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涨价后,餐饮巨头海底捞、西贝等均发出致歉信并降价。涨价又降价的戏码,招来了舆论的狂风。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营销、黑心钱、会玩儿、……各种言论观点不一。餐饮巨头涨价背后,折射出疫情之下餐饮业怎样的处境?涨价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认为的报复性消费它来了么?

疫情之下,曾经被憋疯的同学们说出了“我要吃垮海底捞”的宣言,也许“海底捞们”听到如此呼唤趁机抬价,不过却发现苗头不对,因为消费者们很生气,当然这么做的还有西贝等等一餐饮企业和其他服务型行业。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虽然是涨价降价是市场行为,但是人们心里也都有这么一种疑问,特殊时期我们要如何理性消费、企业们又该怎么活下去? 当然,市场行为也不是企业无限制涨价的借口。在一个我们都没有遇到过的情形下,如何给企业活路,消费者自身也不要受伤?

现在提报复性消费为时尚早,倒不如说反弹性消费,恢复性消费,无论哪种消费其实都是对快消、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一根“救命的稻草”。

至于我们期望的报复性消费它来了么?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我们看看2003年的时候的非典,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帮助。我找到了一张2003年年度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图,它也是很多从业者的信心。

注意,这张图是一张增速图,图中显示的数据是和2002年对应月份同比的。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图中可以看到在当时非典防控最严格的4、5月份,消费仍然是同比增长的,最困难的5月也有4.3%。到了6、7月疫情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很快又回到了8%的高位,和那一年的GDP增长率是匹配的。

考虑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那是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年代,而且出口和投资因为国外疫情不严重,整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有限,很多行业没有遇到明显的现金流危机,从业者的收入仍然得以保持,消费欲望也有了钱包的支持。

另外由于非典这种病毒的传播能力有限,在广东和北京爆发,并且找到致病原以后,其他地区并没有采取今年这般严格的防控措施。这本身也意味着生产受到的影响有限,消费端的信心恢复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不过今年这个情况大家也看到了,能不能套用非典时期的经验相信也不用我多说,您自有定夺。就说这个消费品零售总额吧,3月中国家统计局已经发布了1~2月份的情况: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上图仍然是同比增速的数据,2019年一整年都在7%以上,说明虽然有的人很悲观,但本来消费升级的动能还是有一些的,消费端的表现比GDP的表现更好。但到了疫情开始之后,消零增速直接出现了一个拐点。

消费的确是请客吃饭,但请客吃饭也要有实力,总不能请客人吃小米水饭。

当年福特老前辈就把这事想得很明白:消费和收入是一对联动的概念,你得让工人也买得起汽车,汽车才能卖出去。而且真正的消费指标,其实就是汽车这种高级工业品,这不是一两张消费券能解决的问题。试想工人如果都领半薪的话,连煎饼果子都消费不起。

以上这些是宏观层面的解释,大家也可以从微观层面上来想一想。

现在除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关键性城市,和最近疫情相对严重的黑龙江、内蒙古边境城市,国内大多数城市已经陆续恢复正常了。可是你看到报复性消费了吗?大规模的聚会、购物、游乐事实上还是没有出现,只能说是恢复性消费,离报复性还差得很远。

比如眼下最时兴的年轻人娱乐活动剧本杀和实景沉浸剧场,放在去年的大环境里得尊称一声文化类消费升级的先锋军,但疫情一来,他们的处境一夜变得很艰难。毕竟像这种连工商备案上都没有的新业态,要拿到疫情补贴也不太现实,就只能看老板自己有多土豪能撑多久了。

最近各地消费娱乐陆续恢复,这些店也开张了,但明显能感觉到顾客消费力不足。一家之前在深圳一票难求、现在几乎凑不齐客人开张,各家只能互相串门消费。大多数时间,老板只能安排演员们开抖音直播,但因为缺乏运营经验,而且进场也晚了,并没有什么回报,只能说是没让他们闲着。

报复性消费还没来 ,但是报复性涨价来了!

商家涨价是市场行为,只有利弊没有对错,市场决定一切,最终要看消费者买不买单。餐饮业受疫情打击最为严重,不但两个多月没怎么挣到钱,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也上涨不少,商家想通过报复性涨价来挽回一部分损失无可厚非,只要不是太离谱,消费者能接受就去消费,不能接受的用脚投票即可。

但问题是,海底捞、西贝的价格本来在各自行业中已经算中等偏上水平,本来靠的是品质服务,对于很多人来说哪怕不涨价也挺贵,此次涨价更是离谱,海底捞的娃娃菜从16元涨到26元,涨幅何止6%?西贝的一碗面也从27元涨到32元。海底捞一碗米饭7元,西贝一碗凉皮49元,您说这饭咱还吃么?

海底捞一封公开信换来中信银行和百信银行的21亿信贷资金,而且它的外卖业务一直很火爆。西贝这两年扩张太快,资金压力很大,一度因为疫情关了好多门店面临破产,还把员工借给盒马,但董事长贾国龙向媒体诉苦后,短短几天之内就收到了国内30多家银行的融资支持。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如今,它们的涨价行为,打碎了员工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口碑,人们还没开始报复性消费,却等来了报复性涨价......

餐饮业是红海,不是什么垄断性行业,靠的是口碑,现在国内到处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海底捞、西贝、喜茶等反其道而行之,给人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感觉,难怪舆论一片哗然。

起码有一个道理我觉得是可信的 就是一味涨价是不能拉动消费的。

海底捞、西贝纷纷道歉,报复性消费未到,报复性涨价却先至

作者:宇枭

编辑:李昂

监制:王俊稷

来源: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