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中國 · 北京

中國國家博物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紅旗簇擁國徽懸,

黃牆翠瓦映藍天。

歷史革命兩部分,

一統國家博物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

含蘊華夏百萬年。

濃縮中華文明史,

可聞驚雷觀烽煙。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國家博物館裡的精美佛像

這些佛像在寺院裡是看不到的,是古代佛像文物。都是不同時期、地域、質地的佛像文物精品。有中亞遺風的彩塑泥像,有中土氣韻的木雕造像;有簡潔質樸的古印度造像,華麗莊嚴的藏傳佛像。有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有海外迴歸的石窟瑰寶。特別是高達兩米的宋代木雕觀音菩薩像 (下圖),是國內博物館首屈一指的藏品,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體型之大,實為罕見,可稱是精美絕倫。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內陸地區,在與本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逐漸形成了有中國特點和王朝風範的漢傳佛教藝術。7世紀佛教傳入西藏,融合當地文化信仰、風俗習慣,匯聚了佛教顯宗、密宗和藏地苯教等內容,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藏傳佛教藝術。漢傳佛教藝術和藏傳佛教藝術交相輝映,展現著中國佛教藝術的輝煌成就。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砂岩佛半身像 北魏 2014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造像窄長臉,高肉髻,面帶神秘的微笑,具有云岡三期秀骨清像的典型特點。北魏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孝文帝遷都並推行漢化改革之後,佛教造像出現了反映中原文人清瘦高逸、超凡出塵的精神特點,一改胡貌,開始體現中國化佛像的特點。此像風格與雲岡石窟曇曜五窟的造像迥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雲岡石窟流失雕像雖多,由於砂岩材質容易風化,留存至今的非常少見,且雲岡三期作品目前存世完整者極少,此像更加珍稀。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夾紵菩薩坐像 宋 2014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夾紵器即脫胎漆器,大約始於漢魏,流行於唐代。以夾紵方法制作佛像據說始於東晉,夾紵佛像的流行大概是因為銅荒和佛教節日行像的需要。這種乾漆夾紵佛像,經久不蛀,光澤如新,不易開裂。此菩薩像仰面向上,當是面向主佛,呈遊戲坐姿,是宋代流行的菩薩坐姿,生動而親切。此像歷經千年,雖有殘破,仍然光亮如新,是難得的夾紵佛像精品。

下圖是早年被日本商會盜鑿流失海外後迴歸國家的山西太原天龍山唐代石刻菩薩坐像,姿態生動,衣紋流暢,是盛唐石窟雕塑的傑出代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公元1世紀,在古希臘雕塑藝術影響下,佛教造像最早出現於印度。中國的佛造像藝術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將佛教高深的哲理轉化為藝術形象,不斷吸收、融入中國之文化藝術,逐步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藝術內涵、鮮明時代風格與不同地區特色的中國佛造像藝術體系。彩塑佛造像欣賞 (下圖)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江蘇南京棲霞山石窟等大批石窟寺被開鑿。受大型石窟造像的影響,石雕佛教造像成為佛教造像的主流,其中山東青州、山西太原天龍山和河北定州曲陽的石雕佛教造像完全脫離了對印度式佛教造像的模仿,創造出全新的中國式佛教造像。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宋代以後,木雕佛教造像流行,注重形象塑造,工藝精巧。特別是宋代木雕菩薩像突破了典籍儀軌的限制,追求美而不嬌、端莊含蓄、樸素無華的自然之美,呈現出高雅和飄逸的藝術風格。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明清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了大量藏傳佛教造像。這些造像吸收了漢地傳統的造像手法和風格,注重表現造像含蓄、溫雅的神態,裝飾華麗,雕刻細膩。明代藏傳佛教造像雕琢精緻,漢地風格占主導地位。形式多樣,鑄造工藝精細,裝飾繁縟。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藏傳佛教是佛教傳入西藏地區後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匯聚了佛教的顯宗、密宗和西藏地區的苯教等內容。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中,藏傳佛教造像藝術不僅融匯了克什米爾、東北印度、尼泊爾等外來文化,還將漢傳佛教造像藝術的精華融入其中,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造像風格,是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國家博物館 館藏宗邦重器

作為禮器,青銅容器是貴族地位的標誌,家族永寶的聖物,國運昌祚的象徵,以其別緻多樣的造型、獨特的裝飾紋樣及鐫鑄在器身的文字,成為中華文明熠熠生輝的瑰寶。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士山盤 西周中期 2001年徵集

水器,盤內底鑄有銘文8行97字。該形制的盤流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根據周代歷譜,考證其紀年為懿王十六年。士山盤銘文為研究周代服制提供了重要史料,可知西周王朝派遣使臣巡戒徵察南土諸侯和方國職事貢獻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銘文記載諸侯、方國國君饋贈使臣禮物的史實,可補西周賓禮之缺。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衛簋 西周中期 2006年徵集

盛食器,衛簋共有4件,形制、紋飾、銘文、規格基本相同,分別為博物館和私家收藏,屬於同時製作的成套器物。這件簋蓋內和器內底鑄有對銘12行123字。從銘文可知,衛與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為兄弟關係,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為兄,衛為弟,他們在王朝任不同官職,因此歸屬不同的職官系統管轄。作為小宗宗子的衛雖然有權獨立鑄造祭祀父親的禮器,但在表達自己作器意圖的銘文上,完全追隨大宗宗子,表明西周宗法制度在當時貴族家族內被嚴格執行,在同一宗族之內,大宗在祭祀活動上以及相關的禮器製造方面具有主導權與決定權。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蓮蓋蟠螭紋壺(2件) 春秋晚期 2015年徵集

盛酒器,兩壺基本相同,蓮瓣形器蓋,圈足。壺身紋樣以4條綯索紋為界欄隔出5條裝飾紋帶,口部和近圈足部各裝飾一週填充蟠螭紋的波帶紋,器頸肩部位裝飾兩週蟠螭紋,器腹部裝飾一週饕餮銜龍紋,圈足裝飾一週綯索紋,為東周三晉地區流行的裝飾紋樣。

形制和裝飾紋樣基本相同的壺出自太原金勝村墓地M673,同墓地M674出土的蟠螭紋壺上的饕餮銜龍紋與這對壺相同。此對銅壺應出自三晉地區,鑄造精美,裝飾繁縟華麗,是極其難得的青銅禮器精品。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王子臣俎 春秋晚期 2014年徵集

切割承載器,祭祀時常與鼎、匕配套使用。俎面兩端共鑄有鳥篆銘文8字,帶有楚文化風貌,器主“王子臣”是楚國王室的一位公子。東周時期發現的青銅俎數量較少,此器是現存唯一的帶銘銅俎,彌足珍貴。

國家博物館 館藏文人翰墨

中國書畫在收藏界備受青睞,成為拍賣市場的寵兒和炫目天價的創造者,給博物館的書畫徵集工作帶來重重困難。國博近藏書畫作品是在相關政府機構支持下克服書畫徵集難題的成果體現。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楓林愛晚圖軸》 藍瑛 清順治九年 絹本設色

2010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藍瑛(1585~1664或1666年),字田叔,號蝶叟,晚年號石頭陀,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藍瑛將各家之長和自然造化熔於一爐,自立門庭,與文徵明、沈周並重。此幅畫作是藍瑛晚年之作,描繪的應是北方深秋山林景色。整幅畫仿范寬筆意,筆墨嫻熟而大氣磅礴。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山水圖軸》 髡殘 清順治辛丑年 紙本設色

2010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髡殘(1612~1692年),字石谿,一字介丘,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在清初畫壇上,與石涯並稱“二石”,與程正揆並稱“二溪”,與原濟、朱耷、弘仁並稱“四僧”,藝術上主張抒發個性,反對陳舊,作品感情真摯,風格獨特。此畫作於辛丑年(1661年)十月,畫家時年49歲,筆意已日臻老辣嫻熟,有“奧境奇闢、緬緲幽深”之境。

國博館藏之傳世良工

瓷器、瑪瑙器、青銅器、金製品等,它們攜帶著豐富的物質文化信息,展現了我國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藝,是我們瞭解已經消逝的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這些徵集來的珍貴文物從製作工藝與創新發展的角度向觀眾展示了古人生產和生活的多彩畫卷。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鴟鴞形馬胄飾(2件) 春秋早期

2011年郭焱捐贈

兩件造型、紋樣基本相同,以金箔剪切成鴟鴞形,通身捶揲出象徵翎毛的變形竊曲紋,每件在喙、首、背、尾、腹、爪等部位分佈有9對釘孔,應是馬胄上的飾物,張家坡西周墓地M196和M198出土有類似尺寸的銅馬胄飾。它們出自遭群體性盜掘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盜出後被販賣至歐洲,歷經幾次轉手終於回到中國。這兩件富麗堂皇的馬胄飾製作精美,不僅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對認識和研究早期秦文化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錯金銀雲紋鼎 戰國中期 2012年徵集

炊煮器,由蓋、器兩部分組成,除蓋頂飾三瓣花紋外,通體裝飾錯金銀雲氣紋。錯金銀是在青銅器表面鑄出淺凹的紋飾,或用硬度較大的工具在銅器表面鏨刻出有淺槽的紋飾,然後在淺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片或金銀絲,再用厝石將所裝飾的銅器表面打磨平滑,從而使金銀與青銅映襯出各種不同的紋飾色彩。錯金銀工藝約始於春秋晚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此鼎紋飾疏密有致,色彩美觀,反映了戰國時期高超的錯金銀工藝水平,較為少見。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彩繪雁魚釭燈 西漢 2010年徵集

作大雁回首銜魚站立狀,由雁首及長頸、雁體、燈盤、燈罩4部分套合而成,可以拆裝。器表施紅、綠彩繪,以墨線勾勒出翎羽、鱗片和夔龍紋,形象生動,裝飾華麗。煙塵通過雁脖頸導入雁體內,融於水中,科學環保。漢代青銅燈造型多樣,有雁足燈、臥羊燈、朱雀燈、牛燈等,這件雁魚釭燈綵繪保存完好,設計構思巧妙,做到了實用功能和形式藝術的完美統一,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花紋菱花口盤 明宣德

2010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十二瓣菱花折沿口,弧腹呈瓜稜狀,盤心繪纏枝番蓮紋,內壁繪卷枝四季花卉,外壁繪折枝四季花卉。纏枝紋在明代也稱“轉枝”,是在圓弧線上綴以葉子和花朵。這種紋樣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多作主題紋樣出現。

國博館藏之迴歸的國寶

近代中國先被西方列強欺凌,後被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在那段屈辱的國難歲月裡,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遭到踐踏和蹂躪,加之猖獗的盜墓及文物走私,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流失海外。那些客居海外的國寶何時才能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也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子龍鼎 商 商後期 商末周初

子龍鼎重達230公斤,通高1.03米,比著名的大克鼎和大盂鼎都高。造型雄偉,紋飾精細優美,在商末周初時期重器中,子龍鼎是商末周初已知的最大圓鼎。它與著名的國寶後母戊方鼎一方一圓,合稱商代重器雙璧。它也是目前所知的帶有“龍”字最早的青銅器。子龍鼎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流入日本,此後銷聲匿跡。直到2004年,日本一位企業家在大阪舉辦了一次私人藏品展,子龍鼎在展覽中露了面,並引起轟動。2005年負責承辦國家重點文物的專家前往日本,追尋子龍鼎的下落。當對方得知我國要追回子龍鼎時,竟開出了上億元的報價,當時不得不暫時放棄買回子龍鼎的想法。幾個月後,子龍鼎神奇地出現在香港,專家馬上前往香港。經過六七次的洽談,子龍鼎終於回到中國。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尤其是國家博物館的這些瑰寶,讓更多人看到和珍視將是全民族之幸。

國博館藏之元明清青花瓷

青花瓷,瓷器釉下彩的一種,先在瓷坯上用鈷料描繪紋飾,再上無色透明釉,1200度以上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由於花紋罩在釉下,看得見摸不著,所以不易磨損,永不褪色。

青花瓷創燒於唐,成熟於元,興盛於明清,在我國瓷器史上沿襲時間最長,產量最大,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元朝開始盛行青花瓷,原因是馬背民族蒙古人尚(喜好)藍、尚白和尚紅。元朝相對短暫,一共只有98年,而青花到了元代中後期工藝才成熟,所以傳世的元青花非常珍貴。據介紹全世界的元青花館藏只有300-500件,而國博展覽了6件。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束蓮卷草紋匜 元 高4.4釐米。

很多關於瓷器的書都會提到這個展品。匜像是一個瓢,是古代的淨手水器,說白了就是洗手用的澆水器,是宋元時期典型器形,元青花的匜傳世量很少,此件青花匜釉面發青,圖案繪製簡單,應該是早期青花作品,彌足珍貴。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 22.5釐米

青料為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是一種來自西亞的青花料,髮色凝重幽豔,由於成分中鐵含量較多,鐵多了發黑,會出現斑斑點點的黑色結晶痕跡,也就是鐵鏽斑。明成化年後,逐漸被回青料替代。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雲龍紋罐 元 高29.5釐米

主體繪有蒼龍火珠,矯健飛揚,四爪剛勁,青料為蘇麻離青,是元青花轉型時期的精品。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花卉紋罐 明永樂 高23釐米

腹部繪纏枝牡丹紋,器形碩大,釉麵肥潤,白中微閃青。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團龍紋十稜洗 明宣德

宣德官窯器之精品,洗是古代用以盥洗用的,類似今天的洗臉盆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菊印暗花卉紋碗 明宣德 高7釐米

外壁裝飾纏枝蓮紋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雙鳳穿牡丹紋罐明宣德高13.5釐米

肩部和足部是曲折幾何紋,腹部是雙鳳穿牡丹,鳳首描繪細膩,展開的雙翼層次分明,飄動的尾羽婀娜多姿,青花色澤淡雅,盡顯宣德官窯風采。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葡萄紋罐明宣德 高12.8釐米

肩部和下腹部飾如意雲頭對飾,腹部飾纏枝葡萄,線條流暢,器形樸實。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雲龍趕珠紋缽 明宣德 高11釐米

外口沿飾海水紋,外壁繪有趕珠雲龍紋,造型敦厚,紋飾流暢,雲氣飛動,龍紋矯健,是宣德官窯器重的典型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翼龍紋罐明高37.5釐米

頸部是“壬”字朵雲紋帶,肩部是錦地開光內飾寶相花,腹部繪帶翼飛龍,足部飾海水江崖紋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高士弈棋圖罐 明成化 高24.6釐米

頸部飾朵雲,肩部飾疊葉芭蕉,器身繪高士攜琴訪友,庭院弈棋,足部飾蓮瓣紋一週,青花髮色淡雅柔和,胎面肥潤明快,畫面線條秀麗流暢,瀟灑飄逸,是典型的平等青(青料)為色,成化青花精品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獅子戲球紋碗 明成化 高9釐米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明 永樂 高30釐米

青料是蘇麻離青,髮色濃豔,光彩奪目,是永樂青花大器之精品。足部疊葉芭蕉紋,肩部蓮瓣紋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蓮紋梅瓶 明永樂 高25釐米

肩部是忍冬紋,腹部是纏枝蓮花及花蕾紋。

纏枝蓮又名西番蓮,是受藏傳佛教影響而形成的常見官窯紋樣。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捲草紋貫耳瓶 明永樂高19.5釐米

青花髮色暈散,藍中泛微黑,是永宣青花黃金時期的代表作。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 明 永樂高12.5釐米

外沿海水紋,器裡外都飾有纏枝花卉,器形仿來自阿拉伯銅器,造型簡潔飽滿,為永樂青花典型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花卉蓮瓣紋碗明永樂 高10釐米

外口沿飾回紋,腹部變體蓮瓣紋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蓮瓣紋雞心碗 ,明永樂 高6釐米

雞心碗是永樂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造型端正秀巧,圈足矮而且小,碗底心出肚臍,宛若雞心,故名雞心碗。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錦紋壯罐 明永樂 高23釐米

因為上下粗壯,故稱壯罐,造型渾厚,紋飾繁密,有異域風格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花卉紋罐明宣德高24釐米,典型的宣德青花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龍紋天球瓶 明宣德 高43釐米

口沿是忍冬紋 ,整個器體繪了氣勢磅礴的三爪龍,怒目張口,毛髮高聳,龍體繞瓶身一週,青花髮色濃豔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潘斌銘人物紋筆筒 明 崇禎 高20釐米

這個筆筒上畫著貴婦觀樂舞圖和狀元及第圖,畫面上有“乙卯秋日,如意房潘斌”題記,是崇禎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崇禎青花胎體潔白緻密,青花呈色豐富,此筆筒有確切紀年,是崇禎瓷器斷代研究的標準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山水人物圖淨水碗,明,崇禎,高15釐米。

器身上有五行多達44個字的款,註明製作時間和緣由,字數之多在歷代瓷器中非常罕見,也是崇禎青花斷代的重要標準器。淨水碗為佛前供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白龍紋天球瓶 清雍正

白龍穿翔藍色雲海,氣勢磅礴,非常少見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九龍紋荸薺瓶清乾隆 高29.2釐米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器身繪九龍,姿態各異,穿雲入海,威猛遒勁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 清乾隆 高66釐米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蓮紋八寶紋尊清雍正 高70釐米,

器形極其高大,青花紋飾清麗明晰,口沿飾忍冬紋和如意雲頭紋,頸飾蕉葉紋內填朵蓮,肩飾回紋和團花,腹飾纏枝蓮荷和佛家八寶。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佛家八寶是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開光人物故事圖瓶清康熙高93釐米

器形極其高大,畫面開光繪人物故事圖,內容豐富,工細精美,反映了康熙時期制瓷技術的高超水平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這個近1米高的大青花上的人物畫的是栩栩如生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海水雙龍戲珠紋瓶 清康熙,四爪蛟龍騰躍於洶湧翻滾的海面上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魚藻紋鳳尾尊清康熙高45.2釐米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這是什麼桂魚呢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雲龍紋雙耳扁瓶清乾隆高26釐米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這條青花雲龍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三多紋抱月瓶,清雍正高33.3釐米,瓶身主體繪有青花折枝花果,寓意福壽三多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青花纏枝花紋三羊尊清乾隆高32.8釐米

這裡有弦紋、纏枝花卉紋、海浪紋、蕉葉紋、回紋、卷枝紋.

國博館藏金器

館藏文物八十萬,含蘊華夏百萬年——國博館藏重器專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