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会-营收外利润

智能教育、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服务业、智能工业、智能医疗的开启在技术上并无难度。如果以智能教育为起点,在完全遵循旧机制的基础上,全社会只需投入1.4万亿现金就可以创造数百万亿级别的增量财富,将房地产泡沫筑实,将危机消灭于无形。

每个人只需要投入1000元现金即可使其个人和家庭获得经济自由,让每个个体平均的工作时间减少90%以上,这是智能化可以送给人类的礼物。

回顾我们讨论,可以提炼出一个通用的机制,通过互联网预订(商品、股权2合1)→达成人数(可以确定性盈利的人数)→上市确权→外包实施→享受股权、商品和分红。

由于所有行业都能够实现智能化,即效率达到无法超越的极限值(趋于无人化),因此,该机制对所有行业表现出完美的适用性,但一个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固有创新企业家的利益如何保证?

新智能企业具有高度垄断、效率无限高、资金无限充盈的特征,一旦形成必然可以随意入侵传统企业的领地,简单协商显然并不能保证所有企业家的利益。如何解决这一潜在问题?

我们依然以讨论方式来寻找答案。

01

未来利润=营收外利润

银行家:斯密最初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营收外征收。那么,我们不妨引入一个新概念,叫做营收外利润。什么是营收外利润呢?我们依然使用斯密提供的案例。

京东案例

2014年第一季度,京东营收226.57亿元,净亏损37.95亿元;

2013年京东营收693.4亿元,净亏损0.5亿元;

2012年京东营收413.8亿元,净亏损17.29亿元;

2011年,京东营收211.3亿元,净亏损12.84亿元……

京东从来没有赚过钱。

但京东在美国上市后,其市值是多少?

400亿美元左右。

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显然不是赚来的,或者说不在现在营收之内。这些钱来自哪里?答案无疑是未来营收将产生的利润!是谁允许京东拿到未来的利润用以支撑现在的发展?答案无疑是美国股市。

那么,美国股市机制的本质是什么?

工程师:透支未来的利润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银行家:如果京东在明年盈利5亿美元?京东市值翻一倍奇怪吗?

工程师:不奇怪,盈利意味着效率提升了。

银行家:盈利5亿美元,再次新增300-400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工程师:符合预期,风险降低,再次透支了更多的未来利润。

银行家:假设效率一直增长,获利一直增加,其可透支的空间是不是一直增长?

工程师:理论上是的。

银行家:当达到效率的极限会出现什么情况?

工程师:什么是效率的极限?

银行家:一个世界,一个京东。全球只有一个卖家。

工程师:获得绝对定价权,想赚多少钱就可以赚多少钱,股权价值趋于无限高。哦,我明白了,股市是允许假设的机制,一旦允许假设,在我们上面讨论的行业全部实现智能化,整体股权会趋近于无穷大,我们说实现智能化之后,我们的股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从智能教育开启开始10年后,智能化实现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这意味着10年后我们会拥有无限多的财富。在这个确定性成立的假设的基础上,我们既可以透支了20年利润,我们还可以继续加大透支长度,比如是25年,将剩余的5年分配给企业家。

银行家: 方向是对的,但预订获得股权机制一旦发生,预订群体没有理由把到手的股权交给竞争失败的Lost企业。例如,智能教育发生自然会衍生出智能农业,智能农业自然会衍生出智能零售商,智能零售商已经达到效率的顶点,无论沃尔玛、家乐福,还是京东都会成为Lost。因此,当智能零售业发生,再要持股人掏出手中的股权去赎买沃尔玛、家乐福、京东的股权显然不符合人性。所以我说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

工程师:如何实现呢?

银行家:原有规则全部保持不变,增加透支长度。但不通过股权透支,或者说将整体股权变成100%+N%。在智能金融主导的市场体系中,每产生100元交易,可以多透支N元利润,这些利润分配给原有产业链上的企业家(上市企业和股民)。

也就是说企业家在智能金融账号的资金会自然随着交易发生而增长。只要大众承认这一资金,这一资金并不影响大众任何利益,因为这些钱只是账面财富,对供求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这些钱源自现在更遥远的营收利润,最终为这些钱买单的依然是智能机器。

工人:既然预订机制使新智能企业有资金、有资源、有技术、有人才,既然新智能企业可以凭借高效消灭传统低效企业,为什么还要考虑资本家的利润?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保护剥削者的利益吗?

工程师:这个问题你要打开格局。你看欧洲很多小国到处是亲王、到处是贵族,大国的领导和人家见面依然是客客气气,为什么?社会包容度高(协作程度高),允许贵族在现在和未来存在。反观中国,有真正的贵族吗?没有!

为什么没有?我们始终抱着“杀富济贫”的思维方式,我们总是以大众利益的名义去侵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所有人都属于一小部分人。更远的营收外利润会批量在中国境内创造贵族家庭,创造富翁群体,这些群体会提升中国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一点是营收外利润拿的不是你口袋的钱,这和剥削几乎没有关系。

银行家:另外我们注意,只有基于全程可追溯智能金融平台才能支撑营收外利润的分配,因为软件管理一次交易和管理100万亿次交易的成本几乎是无差别的。软件不仅不会发生错误,而且不会寻租。假设营收外利润为5%,那么,预订电动汽车总额为5.1万亿,传统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企业家(上市公司)应该获得的收益总额是2550亿元。这2550亿元等于是增发出来的货币,货币的增发权在预订消费者手中,而不在任何机构手中,之所以能够增发这2550亿的货币,原因是预订电动汽车机制使汽车行业的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工程师:如果原产业链上的企业家拿着这些钱去和智能企业竞争呢?

银行家: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个机制叫做“大小非”。5-10年内冻结这些资金的流动性,即可让他们只能在未来享受,不能现在“折腾”。

02

现在债务,营收外利润偿还

企业家:现在,我们欠银行负债怎么办?

银行家:拿远期利润,抵押还款。

企业家:你想的这个机制实际上是怕我们破产赖你们的帐?

银行家:你这样想问题就错了,智能化是不让任何小群体因为智能化而蒙受损失,成为Lost.如果我们只考虑自己,干脆不讲,等你们破产(问题发生)后,银行再去讲,到时候你们肯定会感恩戴德。

03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府的归政府

工人:前面我们最初各个产业讨论的股权算什么?还有效吗?

银行家:自然是有效的,否则我们怎么会说是营收外利润呢。

工人:没有搞懂!

工程师:股权也是营收外利润,股权透支了20年,企业家获利部分只是增加了一些透支时间,因为20年后已经实现智能化,还款人变成了智能机器人,你属于慷智能机器之慨。逻辑上,政府也可以实施营收外税收。传统市场销售1万亿汽车,政府分走1700亿,企业(含银行等)分走2300亿,大众分走6000亿。那么,这1万亿汽车的最大买家是谁?显然不是政府和企业,而是大众,因此大众支付1万亿,转一圈回到大众口袋只剩下60%,市场会自衰减,最终因市场自衰减,政府、企业、大众都是输家。

如果是营收外利润,智能市场销售1万亿汽车,大众分走1万亿,政府分走1700亿,企业分走500亿,银行分走X亿。那么,钱转了一圈,一分不少的回到大众口袋,大众还可以从政府和企业口袋赚钱,因此,营收外征收会让市场自强化。营收外利润分给企业家、政府的钱是未来的钱,这些钱最终埋单者是智能机器。

工人:这么好的机制,原来为什么不实施?

工程师:工业社会起点源是能源稀缺,两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争夺能源相关。即使是现在,你站在内燃机汽车的角度看,仍然是供给不足的,因为原油是有限能源,越开采越少。所以,你站在现在的角度看现在的机制是合理的,如果你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的机制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未来基于:风能(太阳能)—电池—电动交通工具基础之上,风能、太阳能是无限多的,太阳的寿命以亿年计算。基于无限能源和无限供给能力(智能化),现在的限制机制只会让现在走向“竞底”,所有经济体都在“大进大出”,大部分能源消耗在运输和供应途中。

有限能源和人力供给为主匹配的是营收内征收和营收内利润,目的是为了减少浪费。

无限能源加智能化供给匹配的是营收外征收和营收外利润,目的同样是为了减少浪费。

专家:资本家拿到钱花天酒地、铺张浪费怎么办?

工程师:你在经济自由的情况下,你会去捧他们的场吗?

专家:不会。

工程师:如果你不去捧他的场,你不去理他,他能折腾多少资源?大别墅会超过3个农村院子大小吗?私人飞机、私人游艇会比100万辆重卡的能耗更高吗?所以,美国人不担心盖茨、巴菲特浪费,我们也无需担心中国企业家“花天酒地”。过去中国企业家铺张浪费显然是做给穷人看的,给银行看,给专家看。当穷人没有了,专家经济自由了,他们的资金安全了,他们也就失去了铺张的理由。

银行家:营收外利润也适合于未来智能银行,否则未来没有人贷款(资金以众筹方式获得),银行如何获利?银行没有获利,如何支付储户利息?只有允许营收外利润,智能银行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否则,在智能社会,任何银行都会面临破产的命运。

工人:营收外利润如何分配?

银行家:营收外利润是承认企业家曾经做出的贡献,只要市场承认这部分利润,企业家之间协商并非难事。企业家最终的协商结果(利润分配的比例)由软件实施分配。

学者:营收外征收对政府的意义在: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征收营收外比重的办法快速清偿政府债务。否则,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欧洲各国、中国政府等等历史累积债务根本无法清偿。当然,营收外征收需要建立在智能化基础之上,没有智能化锁定各个领域的成本,使各个领域的效率只能提升,不能下降,营收外征收意味着货币的滥发和恶性通胀。而获得营收外征收权力的政府将成为:只享受权力不需要承担义务的政府。而政府不承担义务意味着战争的阀门将被关闭。

04

美国金融体系腐败的根源,权力与义务的失衡

农民:政府不是负责印钞吗?怎么会缺钱?

学者: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系中,美元是所有货币的锚。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只有发债权,然后用“国债”到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机器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所以美元的源头在国债上。简单说美元并不是印出来的,而是源自现在市场上的美元,而市场的美元是靠印出来的美元放大获得的,因为美元从商业银行贷出去还会流入商业银行体系,美元在流通过程中自然放大。

这带来的一个衍生的问题是:美国政府要为增发的美元(国债)埋单,而美国政府为国债(美元)埋单的工具是未来税收,在这个位置出现了一个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美国政府承担了义务,但权力却由美国商业银行独享。这种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导致美国政府债务持续上涨。理论上,美国政府未来将永续难以偿还美国国债。

美元的发行机制是一种自我约束机制,正是因为美国有自我约束机制,因此,美国也不允许其他国家滥发货币,中国货币增发的核心机制是贸易顺差和外部投资获得的美元要兑换成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是增发出来的货币。所以,中国政府十分看重贸易顺差,原因就在于此。

农民:这样说“华尔街”在这个体系中占了大便宜?只享受权力,不承担义务。

学者:这种理解同样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完成城市化之后,会进入消费主导阶段,任何领域的消费都不可能无限增长,最终会处于零增长状态,当大部分行业处于零增长状态,那意味着效率出现停滞,效率停滞意味着钱不应该增值。此时,商业银行却需要支付给储户利息,这种情况必然发生,必然导致“华尔街”必须帮助储户承担了零增长的风险,商业银行多支付给储户的利息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亏损。所以,在这个体系中,美国商业银行也没有占到便宜。美国银行陷入危机肯定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实在的危机。

农民:那是不是美国储户占到了便宜?

学者:你觉得呢?

美国储户是纳税人,纳税人被强制抵押未来税收来购买美国国债。因此,美国储户是第三个输家。从线下市场角度看,这个互相制衡的循环无疑是完美的。但正是这个完美的循环使权力和义务出现不对等(大厦地基有些歪),这种不平衡随着时间的累计必然带来整个体系出现积重难返。也就是美国政府逻辑上不能偿还债务,如果美国政府不能偿还债务,美国商业银行必然破产,如果美国商业银行破产,美国储户账户自然被清零。换言之,只有美国体系失去合法性,人民币登场才具有合法性。

农民:“钱”到底是个啥东西?

学者:市场(群体)给卖方(个体)打的“欠条”。这个“欠条”记录着劳动的时间,如果劳动的主体是人,那么,“钱”就等于“命”,因为生命是由有限时间组成的。

农民:“钱”为啥可以获得利息?

学者:因为社会效率持续在增长,40年前,运输用马车,现在运输用卡车,运输的效率至少增长几千倍,40年前,人们每天赚几元钱,现在每天人们赚几百元。如果没有利息机制,那么以前劳动的人会吃亏,而有了利息机制才使人们愿意提前付出,以命换钱,以钱生钱。但利息是建立在效率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一旦效率停滞或效率达到极限值,银行就会出现亏损。

效率停滞的原因是各个领域需求趋近于饱和或出现负增长,在充分就业机制下,同样多的人完成同样多的工作或更少工作,必然会导致亏损,亏损的终极埋单者是银行,这对应着金融危机。效率达到极限值意味着实现智能化,像谷歌、苹果、腾讯、百度、天猫等等智能型企业,本身就是一部部提款机,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随着这类不需要贷款的企业比重的增加,银行会因为难以吃到利息差而陷入逻辑上的破产。

智能化带来的极限效率必然导致银行破产,而避免银行破产的唯一手段是将银行获利推到市场营收之外。换言之,在无限高的效率背景下,钱已经不是了命,而是一种爱好,因为劳动主体是智能机器。既然储户爱好利息,那么,只有让银行的钱也可以自然获利,银行获利的幅度要高于储户支付的利息,这就可以消灭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在全程可追溯的智能金融体系中,即使是从零开始,也不会缺钱。

我们在以上九个章节的讨论中,只有第一个章节智能教育需要大众支付1000元,随后,所有的钱都是从这1000元衍生出来的,这1000元可以让每个人获得家用机器人、智能汽车、住房、有机农产品、优质且廉价的教育与医疗、蓝蓝的天空、翠绿的草地、悠闲的生活、超高薪的工作和丰厚的股权收益。

我们之所以能够轻松得到这一切的原因在于过去30年,我们通过“廉价”和“竞底”建立了强大的供给能力,我们承担了供给全球的义务,我们完成了城市化的主体建设。当我们放下我们不应该承担的义务,当我们放下“竞底”和心中的“假想敌”,选择契约与合作,选择将市场搬到互联网之上,选择没有寻租空间的新机制,选择大脑指挥屁股,选择线上指挥线下,那么,智能化将自然展开。当智能化展开,所有固有的垄断、寻租结构都会自然因不经济而烟消云散。

学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说解决方案,后说原因?

工程师:我们普遍把结果看成原因。你直接说华尔街这个饭碗腐败了,立即会跳出95%的人鄙视你。因为华尔街是我们过去、现在获利的理由,所以,你要砸华尔街的饭碗,你要先给大家找到一个更大的饭碗,随后,大家自然放弃华尔街这个已经“滋生”细菌的饭碗。

学生:明白了,未来不在现在之中的含义是这个呀!

05

迟到的奖励

亚当.斯密:当我们在论证整个市场如何获得最大利益的过程中,平行持股机制会让很多人、企业失去参与的兴趣,因为在这些人看来,既然终点是平行持股,我何必做先发者?营收外补偿奖励机制同样是为早期创新参与者准备的奖励。这种奖励会在政府、银行、传统企业要求获得营收外利润之后兑现。逻辑上政府、银行、传统企业要获得营收外利润,必然要允许智能化创新的早期参与者或企业获得营收外奖励。

因为后者同样是创新的推动者,却没有获得额外奖励,这会破坏公平原则。逻辑的神奇之处在于:权力隐藏在义务中。一旦你承担义务,逻辑要求你必然获得回报。但回报的多少并非你所能控制,这和传统市场奖励的兑现方式是类似的。传统市场中,企业可以获得多少利润是未知的;智能市场之中,最初创新参与者可以获得的营收外奖励是未知,这个奖励由最终会由大众(消费者)民主决定。

教师:逻辑确实神奇!智能市场,悄然拿走了“我”的控制权,赋予给了“我们”。而“我们”必须对曾经做出贡献的“我”追加奖励,否则就“我们”就会被新矛盾所包围。

智能社会-营收外利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