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陳伯伯、黨伯伯和邊老師都經常跟我聯繫,鼓勵我好好學習,這段時間通過網上測試,我的各科學習成績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多虧了他們對我的關心和幫助,幫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4月24日,慶雲縣第四中學八年級貧孤學生曉宇(化名)說。

今年14歲的曉宇,是慶雲縣常家鎮張巧村人,自從2009年父親因患腫瘤去世、母親改嫁之後,她就和奶奶生活。親情的缺失、生活的困難,一度讓曉宇鬱鬱寡歡,對學習也不感興趣,長此以往,可如何是好?這可愁壞了曉宇的奶奶。

事情在2017年出現轉機。慶雲縣社會各界的志願者們在幫扶貧困家庭中發現,貧困群體中的貧困學生教育問題是“貧中之貧”“難中之難”,他們有的是父母雙亡、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度日的孤兒,有的是因家庭困難支付不起學費面臨輟學的大學生,還有的是家有病人、生活舉步維艱的少年。經過精準摸排和篩選,慶雲縣這類貧孤學生共有505名,如今增長至534名。

如何讓這些貧孤學子走出困境,徹底改變貧困代際傳遞的問題?2017年6月,慶雲縣啟動扶貧助學行動,將志願者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鼓勵幹部、教師、企業家等愛心志願者組合幫扶,創新推行“三幫一”機制,即“一名幹部+一名教師+一名企業家”精準結對一名貧孤學生,共同幫扶貧孤學子。

慶雲縣產業發展中心的陳智勇、慶雲四中教師邊德星和四川的企業家黨傑三名志願者由此與曉宇結成“對子”,曉宇隨後被送到慶雲縣第四中學讀書,生活學習情況有了很大改變。“自從我家曉宇與三位好心人結成‘對子’,孩子變化非常大,她開朗樂觀了,學習成績明顯進步,這學期還被同學們選為班長,這讓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給以後的生活增添了信心。”曉宇的奶奶鄭玉枝感嘆的說。

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貧孤學子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我們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立體化幫扶,實現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徹底改變貧困代際傳遞的問題,變弱勢群體為優勢群體。”慶雲縣委書記王曉東說。

為此,慶雲縣將扶貧助學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做好“幫”字文章。在幹部、教師和企業家三個幫扶志願者主體中,構建起分工合作、立體幫扶體系。其中,幹部志願者幫助貧孤孩子立志奮發,主要負責親情陪護、家庭教育、家庭事務的協調解決,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志願者幫助貧孤孩子學有所教,主要負責定期走訪,及時進行心理與學習的教育輔導;企業家志願者提供物質救助,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經濟難題。此外,幹部志願者還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負責聯絡“三幫一”幫扶的教師志願者和企業志願者。通過志願者們幫心、幫智、幫錢等志願服務,全方位保障孩子生活學習無憂。

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三幫一”志願幫扶隊伍建起來,關鍵是如何長效保障貧孤學子的生活學習問題。該縣倡導發動社會力量志願捐贈,成立扶貧助學專項基金,通過印發扶貧助學倡議書和海報、媒體宣傳、建設“大愛慶雲”扶貧助學愛心手機平臺、舉辦主題晚會等形式,營造全社會參與扶貧助學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扶貧助學專項基金已募集了4400多萬元資金。這些錢如何使用?結合居民生活水平和各學齡段學費情況,慶雲縣進行科學測算並確定了具體資助標準,其中,學齡前階段、義務教育階段、中職階段為每人每年3000元,高中階段為每人每年5000元,大學階段為每人每年6000元。

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發放助學金476.08萬元,在新時代文明志願者的幫扶下,全縣534名貧孤學子在生活環境、學習成績、精神狀態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觀。2019年,一半以上的貧孤學子獲得了“三好學生”“進步獎”等榮譽,60名考入高中,52名考入大專院校,1名研究生畢業,23名順利從大專院校畢業並實現就業。“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在慶雲,貧孤學子不僅能夠“站起來”而且還能“走得遠”,底層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窮世代窮的局面在這裡改變。

稿件:德州日報通訊員 王凡存 馬俊良 周文峰

公益廣告展播

慶雲縣打造“三幫一”扶貧助學品牌!文明實踐幫了孩子暖了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