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導語:被稱為森林王國的瑞典,於1995年

和奧地利、芬蘭一起加入歐盟,是歐盟自1993年成立以來除創始成員國外最早加入的國家。根據《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歐共體是在建立一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歐洲政治聯盟的前提下才成立了歐盟。那麼,作為歐盟第二早加入的成員國,瑞典為什麼沒有加入歐元區,和歐元區國家一起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瑞典森林覆蓋率達54%,被譽為森林王國

對經濟風險的擔憂

首先,歐盟和歐元區成員國的語言不盡相同,這意味著能夠流通的勞動力大多是有較高知識水平的精英,真正的底層勞動力很難實現自由流通。即便底層勞動力冒險來到外國,也很難和當地人競爭。

受此影響,一些欠發達成員國(如希臘、葡萄牙等)可能會出現人才外流、經濟滯緩的情況,甚至可能在本國出現就業危機的同時加劇其他成員國社會矛盾。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歐元可能會趨向弱勢;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這些欠發達成員國需要歐元區的經濟援助。這無疑既增加了瑞典的壓力,又增加了風險。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帶領瑞典加入歐盟的前首相英瓦爾·卡爾松

其次,瑞典不加入歐元區,其財政政策相對自由、靈活。而加入歐元區,瑞典就需要和歐元區各國協調財政政策,不同的國情很可能導致協調困難重重,財政政策也變得死板僵硬。

同時,瑞典也因此和歐元區栓在一起,其經濟受歐元區經濟下滑(尤其是欠發達國家)影響更大。這勢必衝擊瑞典高福利制度,導致會出現民眾生活水平降低、資本和人才流出等狀況。這實際上是瑞典中下層民眾極力反對加入歐元區的主要原因。

最後,相比瑞典克朗,瑞典對歐元匯率控制力更低,一旦出現歐元升值的情況,瑞典將很難保護本國出口產品。對本國外貿行業的保護也是瑞典拒絕歐元區的原因之一。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風景掠影

對政治風險的考慮

歐盟一體化,不但是經濟貨幣一體化,而且是政治一體化。二者不是絕對對立或互不相關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二者都是促進歐盟一體化的途徑,因此瑞典加入歐元區,不但要承受經濟一體化的壓力,還要承受政治一體化趨勢進一步增強的衝擊。

首先,歐盟一體化,註定相關國家要讓渡包括外交、國防、司法、稅務、海關等領域部分甚至全部權利。例如,針對國防和外交領域,《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第一編中就開門見山地說:

特別通過實行一項可能在一定時間後導致共同防務的其中包括最終實現共同防務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臺上表明其同一性。

由此可見,加入歐元區,瑞典就會更加深刻地嵌入歐洲一體化進程,從而導致國家主權被破壞,進一步破壞瑞典的國家獨立。這種情況其他歐盟國家或許能接受,但瑞典必須三思而後行。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簽字國首腦合影

這種對於國家獨立的強烈關注,實際上是瑞典近代以來形成的歷史傳統。自從俄國奪走芬蘭之後,瑞典就徹底退出了歐洲列強的行列,開始過起了與世無爭不站隊的生活。由於長期中立政策,瑞典已經被視為永久中立國。

一戰和二戰期間,瑞典堅守中立原則,沒有公開加入任何一方參戰。即便如此,瑞典還是儘可能地保護國家獨立。例如,在二戰中,瑞典一方面允許德國軍隊和武器通過其國境,還向德國提供了鐵礦石;另一方面,它還與盟軍分享情報,訓練丹麥和挪威抵抗組織。可以說瑞典是一個不是中立國的中立國。

同時,瑞典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捍衛其獨立,甚至還徵召女子志願軍,時刻提防德國或盟軍。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二戰中瑞典女子志願軍。照片疑為擺拍

所以,對歐元區削弱國家主權的擔憂在瑞典人當中並不少見。對歐盟大政府的抵制,也是瑞典加入歐元區的思想障礙之一。

冷戰時期,歐洲成為美蘇對峙的第一線。出於對雙方以核武器為後盾的龐大武器庫的忌憚,法國、聯邦德國等國開始尋求歐洲(主要是西歐)抱團自保之路

,由此催生出歐共體以及後來的歐盟。因此,歐盟本身就有政治甚至軍事同盟的色彩。

例如,瑞典鄰國、同樣擁有高福利制度的北歐國家芬蘭就加入了歐元區,其政治動機之一就是提防蘇聯/俄羅斯。對瑞典而言,其與美國關係穩定,和俄羅斯的歷史恩怨也隨著瑞典的衰落和沙俄的滅亡而在政治意義上煙消雲散。

瑞典不願對抗美國,也沒有對抗俄羅斯的必要,導致其缺少加入歐元區的動力。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以蘇芬戰爭為代表的蘇(俄)芬衝突是芬蘭加入歐元區的政治原因之一

瑞典不是唯一一個加入了歐盟但沒有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其他國家的態度和顧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瑞典人尤其是瑞典普通民眾。所謂“其他國家”,就是英國和丹麥(截止2003年瑞典公投)。

英國、丹麥在1973年隨愛爾蘭一起加入了歐盟,但三國中只有愛爾蘭後來加入歐元區,另兩國則堅持使用自己的貨幣(英鎊和丹麥克朗)。

其實,瑞典、英國和丹麥常常被放在一起討論拒絕歐元區的原因,因為那些顧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都大同小異。

心理學上有一個“責任分散理論”,意即當一個人求助時,旁觀者越多,他所能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就越小。外部政治因素對三國加入歐元區態度的影響就可以類似於這種責任分散理論:某個國家周圍拒絕加入歐元區的國家越多,那麼這個國家加入歐元區的可能性就越低。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丹麥、英國和瑞典是歐盟僅有的三個拒絕加入歐元區的國家(截止2003年))

決定國家是否加入歐元區的不只是上層決策者,還有政治分辨能力相對較低的佔總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選民。一旦某個國家強烈抗拒歐元區,瑞典民眾也會受其影響而對歐元區產生懷疑。

例如,在2003年1月下旬,英國突然宣佈推遲加入歐元區的公投。而在同年6月的民調中,多達60%的英國民眾拒絕加入歐元區,為英國甚至瑞典與歐元的握手增加了一層陰影。

而瑞典的公投在2003年9月舉行。如此相近的時間,英國的表現也在最後時刻對瑞典民眾的選擇做出了一定的影響。

對歐元的不信任,因英國、丹麥等國的拒絕而進一步加深。反過來說,瑞典沒有加入歐元區,對英、丹兩國也產生了影響。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斯德哥爾摩掠影

誰希望加入歐元區?

在2003年關於瑞典是否加入歐元區的公投前夕,從1998年就擔任外交大臣、並於2002年連任的安娜·林德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一家百貨公司遭刺殺身亡。由於她極力主張瑞典加入歐元區,因此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炒作,試圖將林德之死和公投扯上關係。

儘管瑞典官方對此否認,但該傳聞卻不脛而走,無形中破壞了反對加入歐元區者的形象,增強了贊成者的力量。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公投最終以反對者大獲全勝告終,其支持率超過贊成者支持率達14.3%。

可見,手握絕大多數選票的瑞典普通民眾是普遍牴觸歐元的。不過與之相反,瑞典上層精英大多支持加入歐元區。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安娜·林德,於2003年9月10日遇刺身亡

這些人希望加入歐元區的理由很簡單。瑞典經濟發展水平高是針對全球相對水平而言,對剛踏入21世紀的瑞典自身來說,他們還有不少的問題亟需解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就業問題。

90年代的瑞典失業率一度超過10%,就業率的不穩定(主要還是低)導致瑞典克朗匯率不穩,從而影響了企業家們與歐元區企業的合作。加入歐元區,有利於瑞典抵禦匯率波動,保證企業利益。所以,大多數上層精英都支持加入歐元區。

餘論

瑞典是北歐第一大國,在一戰、二戰期間即便保持中立也未被交戰雙方輕視。1995年加入歐盟、2003年拒絕加入歐元區,在現代史上都有相當研究的意義。

瑞典的拒絕,一方面是國家利益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歐盟向心力的不足。要實現《馬斯特裡赫特條約》中的目標,歐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至少在現在,這條路還看不到盡頭。

北歐第一大國拒絕歐元,原因為何?

二戰中的瑞典裝甲兵。瑞典對歐洲一體化始終保持一定距離,即便永久中立也未放棄建立永久中立國中最強的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