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提升系列6-从海瑞说如何识人

(1)

识人是一门学问,自古江湖术士能一眼看出你心中的所惧所想,用一句惊门之术让你乖乖听他给你算命。

识人,需要自身有相当的阅历,才有可能真正感知他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了解自己和别人是先天性的)。除非天生的高情商,否则没有足够的经历是识别不出一个人的。

阅历是一道坎,经世不深的宝贝们,如何才能有效识人呢?

好消息是,现代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三脑之一的视觉脑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有图形有场景的信息。

这个意思是说,有画面感的故事,可以很容易进入我们的思维结构,改变我们的认知。这是个方便法门,我们可以不要亲身经历去获得特定的阅历,而可以通过了解别人的故事去获得。

所以,读史使人明智。一部中国史、世界史,就是一部故事集。宝贝们,多读史书确实可以增进我们的阅历认知。

我们就以一个历史人物,结合上半部认知框架来了解他,之后再说说我们普通人在日常中如何去识人。

(2)

这个宝贝叫海瑞,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有明一代,奇人辈出,王阳明,张居正,海瑞等等,研究和解读的人很多。这个宝贝给我们的印象是刚正不阿,清廉正义。我们先看看海宝贝的成长经历。

海瑞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对他严加管教,用经典书籍教育儿子要成为正人君子。也因此,单亲孤儿海宝贝的性格刚强固执,道德感极强,从小就形成了道德自觉,在学校被人称为“圣人”。

他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建立在儒学的理想图景中。对大明晚期的贪污腐败、纷乱的世相极其不满也不解:为什么圣贤明明告诉怎么做就能得到清明世界,为什么人们不照着做呢?太祖已经制定了那么严苛严谨细致的近乎完美的律法,为什么不遵守呢?

海宝贝三十七岁中举,四十一岁当县教谕(教委主任),四十五岁因耿介的性格和奇葩行为获得上司赏识,升为县令,从此进入仕途。

在任上,海宝贝用行动来寻求他的答案。力推太祖朱元璋的祖训家规(特别是官员低薪制,禁止腐败等),自己也严格遵守,用强大的毅力抵制诱惑,甘守清贫,并与同僚的主流理念相抗争。他坚守圣人教诲并坚定做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身上不能有一丝的瑕疵。所以他敢上怼皇帝,不顾提拔之恩去拿徐阶开刀;下治贪官污吏,眼里容不得一点污垢。

如果不是皇帝想用他来装点门面,恐怕结局不会好。树立一个典型,崇高化海瑞,宣传清官海瑞,是政治的需要。

(3)

【目标】

海宝贝的人生目标是圣贤,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这也是读书人普遍的崇高理想。

他的政治理想是沿袭祖制,惩治腐败,还大明王朝一个海晏河清。

这些目标非常高,他的人生格局也很高。只是,目标是需要方法和路径去实现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理想。

(4)

【人生观】

海瑞宝贝的人生意象是一个正人君子,当官就是要清正廉明。他会想象自己是一把利器,是帝国的中流砥柱。

他虽然很有毅力,也很自律,但对人性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了解是很单一的,这可能是他的成长经历所塑造。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像圣人一样,像他一样自律、清廉。每个人在他眼里,要么正人君子,非常清廉;要么就是贪官,损害圣人之道。他懒得或者说不知道分辨人性的现实性复杂性,只认可理想的人格。

海宝贝和曾国藩一样,对自己的要求够狠。但不同在于,曾国藩通过反思自己的弱点,比如好色,会推己及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如果事情不对,曾国藩一定是向内寻找自己的原因;而海瑞则怪罪于这个世界,不是自己的原因,都是他人的原因。因此,海宝贝对事物的归因很单一,他把当时的根源指向皇帝:皇帝做得对做得好,天下自然好。这是死读经典带来的认知桎梏。

这样的思维和认知深刻地影响了他在社会中的行事方式。

(5)

【价值观】

不懂人性的现实复杂性,就不能认清社会运行的法则,不理解官场底层规律和潜规则的合理性。官场在海瑞眼里是漆黑一片,乌烟瘴气,没有一个好人。

海宝贝的人际观,只剩下道德评判,符合圣人标准才是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去做,不符合的就不行不道德,道德评判成了唯一的价值判断标准。

他关注的是人的思想行为,事情过程中的细节,而不是最终的目标。因为他理解的事物规律是: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自然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遇到障碍需要换种方法绕弯实现目标,是不可以的。在他眼里,只有一条通向罗马的路。

他评价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意思是说张擅长做一些有利国家的事,做成了一些事,但过程不完美,对自身的要求很低,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这种绝对化的思维,很难理解其他人的所做作为!

张居正懂得要做成事,仅凭道德是不行的。要在官场上有大的作为,有时还得不择手段,自污名节。这一点,曾国藩深得真传,并且比张居正做得更好。曾国藩只对他人使用潜规则,对自己则时刻警醒不要有私欲,要清廉。

所以,海瑞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做不成大事,只会固守他的原则和教条。

认知低的人都很固执,这句话很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6)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里有负面信念,其中包含绝对化要求(凡事绝对化,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等,被称为“应该的暴君”)。在这个灰色的世界里,绝对的黑白和应该不应该,会困难重重。这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同,那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代表的是精神,而不是方法,它不是让你明知道运用的方法不可行也要坚持强推。

另一个负面信念是以偏概全,凡事就攻击人的身份。海宝贝就喜欢一刀切,只要有一点不对,你就是贪官污吏,没有灰色中间地带可言。

对比阳明先生、张居正、曾国藩,既坚持大方向又行事灵活,和海瑞截然不同。

因此,他的一生是单调、无趣、死板的一生,是一台严格执行书面教条的精密机器,毫无生活乐趣可言。他娶了九任妻妾,也只为了生个儿子以尽孝。

黄仁宇曾评价海瑞:追慕成法,心系民生,但不愿意应时权变,见形施宜。所秉者唯“刚劲之性”,操之过切,终于半途而废。而同朝的张居正作为“儒而有为者”,虽然尊重祖制,但稽古而不泥。

当时有名的狂生李贽认为,海瑞虽清,不过“万年青草”,张居正却是“宰相之杰”,乃是经邦济世的伟大人物。

(7)

我们常说人有三商:智商、情商、逆商。智商是面对事物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情商是面对社会与他人协作做事的能力,逆商是勇于探究自己的弱点并勇敢面对的能力。

认知提升系列6-从海瑞说如何识人

三商


海宝贝智商过得去,能读书考上举人。逆商方面,虽然严于律己,但也最多算中级,因为他不善于反思自己,对自己的人性弱点了解不够,虽有面对困境的坚韧与勇气,但没有深度了解自己缺陷的能力。也因此他的情商低到可怜,人性复杂度的认知、人际处理能力有很大的缺陷。

对想成为圣贤的人而言,内圣外王的落地途径是现实,两者的真谛是:对自己逆人性,对他人顺人性。内圣是要能识别自己的负面信念,克服自己成为“应该的暴君”等弱点。这样的人,也是容易情绪化,降低了智商,使得自己不能动用智力去想办法完成目标。

当然,我们不能只做个批评者,自己做不到,但用高标准去衡量海宝贝。海瑞目标远大,缺陷是不能认知到潜意识中负面信念带来的限制。他是偏执狂,但不是只为了做清官,而是他的认知束缚了他。他也确实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他身上窥见内圣的真谛,弥补外王的不足,学会认清自己,理解外部规律,用理性的智力去完成目标。

(8)

从海瑞宝贝身上,我们又学会什么识人的认知经验?

日常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是为了相处的话,我们如何识别一个容易相处的人?

在特殊环境甚至极端环境,需要警惕人性之恶,这会超出你的想象。而且,对当事人来讲,可能不是故意的,只是当时的巨大诱惑或恐惧使他丧失了理性而已。

日常识人,通过他人的言行,用认知框架了解其背后的认知结构和心智模式,有助于明辨是非。遇到这么几个负面信念特征的人要小心。

第一,容易情绪化的巨婴。这样的人,太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而做出出格的事。

第二,杠精。固执的性格很正常,但不能上升到绝对化的信念,凡事只能按照自己的一条标准去理解去行动,不一样就非要认为对方有问题,杠上了。这样的人,从固执变成偏执变成死板,不可能和谐相处。

第三,嫉妒心强的人。这样的人喜欢损人不利己,他有一种恶趣,你不能比我强、比我好,喜欢看到你的窘境,并且乐此不疲。

第四,为私欲而精心算计的人。有些人看起来很好相处,通过外在的假象深深隐藏住目的,然后通过设局让你掉进坑里。问题是你不知道他带有某种目的啊,既然隐藏了又如何识别呢?

方法是多读书多联系自身反思,增强自己的独立批判性思维,多点人性认知多点心眼。不行就多加入认知提升营与高人同行。

以上的几类人,本质上都是因为他们认知结构里的小我负面信念,让他们产生一种封闭固化的认知,只要现实与认知不符,就会产生情绪,进而不能按照正常理性行事。

最后,宝贝们也不要怕遇到这些人,不要担心识人不准而吃亏。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提升认知,降低人生的试错成本。

认知提升系列6-从海瑞说如何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