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究竟該厚葬還是薄葬?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講排場、擺闊氣的風氣也日益見長。良好的風氣,能夠淨化社會空氣,集聚正能量;不好的風氣,卻能腐化人的思想,阻礙社會文明進步。本來,婚喪嫁娶是聚集親人、維繫情感、表達關愛的一種形式。但在一些地方,婚喪嫁娶卻變成了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一種途徑。特別是在農村喪葬活動中,一些人在親人生前不管不問,死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孝順,把葬禮搞得非常隆重:花重金為死者置辦墓地、棺材、墓碑,購買各種各樣的祭品,搭臺唱戲,敲鑼打鼓,好不熱鬧,並大有越演越烈之勢。那麼,人死後,是該厚葬,還是該薄葬呢?

人死後,究竟該厚葬還是薄葬?


一.厚葬之風源於過去統治者的享樂思想


厚葬之風源起於何時,具體已無從考證。但從父系氏族的大汶口文化、商代殷墟王陵中都可以找到端倪。到封建社會之後,厚葬之風更甚,特別是封建帝王,他們生前大都過著窮奢極欲、聲色犬馬的生活,既有金鑾寶殿、亭臺樓榭、奇珍異寶,更有三宮六院,佳麗三千,極盡人間奢華。

然而,人生短暫,無論你有多麼尊貴,都難逃一死。那些王侯將相們,生前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死後怎麼辦呢?因為他們相信人死後都是有靈魂的。為了死後能夠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他們便把希望寄託在厚葬上。

凡帝王死去,莫不高陵深穴,厚棺寬槨,陪葬奇珍異寶。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從繼位之後,就開始為自己修築驪山墓。數十萬人修建了三十多年才建成。秦始皇陵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秦陵中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四周分佈著大量的陪葬坑,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

墨子在《節葬下》中記載:“王公大人有喪者,曰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存乎匹夫賤人死者,殆竭家室;乎諸侯死者,虛車府,然後金玉珠璣比乎身,綸組節約,車馬藏乎壙,又必多為屋幕。鼎鼓幾梴壺濫,戈劍羽旄齒革,挾而埋之,滿意。若送從,曰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荀子《禮論》曰“天子棺槨十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莊子《天下》篇“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雖然各家記載不盡相同,但都證明了那個時代奢靡的喪葬之風。

厚葬耗費之大,可以使老百姓傾家蕩產,使統治者將國庫耗費一空。厚葬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幾乎全是破壞性的,它破壞社會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又促使社會危機的到來,使人民大眾的生活更加艱難。


二.現在厚葬之風是封建享樂思想的延續,更是攀比心理作怪


人死後,究竟該厚葬還是薄葬?


現在在農村有些地方,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他們深信人死後到了陰間還是要繼續生活。陰間過得好不好,取決於陽間人給他送的東西。所以有的人不惜花重金為死者修建墳墓,用上好的棺材,扎一些轎車、電腦、電視機、飛機、傭人、丫鬟等燒給死人,逢年過年還要給死人燒紙錢、金元寶等,彷彿這樣做了,自己的親人在陰間就能夠過得舒服。這顯然是深受過去統治者享樂思想的影響。

另一個原因,就是把葬禮當成一個講排場、擺闊氣、相互攀比的渠道。現在在農村,攀比之風盛行,不管在什麼方面都要跟人家進行比較,幾乎成了萬事皆可比,看誰比過誰。你今天在喪禮上置辦了這些東西,我明天辦喪禮的時候就要壓過你。一些喪葬從簡的人卻往往被別人詬罵,認為這是對死者的不孝。

更有甚者,父母在世的時候不管不問,甚至有的還對老人惡語相向。等老人死後,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順,大操大辦喪事,搭臺唱戲,敲鑼打鼓,熱鬧非常。這其實是一種偽孝。葬禮是家屬用來緬懷去世的親人的,本來應該是肅穆悲傷的場面,最後卻被弄得喜慶無比,失去了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死者泉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呢?


三、祭而豐不如養之厚,厚養薄葬應該成為時代新風尚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厚葬對於國家和人們造成的危害。戰國時期的墨子就指出統治者厚葬是“綴民之事,靡民之財”,提出了“節葬”之說。墨子主張,我們應效法古代聖王,“棺三寸”、“衣三領”,且無隨葬品,節約財力;掘地不深,少誤工時,節省人力;不造墳丘,或僅留作為辨認的標記,又少佔耕地。再者,“死者既以葬矣,生者必無久哭,而疾從事,人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讓守喪者儘快從事生產生活,創造社會財富。可見墨子之主張對於現代節約型社會的建立是有著啟發意義的。

法家韓非子也提倡死者“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執喪二日”;東漢哲學家王充也批評厚葬,“重死不顧生,竭財以事神,空家以送絡”,主張"薄葬省用"。

反對愚昧的封建迷信喪事活動,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 1997年,我國就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這可以看做是墨子“節葬”主張在現代社會的法制化。

節儉辦喪事,我們可以把多餘的財力用在對老人的贍養上,讓老人有病能得到很好地治療,吃好喝好,平安幸福快樂地度過晚年。只要把老人照顧好了,即便喪事辦得很節儉,我們也能不留遺憾,問心無愧。一個平時對老人不孝順的人,即便喪事辦得非常壯觀,又有起到什麼作用呢,是為了圖一個偽孝的名聲嗎?

總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逃脫不了。如果老人活著時不贍養,不關心,使老人享受不到至愛親情。那麼等老人死後,無論兒女們如何大操大辦喪事,老人都感覺不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當我們老了,你希望子女們這樣對待自己嗎?所以,我們應當自覺摒棄封建迷信思想,遠離“厚葬薄養”的不良習俗,使“厚養薄葬”成為一種風氣和時尚,讓每一位老年人在平安祥和的環境中幸福地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