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火攻篇

火攻的方法

原文: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註釋:火人:焚燒敵軍的人馬 火積:焚燒敵軍的糧草 火輜:焚燒敵軍的輜重 火庫:焚燒敵軍的倉庫 火隊:焚燒敵軍的棧道橋樑

譯文:孫子說:凡是火攻的方式有五種,一是用火攻擊敵人的軍隊,二是用火攻擊敵人的糧草,三是用火攻擊敵人的輜重,四是用火攻擊敵人的倉庫,五是用火攻擊敵人的棧道橋樑。

解析:火攻的種類。火攻的種類主要分為五種,分別是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古代戰爭中的火攻,屬於現代戰爭中的重火力打擊範籌。通過火攻的方式,打擊摧毀敵方重要的戰略目標,給敵人造成重大的毀傷,以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用火攻擊敵方的人馬,消滅其有生力量。用火攻擊敵方糧草,毀其給養。用火攻擊敵人的輜重裝備,削弱其戰鬥力。用火攻擊敵人的倉庫,毀其軍需保障。用火攻擊敵方的棧道橋樑,斷其進退之路,絕其糧道援軍。軍爭篇雲: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原文: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註釋: 行火:進行火攻 因:條件 素具:平日裡準備齊全 時:時機 日:日期 燥:氣候乾燥

譯文:進行火攻必須要具備特定的條件,火攻的器械必須要在平時準備齊全。發動火攻要選定天時,放火要選定曰期。所謂天時,就是要氣候乾燥,所謂日期,就是當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的日子。

解析:火攻的原則及其原因。火攻是藉助於自然中的火作為攻擊敵人的方式,因此火攻必須要具備特定的自然條件。同時用於火攻的器材在平日裡就要準備好,以備時機成熟時,隨時可以發起行動。火的特性,天乾物燥時,就容易起火燃燒。風會助長火勢,火會藉助風力,越燃越旺。因此要選擇在起風的日子放火。如果不具備火攻的條件,就不容易燃火成功,也就無法發揮出火攻的強大效果。不準備好火攻器材,在自然條件具備時,就不能按時放火,導致在關健時刻貽誤戰機。因此天乾物燥,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四星宿時,是放火的最佳時機。

原文: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註釋: 因:根據 五火:即五種火攻的方法 極其火力:等火力達到極點 以時發之:按時放火 以數守之:按照規律等待放火的時機

譯文:凡是進行火攻,必須根據五種火攻的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敵人內部放火,就要及早的在外部準備好接應。火攻已經發動但是敵人表現的卻很平靜,就先等待觀察不要及於進攻,等火力達到極點,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在外部有機會放火,就不要等待在敵人內部的行動,可以按時放火。在上風處放火,不要在下風處發起進攻。通常白天的風颳的時間長,晚上風一般就會停止。凡是軍隊必須知道五種火攻的變化運用,按照規律等待放火的時機。

解析:火攻的方法。在敵人內部放火,要及早在外部做好接應,以便乘火打刧,乘亂攻擊,達到裡應外合,事半功倍的效果。敵人對我方的火攻表現很平靜,沒有出現慌亂的跡象,就不要及於進攻,以防止敵人早已察覺我方的意圖,故設陷井埋伏,落入敵人圈套。等火力達到極點,發現有機可乘就果斷採取行動,向敵人發起進攻,如果無機可乘就果斷終止行動,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如果能夠在外部放火,就不要等內部的放火行動,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火攻良機一旦失去,將是無法挽回的。在上風處放火,就不要在下風處發起進攻,以免火力在風勢的作用下撲向我軍,造成我方的傷亡損失。要了解風的一般自然規律,藉以利用,白天起風時間長,晚上一般就會止歇,因此白天有機會進行火攻,就不要等到晚上再採取行功。軍隊要根據以上這些情況,按照火攻的規律,等侍尋找放火的最佳時機。

 原文: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註釋:佐攻:輔助進攻 明:效果明顯 強:效果強大 絕:絕斷敵軍 奪:焚燬

譯文:因此用火輔助進攻效果是明顯的,用水輔助進攻效果會很強大,水攻可以絕斷敵軍,火攻可以毀滅敵軍。

解析:火攻的意義。火攻與水攻作為對敵攻擊的有效輔助手段,在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水攻的特點是效果強大,可以使敵人陷入泥沼水澤之中,但水攻受地理因素地形環境影響大,必須在江河水庫範圍之內施行。而火攻的效果是明顯的,火攻可以大規模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對敵軍陣營造成毀滅性破壞。摧毀其武器裝備,糧草輜重,火攻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天氣條件具備,就能對敵人構成巨大的威脅。

原文: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註釋:費留:悋惜費用 慮:考慮 修:處理 慍:惱怒 明君:英明的君主 良將:賢良的將帥 安國全軍:安定國家保全軍隊

譯文:凡是作戰取勝攻城奪地,而不去獎賞有功將士是非常危險的,這叫做惜費。因此英明的君主必須慎重考慮,賢良的將領應該認真對待。無利可圖就不要作戰,不能取勝就不要用兵,不到危急時刻就不要作戰。君主不能因為憤怒而興師動眾,將領不能因為惱怒而出兵作戰。符合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利益就停止行動。憤怒可以重新轉變為喜悅,惱怒可以重新轉變為愉快,國家一旦滅亡就不可能重新建立,人死了就不可能重新復活。因此英明的君主必須警醒,賢良的將領必須慎重,這就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最基本道理。

解析:火攻的注意事項。每當戰勝攻取,將領要獎賞有功將士,以為表率。鼓舞士氣,使軍隊保持旺盛的戰鬥精神。激勵士兵們奮勇作戰,以殺敵立功。而吝惜費用,不作獎賞,必將功搖軍心,影響士氣。在戰爭中,一切行動要以利益作為橫量標準,符合利益,就可以採取行動,不符合利益,就不要輕舉妄動。感情有喜怒哀樂之別,考慮問題有理性與感性之分,遇到好的事情一般就會愉悅,遇到壞的事情就會怨怒。負面的情緒會影響正常的理性判斷,導致作出不理性的行為。戰爭是關係國家民族生死存亡,全軍將士安危的重大事情,作為君主和將領必須認真對待,慎重考慮。一旦因為一時的怨怒而輕易開戰,導致國家民族的敗亡,則悔之晚矣。因此要理性的考濾問題,慎重的對待戰爭,而不能感情用事,逞一時之快,只能導致國家民族的危難。計篇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例:公元208年,曹操挾平定張繡之餘威,親率20餘萬大軍(對外號稱80萬)揮師南下,征伐東吳。大敵當前,東吳朝野上下卻陷入了是戰是和的爭論之中,吳主孫權舉棋不定,左右為難。劉備派遣軍師諸葛亮前往遊說,希望實現聯吳抗魏的大業。諸葛亮來到東吳,先是在廟堂之上舌戰群儒,狠狠打壓了主和派的囂張氣焰。而後向孫權言明利害關係,終於使孫權下了主戰的決心。這樣以東吳水師大都督周瑜為主將,魯肅諸葛亮為輔佐,吳蜀聯軍共約五萬餘人兵臨赤壁,與曹軍隔江對望,赤壁之戰由此拉開了序幕。曹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性,坐船時間長了就會嘔吐,腹瀉,多有不習慣。諸葛亮遣好友龐統詐入曹營,向曹操獻計,將所有戰船用鐵索相連,不能激移動,猶如平陸一般。這樣做士兵們就不會再出現暈船的現象,卻也為日後大敗埋下了隱患。而後,吳國大將黃蓋詐降,率領二十餘隻小船假投曹軍,小船中暗藏乾柴硝火。藉著東南風勢,所有小船燃火,衝入曹軍水營,曹軍戰船鐵索相連,無法移動,頓時大火蔓延,火光沖天,曹軍戰船化為灰燼,大火藉著風勢燃燒上岸,席捲了曹軍岸上的軍營,吳蜀聯軍趁勢衝殺,曹軍大敗,燒死,溺死者無數,曹操敗退回北方。赤壁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也是火攻的經典戰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