”這樣具有“反烏托邦”色彩的極簡設定讓難以描摹的現實複雜社會構造變得無比直觀,但影片中的故事、角色、戲劇衝突的構建卻很典型,沒有真正亮眼的突破,其實這種去除現實世界裡抽絲剝繭的前因後果,在純粹象徵的空間中,以過於直接的手段來探討抽象的命題的方式可以說顯得有些乾癟。

三:同題材電影的發展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雪國列車》中,雖然說這兩部電影在探討“反烏托邦”這一問題上摒棄了之前的影片所具有的科幻與魔幻元素,更加註重問題本身,但是和真正的細思極恐或醍醐灌頂之間、又隔著難以翻越的一道關隘。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電影《雪國列車》

而之後的同題材電影若想要跨越這道關隘,就應該更好地處理這種特定的故事設定與其上血肉的融合問題。這其中或是增加影片的探討深度,將目標人群從普通人民或底層人民,拓展至全社會的所有階級以體現問題的廣泛性;或是增加影片的時間厚度,將出發點從當下現實拓展至歷史長河以體現問題的根深蒂固。

深度解讀!爆款電影《飢餓站臺》:“反烏托邦”色彩是如何處理的

​總而言之,隨著歲月的流逝,人類文明在不斷地進步,電影亦是如此。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關於“反烏托邦”這一問題的闡述,電影界會出現更為優秀的作品。

本文由江南影視圈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上映),並且,想要看的任何電影,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收藏,私信或者在直接在評論區留言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