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通常,人們對“音樂”的定義是有限的,譬如我們經常在某些節目中發覺很多人眼中的音樂其實僅限於“歌曲”或者“聲樂”,不過每個人對於“音樂”的視野很可能因為“見識”的廣袤與否而不停發生變化。

素養較好些,則可能覺得具有“音樂性”的、或人為演奏的音樂屬“音樂”範疇。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aylek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不過筆者的見解可能與許多人有些許差異——歌曲(Song)也好,聲樂(Vocal Music)也罷,都只是音樂(Music)的一部分;所謂的“音樂性”也不過是樂理對音樂定下的框架,不能說沒用,但也不是在所有音樂中以統一標準適用;而“人為演奏”可能是某種發聲的標準,對聲學音樂(Acoustic Music)而言至關重要,但仍不是硬需。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藍鳥人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今日作為特殊例子的,便是本文中將幫助部分讀者開拓對音樂一詞的理解的一首“新發布的老單曲”。正如標題所說,這首音樂完完全全由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無刻意導致的人為聲音所編排,與很多人理解中的“人類演奏音樂”概念相差甚遠,也沒有那麼容易讓人接受。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Instagram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先解釋一下最基本的區別:如果我們的討論主體是電子音樂,那麼電子音樂最基本的特點是這些聲音是由電子樂器創作出來的,但它們的創造者仍是人類(或AI)。比如,創作者可以用合成器、效果器去設計和調製某些音色,然後將這些音色編排出一首所謂的電音。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Instagram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以電子音樂中的非字面EDM為例,一首音樂便起碼會有Lead、Bass、Sub-Bass、Kick、Clap、Hi-Hats、Pad、Synths、Vocal、Fill等等軌道,也可能會有其它電子化處理的絃樂(Strings)。不過流派的常見配器有所不同,還請讀者們根據不同場景進行不同解讀。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GHOSTS AND DJ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二,假設我們討論的主體是原聲音樂、不插電音樂或者叫它聲學音樂(三者均只是對Acoustic Music的不同翻譯),這些聲音通常是用物理方式發聲的、是由實體發聲原理構成的。比如說鋼琴、吉他、各種絃樂、原聲的鼓組、管類絃樂、各種不插電的打擊樂等等。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Instagram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這麼一對比,完全脫離這些電子音色、原聲音樂甚至是電聲音色,而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的人為聲音製作一首音樂,聽起來就相當“反常”了。但在2017年,來自廈門的Yaakov和David Yandrin便製作了這麼一首單曲,但一直到前些天才正式在線上出版。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Yaakov & DarkGlow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這是一個由David Yandrin在2017年上半年提出的想法:“我們可以採集各種生活中的聲音,這些聲音本不會被作為音樂的樂器,但我們可以把它們當成樂器使用”。兩人基本一拍即合但又抱著試試的心態,在實錄了含但不限生物聲音後,編排出了一首不常規的Biomusic。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David Yandrin & Yaakov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not music but this is biomusic》由電子音樂資訊呈現的DarkGlow作為唱片廠牌,交付於長期合作出版公司進行全球發行,歌名多少有點自嘲和抽象的意思。其發佈時間為2020年4月11日,但實際上除了重置母帶外,其它事項早在2017年便已徹底完工。

《not music but this is biomusic》包含的大自然錄音、生物錄音和無刻意的人為錄音包含但不限於:PVD、池、打火機、打雷、跑步、大卡車、電燈杆、電鋸、電梯、狗、海浪、蟋蟀、摩托車、青蛙、石頭、塑料瓶、鎖鏈、嘈雜的街道、拖鞋、更多情景下的蟋蟀、各種植物、雨聲、易拉罐、鑰匙、易拉罐、風鈴等41種各種生物或物質的運動軌跡。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David Yandrin & Yaakov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我們可以將這種奇幻的創作手法聯想到Field Recording,你可以把Field Recording理解為外景實錄、大自然實錄等等。人類可以攜帶錄音機、麥克風或其它電磁記錄儀器,對各種聲音進行捕捉。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擬音師和聲音設計師來說,這道技能並不罕見。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David Yandrin & Yaakov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甚至有人認為Field Recording最早被應用於研究工作者和電影記錄者,他們使用早期的留聲機記錄某些大自然的聲音然後進行學術研究或者電影音效擬音。直到20世紀60年代左右,便攜式錄音設備漸漸出現,把Field Recordings用在各種唱片中才開始比較普及。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DarkGlow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Field Recording有多種載體,Biosmucic可以使用Field Recordings、Ambient Music可以使用Field Recordings、World Music可以使用Field Recordings、民樂可以使用Field Recordings,甚至來後來的EDM也有人嘗試將這些不是樂器的錄音用作神來之筆。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A Sound Effect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Yaakov和David Yandrin在採取Field Recording手法的時候並沒有完全遵循Field Recording的法則,他們僅僅只是在生活中覺得某些聲音很有意思,而不是為了Field Recording而Field Recording。

如果非要去槓流程夠不夠專業,好像也沒什麼意思。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The Convers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在本文第十自然段中提到了Yaakov和David Yandrin實際進行戶外實錄的聲音有哪些,這些聲音通常都不太電子,但在《not music but this is biomusic》這首曲目中其實也有用到輕微的電子音樂技術——延遲效果器、混響效果器、將打擊聲處理為鼓、將某些錄音重新設計為Atmo、Drone等效果器、採樣合成器應用。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DarkGlow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Biomusic是一種實驗性音樂(Experimental Music)的子類型,將非人類發出的聲音做成音樂,像這首單曲內的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無刻意發出的人為聲音均可以作為Biomusic的配器。在這首單曲之餘,還有人使用腦電波的聲音、其它生物學的聲音來創作Biomusic。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Frankie Congo Sound Studio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關於Biomusic我們還可以聊上一整天,但這並不是本文的主題,而且包含的信息量多數比較Acoustic,而且這還不是一首典型的Biomusic。所以,如果你對Biomusic感興趣,請關注「斷電語言」,未來會有更多對Biomusic的解讀。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斷電語言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這首音樂釋出的重點更偏向Field Recording,其次Biomusic只是在創作概念上較接近的一個標籤選項。DarkGlow內部消息,

Yaakov在今年生日(3月12日)時獲得了一臺ZOOM H5錄音機,從那時開始捕捉各種工地場景的聲音,且會將這些聲音應用到Industrial Techno的製作中,敬請期待。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Yaakov & DarkGlow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雖然在Yaakov未來的音樂中均可能或多或少地使用Field Recording技術,但這些錄製聲音的應用方式會與《not music but this is biomusic》殊途同歸。試想我們生活中的點滴聲響和工業建築藝術被以更實體的方式載入Techno音頻,激活音樂觀未知的開闊空間。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圖片來自Yaakov & DarkGlow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

文章版權歸《電子音樂資訊》品牌方所有

使用生物聲音、大自然聲音和無刻意人為聲音編排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