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600013、張揮

史海鉤沉

張氏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唐人林寶《元和氏纂》雲:“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也就是說,張姓得姓始祖是張揮,張揮的父親是黃帝,是黃帝的第五子嫡孫。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揮公得姓

在距今5000年左右,黃帝先後戰勝蚩尤、炎帝,統一了中國的中西部,形成了華夏族的雛形。那時河北清河一帶是黃帝的華族東部邊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黃帝為了鞏固這一邊緣地區的統治,就將他同正妃螺祖生的兒子揮派過來作為諸侯。封於青陽,即古清河之陽,因此得號青陽氏那時的諸侯王一般都是善觀天象的巫師,觀天象也是家中子弟從小到大的必修課。揮不但愛上了觀天象,揮更喜歡製作打鬥器械,捕獵抓魚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在那個時代,人類還不會耕種田園和馴養動物,全靠從自然界採摘果實和捕獵動物生活。由於生產工具簡單,主要靠木棍和石塊,因此,生產效率低下,常常食不果腹,飢餓致死者甚多。人們在捕獵時,如果遇到大型動物,有時不但得不到食物,反而會成為猛獸的腹中之物。而由於食物的有限性,原始部落之間就會為爭奪獵物和生存空間,不斷地發生戰爭。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黃帝打敗炎帝統一華夏稱帝引起了蚩尤的極大嫉妒。蚩尤是黃帝打敗炎帝的手下,勢力很大,就心中不服就暗暗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揮在常年的夜觀天象的過程中發現西北方向有一顆大星,它的變化總是和兵災連在一起,它平時黃白而明,可顏色一變成紅色,或星體產生稜角,或移動位置,人間就要發生流血的戰事,就會發生大災。因該星大而亮,又如此兇惡,揮就稱它為狼星,又叫天狼星。在天狼星的東南,又有九星排成的一個星座,八顆星排成一個弧型,弧背指向天狼星,弧背前方有一星,如同一個鏃矢,當鏃矢星指向天狼星時,天狼星就恢復如常,天下就太平;當矢鏃星偏離天狼星時,天狼星就變色,天下就兵連禍結。如何把矢鏃星發出去射向天狼星呢?苦苦觀察弧星,終於受到了啟發。

一天,他在樹林裡突然看到一群猴子利用彎藤和樹枝、竹枝蕩彎的彈力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心中霍然一亮,就馬上將箭附在彎竹和彎藤上面彈出去,居然比人工投擲強得多。但怎樣將彎竹、彎藤拿於手中將箭發出去呢?晚上,他再次望著弧矢星徹底明白了,這弧矢星就是用彎藤射向天狼星的箭啊!天象和理想的重合,使揮產生了一種夭降大任的使命感。他想著,試驗著,終於想到了用一根弦將彎藤兩端連起,將箭裝在弦上發射。終於成功了!當揮將這一消息告訴族人,大家抬著他縱情歡呼。從此人們捕食獵物,對付敵人,身體不用觸及就能將他們降伏,並且這一武器製作運用簡便易學。

黃帝聽說後,就到青陽來察看,揮就安排人作了現場表演。黃帝看到揮製作的弓箭,殺傷力很強,而且成本低廉,簡便易行,非常高興,將揮大大誇讚了一番。同時揮把他擔心地告訴父親黃帝,從天象看,弧矢星正慢慢偏離天狼星,天狼星又快要變色了,並且這次的變異很可能特別大,人間要有大的兵災出現。

黃帝邊聽揮的述說邊沉思著,揮實際上是在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防備變亂。一直按兵操練、蓄意謀反的蚩尤不服,隨時都有起義造反可能。西北方,有天狼,天狼就是共工啊! 那麼誰來當弧矢呢? 黃帝直視著揮將這個問題鄭重地提出是,揮迎著父親黃帝的目光堅定地說:“我!” 黃帝非常高興和感動,父子兩個緊緊地抱在了一起。於是,任命揮為弓正,迅速監造大量的弓箭。弓正就是國家負責製造弓箭的長官。

揮接到任命,並沒有滿足於開始的成果,又進行了許多試驗。發現制弓用的材質、彈力越大越好,他們又發明了竹弓、柳木弓、桑木弓。柳樹、桑樹到處都是,取材容易,都可以大量製作。木弓的製出使弓越造越長,也越造越強了,人們打獵捕魚、降伏敵手的能力也越來越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大提高了本部落狩獵的效率,同時保護了人類自身免被猛獸侵襲,使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改善。人們還將多餘的動物進行馴養繁殖,這又保證了食物的連續充足。當食物富足時,又反過來促進了氏族自身的繁衍和強大,最終使人類成為地球統治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蚩尤經過長期精心準備,兵力強盛。蚩尤眼看著黃帝部落日益強大,便決定提前著手、發動叛亂。黃帝便命揮為領兵大將迎敵。揮就和黃帝商議,以奇取勝,將敵一步步引入埋伏圈,伏兵四起,弓箭象飛蝗一樣射向叛軍。蚩尤叛軍哪見過如此密集的飛箭,以為天神相助黃帝,頓時潰不成軍,四散逃命。這次叛亂就這樣被平定了。

黃帝論功行賞,封揮是為弓長,主祀弧星,終生為將,並將整個清河都封給他,還弓長二字合為一字,賜姓為張。消息傳出,各地父老欽慕揮的誠勇寬厚,投靠於揮。

張揮並沒有沉迷於享樂之中,他仍然鍾情於觀察天象和製作器械。他協助黃帝運用天象變化結合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制定出了《黃帝歷這一最早最科學的歷法,將一年分為365天,竟和現在通用的公曆曆法極其相近。他又運用弓箭原理製作出了各種各樣捕魚捕鳥捕獸的羅網。

高山景行

因為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偉大的科技發明,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對人類的生存延續和文明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正是我輩張姓族人引以為豪的無上榮光!中華張氏就這樣繁盛起來。揮公卒後,葬於河北清河,後人為其修建了揮公陵墓,世界張氏宗親前往尋根孝祖的絡繹不絕。每年5月28日,是揮公誕辰日,都在揮公陵園舉行世界張氏宗親祭祖大典,盛況空前,為天下諸姓之冠。


河北清河祖庭有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哲學家張岱年老先生題寫的‘張氏祖根在河北清河為祖根,今為中州勝地。張姓源出河北清河歷代名賢輩出’。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先生的題詞是:‘河北清河為張氏祖根,,河北清河,世代望族……’。“張姓祖根在河北清河,張氏故都更輝煌。”河南省歷史學會會長、著名歷史學家、河南大學教授朱紹侯說張氏祖地河北清河

如今張姓族人位列世界第三,人口過億。在秦漢時期,張姓還是一個小姓,但漢朝數百年,張姓卻牛人輩出,對漢朝乃至中華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比如,政治領域:漢初三傑的張良;外交領域,打通西域的張騫;科學領域:天文學家張衡;醫學領域:醫聖張仲景;宗教領域:創立道教的張道陵……因此,張姓人口數量的增多,與政治影響力無關,靠的是文化影響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大地湧現了無數的智慧人物和大德先賢,發明創造了浩如煙海的器物和文明,而其中蘊含的文化更是如茫茫宇宙中的燦爛群星,始終照耀著我們生存的星球。發掘和拓展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形成產業,使之發揚光大,服務於人類社會,是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弓箭文化

由弓箭的生產和運用,我們可以提煉出諸多文化內涵,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創新

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歷史上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最早的科技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存和延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揮公能由“觀弧星”而聯想到“制弓矢”,繼而在實踐中用不同材料製成不同的弓箭,運用於不同的領域。和平時期運用於狩獵,養家餬口,改善生活;戰爭時期運用於軍事,戰勝敵人,保家衛國,開疆拓土,無不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科技創新的追求。而科技創新和製造工具正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標誌,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持久動力。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的最根本文化基因,而弓箭的發明正是科技創新文化最重要的體現,最直接的證據。華夏文明六千年連綿不絕,輝煌燦爛,炎黃子孫的科技創新內驅力,正是支撐我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障。

2、愛國尚武

蠻荒時代,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先民唯有尚武,保持強健的體魄,擁有先進的工具(武器),才能適應惡劣的環境,才能生存延續下來。弓箭的運用正是尚武的具體體現和重要載體。

在古代,和平時期開科選拔武館,戰爭時期比武選拔將帥,弓箭的運用是必考科目。儒家至聖先師孔子,也把射作為六藝之一,要求學生掌握運用。孔子的諸多弟子中,尚武者大有人在,如大弟子子路,就是在衛國保衛戰中戰死的。

中華民族之所以地域遼闊,正是依賴於先民的尚武,而在開拓疆土的過程中,弓箭的運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華夏民族尚武文化源遠流長,楚有養由基百步穿楊,漢有飛將軍李廣箭羽沒石,唐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馳騁歐亞......

今天,我們中華兒女一定不要忘記近代被列強欺侮的歷史,崇文尚武,整軍備戰,建立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強大軍隊”,維護國家統一,消滅分裂勢力,隨時準備戰勝一切來犯之敵,重現當年“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雄風,再展萬國來朝的盛唐氣象。

3、和諧統一

弓身的曲張,箭桿的流暢,弓弦的彈性,箭鏃的鋒利,羽毛的柔軟,這些材料組合成弓箭,剛柔相濟,和諧統一,形成這種無堅不摧的冷兵器時代的兵器之王,恰如現代兵器中的火箭導彈一樣。這種和諧統一的文化觀念,在華夏民族心目之中無處不在。君子和而不同,和合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射箭時,人要凝心聚力,目標專一,然後將千鈞之力集中於一點,這樣可以在射殺獵物時,洞穿猛獸的厚皮,打仗則可射透堅硬的鎧甲。

在今天,我們炎黃子孫,更應該和諧統一,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每個人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互幫互助;企業搞好產品研發和生產,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唯有如此,國家才能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4、扶正祛邪

揮公指揮軍隊幫助黃帝打敗強敵,正是弓箭扶正祛邪的具體表現和應用。在以後的中華文明發展長河中,這種扶正祛邪文化不僅應用於政治,而且應用於中醫藥,獨闢蹊徑,自成體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今天,我們要弘揚主旋律,展示正能量,減少負能量,支持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反對恐怖主義,也是這種文化的延伸。

5、造福蒼生

弓箭在狩獵時,獲取了更多的食物,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弓箭在消滅敵人,保家衛國,使人民安居樂業。這些都是造福蒼生的具體表現。造福蒼生的文化理念和傳統,也是世世代代中華民族正義人士的願望和實踐者。

今天的中國人民,不僅要造福國內的人民,而且要造福世界人民。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就是一項造福蒼生的偉大創舉。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世界分享中國智慧,讓世人共享中國紅利。

6、精益求精

弓箭地製造,與時俱進,不斷改良,種類越來越多,威力越來越大,正是工匠們精益求精的結果。中華民族正是有這種精益求精的文化傳統,歷史上才誕生了無數的能工巧匠,創造了無數的輝煌業績,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經久不衰。

今天,我們又湧現了大批的大國工匠。我們國家又制訂了“中國製造2025”,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弓箭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極為豐富的內容,滲透在政治、經濟、禮儀、教育、軍事、民俗、科技等諸多方面。古代中原地區興起的禮射,有著文武相濟、寓射於教、倡導和諧的文化精髓,其不但對中華各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深刻影響著亞洲諸多的民族和國家;對於古代北方民族而言,弓箭文化影響更是深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改變了民族的歷史。從早期的匈奴、鮮卑到後期的蒙古、滿等諸多民族文化體系中,均以“射”為基點,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內容,諸如禮儀、美術、製作、體育、詩歌以及歌舞等,這些傳統最終融匯成為一個領域寬廣、繽紛多彩的中華文化傳統項目。綜觀中國歷史發展,弓箭文化曾孕育了中華民族勇武精神,在中國所有的古代文化遺產中,沒有哪種文化形式像射箭一樣充滿了多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特徵。但在近現代由於社會的變遷和西方文化的大量進入,使得我國傳統弓箭文化發展處於瀕危狀態,古代的禮射今日鮮為人知,射學理論缺乏研究,寓射於教的教育形式已經消失,傳統射箭比賽只保留在部分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而在歷史上曾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等國,卻將我國傳統的弓箭文化傳承下來並加以發展。這不得不使人深思。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7、與時俱進

弓箭在冷兵器時代,大多數時候是作為一種捕獲獵物的工具,運用於戰爭則是一種必備的武器。在今天,火藥槍支發明後,弓箭的應用範圍已經很小了。但在現代競技體育中,弓箭文化仍有所保留,奧運會等重大綜合性比賽中都有射箭比賽,這也是對弓箭文化的一種傳承。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古代借用弓弦發射箭桿,發展到今天,改用燃料發射火箭。現代戰爭中,運用的各種攻防導彈,還有大推力的發射衛星和宇宙飛船的火箭,可以說是弓箭在今天的延續和創新了。

未來的火箭,不僅是戰術性武器,也可能是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裡的星球助推器,或者是星球的摧毀器了。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揮公精神

既然弓箭是揮公首創,所以揮公精神也是我們後輩應該學習和弘揚的。揮公精神博大精深,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探索首創精神

揮公由“觀弧星”而聯想到“創弓矢”,這裡面主要體現了探索首創精神。弓箭的發明成為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本質的民族屬性。在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科技創新是所有競爭中最偉大最根本的競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大眾創業”到“萬眾創新”,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從“中國2025”到“創新發展戰略”,探索創新必定會使我中華民族復興崛起,必定會使我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再創輝煌!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2、團結協作精神

《世本》載,“牟夷作矢,揮作弓”,這是說弓和箭不是一個人獨立的發明,而是多人團結協作的成果。發明後又以相互協作的態度和精神推廣使用了弓箭,才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

團結協作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傳承和弘揚揮公團結協作精神,早日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讓中華民族真正成為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優秀團隊。


3、迎難擔當精神

當有叛亂,揮公迎難而上,統帥大軍,協助黃帝,蕩平宇內,完成統一華夏重任。這種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於擔當,憂國憂民的精神,正是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得以繁衍強大的內在動力。

一代偉人,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鴻鵠之志,吹起了民族復興的號角,又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英雄氣概,力挽狂瀾,驅除一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建立了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新中國,雪百年恥辱,從此,中國人民終於真正站起來了。

而今,我們又力倡世界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將中國帶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以中央大國領導人的身份,引領世界潮流,帶動全世界共同發展。

而以上這些行為和創舉,正是和揮公精神中的迎難擔當精神一脈相承的。


4、國家忠孝精神

揮公輔佐黃帝治理天下而天下太平,這裡面也體現了揮公的忠孝精神。

傳承先祖忠孝精神,助力社會文明和諧。忠孝,就是對待國家和領袖像對待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一樣忠誠謙恭。一個人,為百姓祈福,為蒼生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也是孝。孝是一個準則,忠是一種責任。古往今來,忠者往往被委以重用,這樣才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孝者則家庭和睦,教子有方,深受鄉鄰尊敬和愛戴。忠孝精神的真諦,還在於“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對全天下的父母都及其和善,充滿愛心。忠是擔當責任,孝是言傳身教。

揮公精神,還可以挖掘出很多,方家之述備矣,這裡不再闡述。

張氏祖地河北清河之揮公


半得閣贊曰:

張弓搭箭射天狼,捕獵美食民安詳。

忠孝為本族興旺,扶正祛邪國邦昌。

團結協作知進退,克服困難敢擔當。

高山景行真表率,後輩仰止創輝煌。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屹立世界,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