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決策者應善於運用反面意見,這樣才能避免似是而非的迷惑

有效的決策者會運用反面意見。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魯克說,有效的決策者會運用反面意見。只有這樣,他才能避免被“似是而非”的看法所迷惑;他才能找到“替代方案”;他也才能萬一決策行不通時不至於迷茫。同時,他還鼓勵反面的意見,因為他認為反面意見可以啟發他的想象力;反面意見能把“言之有理”轉化為“正確”,再把“正確”轉化為“良好的決策”。

德魯克:決策者應善於運用反面意見,這樣才能避免似是而非的迷惑

秦始皇執掌大權後,除掉了原來壟斷朝政的呂不韋,並將呂氏門下的3千多門客全部驅逐出境。緊接著,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從別的國家來秦國的人都不準居住在咸陽,在秦國做官任職的別國人,一律就地免職,3天之內離境。他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擔心從別國來秦的人太多太複雜,恐怕會對秦國有所損害;二是認為自己英明無雙,有能力治理好秦國,不需要其他國家所謂的人才;三是某些大臣為了排擠別國來做官的人,進諫秦始皇,勸其驅逐別國人,以爭權奪利。

驅逐人才是歷代君主的大忌,秦始皇草率做出如此決定,勢必引起一些有見識的大臣的不滿。李斯是當時朝中的客卿,來自楚國,也在被逐之列。他認為秦始皇此舉實在是亡國的做法,因此上書進言,詳陳利弊。他說:從前秦穆公實行開明政策,廣納天下賢才,從西邊戎族請來了由余,從東邊宛地請來了百里奚,讓他們為秦的大業出謀劃策。而當時秦國的重臣蹇叔來自宋國,配豹和公孫枝則來自晉國,這些人都來自異地,都為秦國的強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收復了20多個小國,而秦穆公並未因他們是異地人而拒之門外。

李斯又舉出大量歷代有作為的秦王廣招賢才、多方納諫的事例,並直言指出,秦始皇的逐客令實在是荒唐之極,把各方賢能的人都趕出秦國就是為自己的敵國推薦人才,幫助他們擴張實力,而自己的實力卻被削弱,這樣不僅統一中國無望,就連保住秦國不亡也是一件難事。

德魯克:決策者應善於運用反面意見,這樣才能避免似是而非的迷惑

這一系列的肺腑之言雖然尖銳刻薄,但都是逆耳之忠言,使得秦始皇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由於聽了某些狹隘大臣的愚見,更是出於自己的驕橫,做出了這樣錯誤的決定。自己如此的不明事理,哪裡還能得到其他賢能之士的輔佐呢?秦始皇立刻傳令四方,告知眾人,秦王收回了逐客令,挽留各方的人才。同時派人請回李斯,“為其復職,當面謝罪”,同他共同商討統一六國的大業,並決定此後要廣招各方誌士,爭取他們為秦國的強大做出貢獻,為自己效力。

正因為秦始皇聽取了李斯的建議,不僅原來其他國家的人留下不走了,還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也來投奔秦國,四方的百姓都來歸順了,秦王朝的實力一天天地增強起來,為實現統一奠定好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李斯見秦始皇善於納諫,知錯即改,實為明君,值得輔佐,也獻計獻策,為他統一天下而效力。這樣,經過秦國上下一心的發憤圖強,10年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終於形成了。

當盛田昭夫是副總經理的時候,曾和田島道治發生過一次衝突。昭夫的一些意見激怒了田島,最後他再也忍不住了,他說:“盛田君,你我意見不同,我不願待在你這樣的公司裡。”

昭夫的回答非常大膽:“閣下,如果在一切問題上你我意見都完全一致,那就沒有必要讓我們兩個人都在這個公司拿薪水了。假使那樣,不是你就是我應當辭職。請考慮我的意見,不要對我發火。如果因為我有不同意見,你就打算辭職,那說明你對我們的公司不夠忠誠。”


德魯克:決策者應善於運用反面意見,這樣才能避免似是而非的迷惑

田島一聽昭夫這番話最初吃一驚,但是,最後他決定繼續待了下去。

決策者重視別人的意見,還必須使自己在決策中處於主動地位,領導者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員工參與到決策中來,同樣的問題,有沒有員工參與會令決策執行的效果截然不同。

索羅門是一家公司的部門主管,最近部門業績下滑,他和下屬的溝通也出現了問題。索羅門決定賦予辦公室一個新面貌,改變部門的氣氛。雖然對辦公室的新擺設構思讓索羅門感到興奮,但他決定先保守秘密,以便給大家一個驚喜。

週末,索羅門花了很長時間改變了辦公室的陳設,每張桌子和椅子都移動了位置,每個文件櫃和盆景都挪了一遍。他對自己的表現十分滿意,以為星期一就能聆聽下屬們的讚美。

週一早晨,索羅門刻意提早到辦公室看看大家的反應。但他很失望: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一言不發,陸續到達的其他人也概莫能外。索羅門非但沒有聽到一句讚美,反而備受埋怨。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企圖說服下屬,新的辦公環境會使大家更有活力,但他的努力毫無意義。下屬們抱怨了一週,辦公室並沒有煥發活力。

到了週五,索羅門召集下屬開會,承諾在週一早上把所有的東西都移回原位。於是,索羅門又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物歸原位。大家似乎對這種結局都感到滿意。但索羅門始終耿耿於懷,他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於是他向下屬們不厭其煩地解釋。

德魯克:決策者應善於運用反面意見,這樣才能避免似是而非的迷惑

中午,幾名下屬走進索羅門的辦公室說:“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您說得有道理,改變工作環境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氣息,並提升大家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索羅門建議讓所有的員工共同設計辦公室的陳設方式。當天下午,下屬們就把新的辦公室配置圖畫好了。

在接下來的一週中,大家忙著安排辦公室的空間。週五的時候,大家達成共識,每個人似乎都很興奮,週末的時候下屬們都過來了,大家幫忙搬東西,一起調整辦公室的陳設,忙得不亦樂乎。

週一,佈置得煥然一新的辦公室受到大家的肯定。辦公室的新面貌似乎真的為該部門注入了一股新氣息,每個人都顯得精神抖擻、士氣高昂。然而,除了一兩個桌子之外,下屬們決定的配置圖和索羅門在幾個禮拜前決定的差不多。兩者受到的待遇差別如此之大,實在耐人尋味。

可見,民主決策的實質是充分調動與會人員的積極性。

對於有能力的下屬來說,如果領導樂於聽取不同意見,他們就會更積極、更大膽地獻計獻策,會更勇敢地糾正領導的過錯,更自覺地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反之,如果領導一聽到反面意見就大皺眉頭,甚至對獻策的人假以辭色,乃至打擊報復,不接受部下的建議或批評,勢必會人心向背,失去下屬的信賴和擁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