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都市休閒農業集聚 盤活閒置農房助力鄉村振興

安徽合肥都市休閒農業集聚 盤活閒置農房助力鄉村振興

小嶺南一景。(合肥市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合肥4月17日電 (王輝 劉曉朦 孫雨靜)在“青磚白縫小合院”的江淮建築旁,看原種特色農業,賞盛開的油菜花和芝英花,這般詩意般的田園生活成為都市人的“鄉愁”。合肥蜀山區小廟鎮在推動鄉村振興中,既迴歸農業本質,又通過“旅遊+生態”等思路,構建起城鎮、鄉村、景區“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都市休閒農業形成產業集聚示範效應

位於合肥近郊合六路南側的棗林生態園裡,映入眼簾的一排排的桑葚樹,一個個栽種草莓和火龍果的大棚錯落有致地分佈著,遊客正帶著孩子採摘草莓。該生態園負責人應飛虎來自浙江。他說,2013年來棗林村投資生態園後,附近的居民隔三差五地來這裡,感受著戶外的綠色陽光,享受著採摘樂趣。

5月份採摘白枇杷、黑桑果、大紅桃,7月至12月採摘無花果、火龍果、金橘,12月至次年5月採摘草莓……佔地2800畝的生態園裡,栽植了山核桃、紅心火龍果、黑莓、黑桑果等多種果樹和特色苗木,實現了全季節採摘;每年能產出150萬斤優質水果,已發展成集生態觀光、旅遊度假、美食採摘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

安徽合肥都市休閒農業集聚 盤活閒置農房助力鄉村振興

小嶺南的油菜花與農舍相映。(合肥市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休閒農業發展了,還能帶動附近村民就業。據正在草莓園大棚裡澆水的工人介紹,他們都是附近村民,土地流轉後,按照每天70元的工資來生態園打工,每人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應飛虎說:“目前,棗林生態園已吸收了70多位村民在這裡工作。”

“小廟鎮已經建成祥源幸福農場、德豐果玩、蜀景生態園、棗林生態園等40多家農業企業,包括特色苗木種植、觀賞花木繁育、蔬菜瓜果栽培等。”該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鄉村振興中,小廟鎮傾力打造總面積124平方公里的都市休閒農業示範區,流轉土地9.6萬畝,多次成功舉辦櫻花節、梨花節、藍莓採摘節、品味蜀山等花果節慶活動,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逐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示範效應。

盤活閒置房屋農田鄉村振興注活力

清明剛過,穀雨將至,鄉村大地一派生機。位於江淮分水嶺的小嶺南村,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已然形成。

由村民閒置的破舊老屋改造而來的貳號院裡,餐廳、茶室、觀景臺……一花一草、一磚一木,處處都透著特有的鄉村溫情,猶如世外桃源。“在網上看到後,特地來看看這裡的特色建築和美麗風景。”合肥市民曾先生駕車來到這裡親近自然。

目前,在小嶺南,已建成並運營4座院落,並基於江淮民居風貌,在佔地面積約53公頃區域內逐步完善進村景觀道路、廣場、停車場、公廁等設施,以及改善村莊內外環境。

“今年6、7月份,馬拉松博物館即將建成,成為鄉村馬拉松文化展陳、組織活動和承接平臺。”合肥市蜀山區旅指辦負責人汪傑介紹,蜀山區城區面積96.06平方公里、農村面積220.5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大城大鄉”格局。因此在鄉村振興中,蜀山區在小廟鎮規劃了18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示範區,其中,小嶺南示範項目盤活閒置房屋與農田,形成“青磚白縫小合院”的江淮建築特色;整理農田、興修水利,按照“種田也是景點”的思路,成立原種農業合作社,恢復農業生產,打造出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和最有價值的特色農業種植基地。

據瞭解,合肥市蜀山區還投入3000多萬元改造升級基礎設施,建設逐夢公寓、文化活動廣場、衛生室、社區食堂等,為鄉村CBD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不斷恢復農村的生機與活力。

現在,小嶺南已經形成鄉宿餐飲、種植加工、農業觀光、科創研學、總部經濟以及鄉村馬拉松、騎行、毅行等產業。

農民變身“管家”“房東”“股東”

44歲的徐為葦現在是貳號院的大堂經理。在這之前,她跟其他小嶺南村村民一樣外出打工,每月收入4000元。一年又一年,老屋也逐漸荒廢了。2018年初,聽說要統一租賃閒置老屋後,她立即回家,二話沒說就交了鑰匙,並參加“最美管家”培訓。

經過改造的老屋不僅煥然一新,而且保留了鄉村質樸的氣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選擇來這裡休閒度假。徐為葦也在家門口重新找了份工作。“現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收入差不多,而且還能照顧到家人。村裡已經有十多人返鄉工作了。”

以產業發展吸引原住民回來、新村民進來,實現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種、產業有人做、消費有人來。大、小嶺南等4個村民組、43戶農戶將閒置房屋統一租賃給政府,入股農村合作社,深度參與、融入到鄉村振興項目中。他們在獲得房租地租的同時,實現就近就業和參與分紅,變身“管家”“房東”“股東”,成為鄉村創新“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以前,房屋閒置沒人住幾乎都成了危房,現在盤活後,不僅翻修了房屋,還實現增收。”馬崗村黨委書記侯克旺介紹,除了土地流轉收入,現在還有房屋出租費用、工作收入、社員分紅等,年均可增收3000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