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稿丨“公投”新紀元看兩岸關係

◎文/丁仁方(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南臺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

2018年為臺灣“公投”新紀元,預料各種“公投”案將此起彼落遍地開花,也將為兩岸關係投入巨大的變量。

新春特稿丨“公投”新紀元看兩岸關係

臺灣“公民投票法”自2003年底正式公佈施行後,從來沒有通過任何全臺性“公投”案,因而被譏之為“鳥籠公投法”民進黨多年來把修改“公投法”視為“人民當家作主”的重大標記,在2016年“立委”選舉取得多數席次後,多位民進黨”立委”領銜連署提出各種“公投法”修正版本,並共同主導大幅下修“公投”門坎,本來在當年5月11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即已達成審議共識,但因“公投法”修正涉及諸多敏感爭議,一波三折,一直拖到去年12月12日才正式經“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並於今年1月3日正式公佈施行。

新春特稿丨“公投”新紀元看兩岸關係

新版“公投法”大幅放寬“公投”提案、成案、及通過的門坎,大大鼓舞了許多對當前臺灣發展及政策走向不滿的群體及民眾,目前包括臺灣各個主要政黨及民間團體,公開宣稱正在進行“公投”連署的提案至少已有七、八個之多,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公投”提案將紛紛出籠。同時,照提案的時程來看,這些“公投”提案目標都是要在今年十一月底“九合一”大選時一併投票,形成“公投綁大選”的聯動效果。面對這麼多的“公投”提案, 主管機關“中央選舉委員”為避免被批評“限制人民作主的權利”,很可能只會進行形式審查,讓通過提案、成案兩階段連署人數門坎的“公投”案,都放到年底大選中進行投票。可以預期今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臺灣選民不但要在一堆候選人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也要在一堆“公投”提案中,選擇多個他認為較適合的政策或方案。

新春特稿丨“公投”新紀元看兩岸關係

目前已經在積極連署的“公投”提案大都是偏向公共政策,對兩岸關係影響不大,但包括一些政黨或政治團體曾經倡議過,跟主權定位或兩岸關係有關的“公投”案,一旦提出成案,可能對兩岸關係形成不等的衝擊,這其中包括有:“時代力量”“立院”黨團曾經倡議的四個主權“公投”題,包括: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草擬臺灣新“憲法”、以“臺灣”名義申請參加2020東京奧運、“我國”領土範圍確定為臺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我國”護照之封面與內頁移除英文Republic of China等字;以及,其他“獨派”人士先後主張其他跟主權定位有關的“公投”題,包括:修改“國歌”、”國旗”,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臺灣中立“公投”等等,預料這些“公投”案一旦成案,將對兩岸關係形成巨大的衝擊,其影響大概可以分成三部分來觀察。

新春特稿丨“公投”新紀元看兩岸關係

首先,是提案本身的定位。可以預見,如果“獨派”人士或一些臺灣民間團體在最近幾個月內提出具備主權意涵的“公投”案,只要成案,多少都會為已冰凍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至於影響大小,要看“公投”提案的主文內容及其定位。“公投”提案主文內容越凸顯臺灣“主權定位”,將越刺激大陸民意反彈及北京當局反制,也會對兩岸當局管控兩岸關係形成相當挑戰。

其次,是提案動員的過程。依照臺灣“公投法”,“公投”提案連署人數只要萬分之一,大約僅1800多人,成案連署也只要百分之一點五,大概也只有28萬人之多,在提案成案的過程中,只需要在小群體中進行串連就可以達標,激不起太多社會波瀾。今年因為是選舉年,“公投”成案之後,所有“公投”案都會在選舉動員過程中放大,如果再有候選人、媒體刻意炒作,跟兩岸主權定位有關的“公投”提案,將引爆兩岸官方與民間快速升高對立,甚至不無可能引導兩岸關係從冷對抗朝向熱對抗的方向發展。

最後,是提案投票的結果。

跟主權有關的“公投”提案,如果最後獲得投票通過,都將對兩岸關係形成難以挽回的傷害。前述幾個跟主權議題有關的提案中,有些對兩岸關係影響較小,如將臺灣護照中的英文字樣刪除;有些看似短期影響不大,但有深遠衝擊,如以臺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一旦獲得公投通過,立刻形成民意壓力,臺灣過去在奧委會及其他國際組織最常使用“中華臺北”的參與模式,都面臨是否改弦更張的壓力,一旦升高臺灣民意期待,對兩岸關係又將形成相當不確定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