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什麼結局?

在中國長大的孩子,很少有人沒捱過打。

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是很多家庭用來管束孩子的真理,這樣的模式一輩傳一輩,至今依然屢見不鮮。

從小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什麼結局?

從小在父母打罵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的長大後一直對此耿耿於懷,發誓不會對自己的子女訴諸暴力;有的把這種教育方式視為理所當然,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時候同樣會用上拖鞋板子、大嘴巴子、竹板條子。

從小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什麼結局?

一種教育方式,兩種成長路徑,很難追根究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被打罵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是很難受的。而且這種難受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乃至伴隨著他們整個人生軌跡。

有的父母,甚至把教育權變成了一種武器,必要的時候用來讓孩子“歸順”自己。他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他“聽話”,服從自己的意願,永遠都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從小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什麼結局?

做錯事,打罵一頓就好了,畢竟爸媽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你還小你不懂,等你為人父母了你就會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至於孩子做錯事的背景和原因,他們並不會去關心——他們一直在以父母強權脅迫孩子認同自己的價值觀。

並且,打罵完之後還要讓孩子相信:打你是對的。

長久以來,這樣的孩子一直以屈從的姿態聽從父母的意見,接受他們自以為天經地義的“關愛”,其實很難心服口服。忽而有一天,父母發現,孩子越長大反而與自己的溝通更顯隔閡,甚至居然敢不聽話了,想好好兒地跟孩子聊會兒天真的很難。有人還覺得自己養了個忘恩負義的白眼兒狼。

從小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什麼結局?

等到子女真的能夠實現經濟和人格的獨立了,長久以來缺乏溝通的教育弊端就會徹底暴露。獨立後的子女,順利地把握了這個機會,完美地迎來了真正的叛逆期。當他們擁有選擇權以後,他們才不會選擇跟父母做朋友。

今日話題:我們所謂的“孝道”,總是讓子女試圖去理解父母。理由是:爸媽的付出你想像不到;父母輩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理解和尊重不應該是基礎教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