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和童模:什麼是好的養育方式,你願意朝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他自己的路。——(美國)鄧肯

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你以後會留給孩子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人孤零零地被拋在這個地球上,孩子是我們連接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紐帶,我們的精彩只是我們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孩子的存在改變了這種感覺。

一二三四,別人家的孩子一個接一個火了,而且看著朋友圈或是APP,別人家的孩子還越來越多了。我們焦慮了,為了孩子,可能也是為了我們不能給孩子留下什麼而焦慮了。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很多時候,越是美好的東西,就越會傷害到你。你不知道這美好何時會離你而去,就像你不知道藏在黑暗角落裡的那些傷心。

哪吒和童模:什麼是好的養育方式,你願意朝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01

童模是近幾年在全民嚮往明星的背景下,不斷熱起來的一個名詞。大熱的原因,是其背後有一條隱形而龐大的產業鏈。為了某種需求的滿足,人們很痛心地看到了一些童模的母親不斷給孩子餵食生長抑制劑的情況,這完全違背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範和作為一個社會的基本良知。

說一句很心酸的話,媒體報道出來的很多童模都是比較乖的孩子。對比一下時下大火、票房41.7億、豆瓣8.6分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們知道,其實還有另一類孩子——如果是自己的,我們會書面化地稱呼為“青春期”;如果是別人的,就是“熊孩子”了:

小小的孩子,有著某種不可言說的“神力”,周圍的老百姓都怕他。父母管得很嚴,可熊孩子還是會偷偷跑出來,到處雞飛狗跳,到處人仰馬翻……

這個設定遠離了很多父母心中理想的孩子設定,影片中為這些父母給出了一個合理的假設——魔丸轉世,於是路人驚呼:難怪會是這樣的一個混世魔王!

父母愛不愛孩子?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

早在幾千多年前,《戰國策》裡的有一位智者說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像某童模媽媽微博致歉聲明裡說的女兒是我至親絕對受到最好的關護與疼愛云云沒有接觸過本人不好評說,但她說的另位一個詞“我也是一時焦急”倒可能點出了很多父母在生氣時的那種感受——急了,所以我要打你!

對比之下,李靖和殷十娘對哪吒的愛明顯要好得多了:在動畫片裡,母親為了孩子的生命可以反對天下的意見,父親為了孩子願意以命換命。在這裡父愛和母愛的偉大珍貴,既見於本能,亦見於棄生命於不顧,這當然是令人佩服的。但是,從哪吒的角度看,這愛是最能滋養他的嗎?

很可惜,不是。

02

生活如戲,戲如人生。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很多對孩子戴著愛的帽子的行為是不是真的適合孩子?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就在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恰恰為我們講述了到底什麼樣的愛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哪吒和童模:什麼是好的養育方式,你願意朝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少有人走的路》是派克的代表作,他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這本書也締造了全球出版史上的奇蹟,無論男女老少競相傳閱,一時“洛陽紙貴”,被《華盛頓郵報》稱道“出自上帝之手”。

接觸本書之前,我陷入了人生選擇的痛苦,很多人包括親戚朋友和八竿子打不著的那些人,用聲音和眼神告訴我,你不能這樣就離開,你要這樣做才是對的。然而,我拒絕認同。然後,我就遇到了《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我至今還記得當時看到這幾句話之後帶給自己的巨大震動是怎樣的……現在回想起來,這也許是我後來走入心理諮詢師行業的一個淵源吧。作者派克對人心有著穿透性的把握,所以本書霸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20年之久。我個人非常推崇本書的副標題裡面有一個關鍵詞——“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是什麼?心智成熟的人又是怎樣的?

我們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既有普通的人性,又有超脫其外的某種屬性,這在道家叫神人,在儒家叫聖人,在西方叫英雄身上的神性。

生而為普通人,也許會讓我們更容易看到生活的艱難,我們哀嘆麻煩難耐,我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為什麼命運偏偏讓我們自己、家人、親友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

可是,很多我們不絕於口的痛苦,很可能只是我們為了讓自己達到逃避改變的目的而找的一個藉口罷了。因為我們在心理和身體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去接受那些殘酷現實背後所藏著的積極意義。

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這樣的能量和智慧,去應對這些生命的考驗。斯科特·派克用文字和他幾十年軍隊和社會心理諮詢生動的案例告訴你,你一直都有,只要你願意。

03

人生如此痛苦,父母應該做什麼,以及教會孩子做什麼呢?

派克說了兩個字:自律。自律又包括四個原則:

1、延遲滿足;2、承擔責任;3、尊重事實;4、保持平衡。

考慮到本文的篇幅,僅以第二個承擔責任的原則為例,結合《哪吒之魔童降世》來談談好的家庭教育究竟是怎樣的。

沒有人能喚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想醒來。父母和子女作為人是平等的,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不是為雙方中的某一方爭取權力,而是想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而且你要學會自己承擔。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哪吒最想要的是什麼?

哪吒和童模:什麼是好的養育方式,你願意朝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希望被接受的哪吒V S實際被接受的哪吒

是成為被萬人景仰、霞光萬丈的打盡人間不平事的英雄嗎?

並不。他要的是父母的愛和真正發自內心深處的傾聽,考慮到哪吒那些特殊情況(一出生便魔丸詛咒加身,被囚禁在家,是所有人眼中的小惡魔),所以他要的傾聽和理解更多。

可惜,李靖和殷十娘太忙了,他們不是沒血肉的,他們也一個勁兒地希望哪吒成功活下來,但他們的希望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而只是照自己希望的方向。痴心父母古來多,所以哪吒的父母哪怕是天神,也和我們中國大部分家長一樣,給不到孩子真正最想要的。

孩子在原生家庭找到不傾聽對象時,就把眼光放到了外面的這個世界,然後他在這個世界給自己背上了一個堅硬的外殼。

父母沒有時間,所以他開始當自己的父母,他張開嘴巴,他假裝冷酷,他說我不在乎,他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們身為父母,我們生兒育女,不是因為我們給了孩子生命給了孩子愛,而是因為我們在完成我們的使命,我們心智成熟的使命,我們愛的使命。真正的愛,不是純粹的自我犧牲,而是自我擴展,是自我生命能量的一種傳遞。孩子不論多大,都需要父母發自內心的關注和傾聽,當然,反過來也一樣。

04

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兒,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

斯科特·派克記下的這段孩子內心的獨白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學習。

哪吒這個魔童成功逆天改命了,但那是動畫片,是美好的理想。

而我們自己還有很多路要走,要帶著孩子一起走。

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句話讓人激動,我們也都希望孩子能夠勇敢,然而

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事,憑什麼讓小小的孩子用瘦弱的肩膀去扛?

哪吒和童模:什麼是好的養育方式,你願意朝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心智成熟不是這樣的,心智成熟是我們正視我們生活中的那些苦,我們對孩子充滿了憐憫,我們願意付出時間來真心陪伴孩子的成長,我們願意牽著孩子的手,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來看這個未知的世界,痛苦時跟著孩子一起痛苦,美好時張開孩子樣的明亮的眼睛

,帶著善意在大世界和小世界裡純真地活著。

這很難,但很值得去試一試。因為,愛,本身就是最大的力量。歡迎關注大學習說,和你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