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今天,当我们走在各大古迹景点,宫殿庙宇中,总能看见各种各样的石碑,碑下是一只乌龟样的动物,导游小姐姐会告诉我们,这种生物叫做赑屃(bixi,都是4声),也叫霸下,是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之一,有着龙头、龟背、鹰爪、蛇尾。因喜欢负重,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所以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赑屃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宋、金之前的赑屃与龟更为相似,而从元代开始,赑屃的形象开始有了龙的特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中国人对龟的喜爱和崇敬由来已久,这可能跟它长寿的特点和颇为佛系的性格有关。这种喜爱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7000年史前时代,到唐代掀起了一波崇龟的小高潮,比如人们将龟想象成传达上天旨意的使者,用龟甲进行占卜;使用龟形纹饰或以龟为形象的各类器物;高品级官员的印钮铸成龟形等等。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龟甲占卜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海昏侯玉质龟钮印章

而石碑,这种用来记功勒铭的物件,用龟作为基座,一是取其功绩永存之意,二大概是因为龟的外形上脊背平而广、重心低、能负重,综合考虑,龟作为石碑基座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彼时人们把这种龟形的碑座叫做“龟趺”。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龟趺实物是东汉的王舍人碑。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东汉的王舍人碑

三国两晋,由于禁碑令以及薄葬之风盛行,虽然实物龟趺石碑不多,但此时流行的陪葬谷仓罐上有很多龟趺碑碣出现。南北朝时期也发现了龟趺碑的遗迹。隋朝时出现了龟趺之制的官方记载。《隋书·礼仪志》有“三品已上立碑,螭首龟趺,趺高不得过九尺”。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正定开元寺出土唐末龟趺

宋李诫《营造法式》:“造赑屃鳌坐碑之制,其首为赑屃盘龙,下施鳌坐。……鳌坐:长倍碑身之广,其高四寸五分;驼峰广三寸。余作龟文造。”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类专业书籍。这里介绍的石碑底座的形象仍然是龟,只不过多了个名字叫“鳌坐”。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淇县出土宋代龟趺

在此之前,不论是龟趺还是鳌坐,龟的形象还是较为写实的。

但是从元代开始,民间有了“俗以纵妻淫行者为龟”的说法,龟开始慢慢带有贬义,自此人们对龟不再如神般信仰,承载功绩的龟趺也急于从龟的形象中脱离出来,因此元代以后的龟趺渐渐带上了神话色彩,有了新的形象,也有了新的名字——赑屃。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故宫赑屃

当然赑屃这个名字也不算新了,毕竟宋朝的《营造法式》就有了,而且还是条龙。那赑屃又是如何从龙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形象呢。

往前追溯,“赑屃”多见于各类诗词歌赋中,如东汉张衡《西京赋》有“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三国时薛综注“赑屃,作力之貌也”。西晋左思《吴都赋》也有“巨鳌赑屃,首冠灵山。大鹏缤翻,翼若垂天”。可见“赑屃”一词最早是形容很有力气的样子。

至于“赑屃”什么时候引申出龙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宋朝的时候,“赑屃”就已经作为龙了。

直到元代,龟的形象开始变化,继续将碑座叫做龟趺或者鳌坐也不是那么合适。再加上可能人们总是把赑屃和鳌连用,这样元代之后的龟趺有了龙的元素,而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明朝杨慎在《升庵集》中描述的龙九子之一的赑屃,就这样渐渐被各界人士接受,并成了定式。

王八驮石碑?真是因为桌子挡住了腿?

唐大秦景教流行碑螭首

最后的最后,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本文中有个bug,隋朝出现的龟趺之制中,石碑是“螭首龟趺”,所以说,石碑的碑首确是龙的形象,但是到了宋代,碑首的龙由螭变成了赑屃。那么螭去做什么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