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讀後感:AI是永遠的朋友

《深度思考》讀後感:AI是永遠的朋友

讀完加里·卡斯帕羅夫的《深度思考》,我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偉大。使我認為其偉大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這是一個在國際象棋領域代表人類最高水平的人,對人與人工智能較量的覆盤;第二,卡斯帕羅夫對待人工智能的態度“人機合作”,深得我心。

《深度思考》這本書是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針對自己與IBM弈棋機器人“深藍”多次較量的敘述和思考。在繁瑣的敘述中,他的一些思想和觀點像沙灘上的鑽石一般深深吸引了我。比如:

“對於智能來說,還有比人類思維更好的模板嗎?但是一次又一次地,讓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而只關注結果、不管實現方法制造出的機器總能獲得成功。要製作有用的機器,並不一定要採用與自然界相同的方式或者超越自然的方式。”這段話像光一樣,為人工智能的研發指明瞭方向。

這樣的指導有多麼重要呢?大家可以看看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嘗試,有純電的、有混電的、有燃料電池的,有在續航上死磕的,有在換電池上發力的,還有充電換電兼而有之的。如果誰能夠預料到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走向,我們可以節省百億千億級的成本以及摸索期的時間。

無獨有偶,《圓桌派》第二季中,有一期的標題是《研究人工智能的專家,有了孩子後,全部崩潰了》。得出這樣的結論,原因是在談到人工智能的時候,香港科技大學楊強教授說,好多做人工智能的著名教授,有了孩子以後,就發現自己過去研究的東西全白做了,因為所有的理論跟小孩的思維完全不一樣。

由此可見,卡斯帕羅夫在《深度思考》中提到的人工智能“並不一定要採用與自然界相同的方式或者超越自然的方式”,在人工智能研發方向中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除此之外,卡斯帕羅夫的偉大,還體現在對人性的理解上。作為一個世界冠軍,如果他在人機對戰中失敗了,不僅自己名譽掃地,國際象棋也會面臨是否後繼有人的局面。後來,他也的確因此受到國際象棋協會某些人的指責。

但是,卡斯帕羅夫有他自己的理解,他在書中寫道:“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比我更瞭解職業生涯被機器威脅是什麼滋味。”然而,“或許我可以婉拒並推遲這件不可避免事件的發生,迫使程序員們去挑戰其他頂級選手。如果一臺機器擊敗了阿南德或者卡爾波夫,這個故事就會變成‘很好,可是它能擊敗卡斯帕羅夫嗎?’”

時至今日,這樣的思維方式依然長存人間。深藍打敗卡斯帕羅夫後的20年間,就有聲音不以為然地認為,“機器能夠打敗象棋,但是跟圍棋試試?”這樣的驕傲,現在也被粉碎了。當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的時候,我們把希望寄託在柯潔身上,2017年5月,世界圍棋冠軍柯潔也被打敗了。

世界冠軍的失敗,的確會給行業,乃至人類造成一定的打擊。在人工智能超強計算能力、不知疲倦的蠻力攻擊下,人類在棋盤上的謀篇佈局成了笑話。然而,相對於盲目的自信和有意的逃避,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不是更重要嗎?卡斯帕羅夫的參賽,是對人性最直接的阻擊,讓人們得以在這方面丟掉幻想,直面現實。“當你已經很成功了,當現狀對你有利時,你就很難主動改變你的方式。”《深度思考》中的這句話,值得深思。

卡斯帕羅夫親歷人機大戰之後,不僅沒有否定人工智能,反而主動接近它、研究它,進行“人機合作”的嘗試。他認為:“深藍的成功也是人類的成功,因為它是由我們人類所創造的。”這樣的格局和見識,令人敬仰。

稍微關注人工智能的人,可能都會知道“AI威脅論”的存在。在這方面,有兩位名人的言論尤其引人注目,他們分別是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和特斯拉汽車創始人馬斯克。

霍金認為,由於人類的生物進化過程緩慢,機器的更新換代很快,徹底開發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人類滅亡。馬斯克同樣認為,“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會超過人類智力,但是如果處理不當,那麼通用人工智能的到來將會把人類變成瀕危物種。”

在此觀點的推動下,2017年1月,近千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專家,在美國加州阿西洛馬市召開會議,制定了《阿西洛馬人工智能23條原則》,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從業者的“行為準則”。

人工智能是否會發展成為危及人類生存的存在?科學家和企業家們的觀點,讓人不得不重視。畢竟,誰也不敢保證,在“機器人三定律”和《23條原則》之外會不會跳出一個人工智能的相對論,從而引發奇點到來。

然而,《深度思考》中,卡斯帕羅夫“人機合作”的思想,卻極有可能可以避免人類走向與人工智能對立的局面。為什麼這麼說?

迴歸到本源,人類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圍繞自身利益而做。本著人工智能是人類朋友、夥伴的思想製造出的人工智能,就會成為人類的朋友、夥伴。

而且,人類的發展水平決定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人類在無力駕馭人工智能自動進化的時候,基本不可能製造出可以自動進化的人工智能。而當人類的水平能夠製造出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時,人類一定會有方法控制“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就像“無所不能的上帝,製造不出自己搬不動的石頭。”

因此,人類將不得不把人工智能當作朋友、夥伴,協同發展。

網絡上不斷有文章稱某某行業、某某職業將被機器人取代,似乎很令人恐慌。實際上呢?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機器人寫詩、機器人寫新聞這樣的報道一出來,我就開始關注、嘗試。我嘗試過機器人寫詩,其實就是網站程序按照一定的規則自動組成五言、七律之類。我一直期待著有這樣一個程序可以自動寫新聞,那樣我就省事了,可以把時間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我在騰訊的“迷你新聞”上看到過讀著很奇怪的文章,不確定是不是機器人創作的,我希望它是。

也許會有人質疑,寫作是你的飯碗,你真的不怕被機器人替代嗎?我不知道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但就我的經驗而言,一切重複性的工作,一切有其他方式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完成的工作,被替代就意味著進步。替代,未必就是淘汰。

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是一種重大工程機械的組裝,涉及到一個金屬環的安裝,安裝這個金屬環,對工程師手的平衡感、穩定性要求極高,全中國能夠完成這個工作的只有一個人。影片極力渲染這項工作的重要,以及能夠完成這個工作的人的稀少。影片的最後,那位工程師背起雙手邁著自信的步伐離去,背影像極了偉人。

可是在我看來,如此重要的工作,只能依靠一個人的一隻手,這是多麼的令人不安和心酸啊。如果我們可以開發出一種機械,通過程序輸入參數,就能自動完成這個工作,豈不更好?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工智能並不例外,且只是科技中的一個種類。工業化使同一片土地可以供養比農耕時代更多的人,而且吃飽穿暖。人工智能時代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利好呢?想一想就激動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