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人51歲上山去住墓地,80歲都沒結婚,稱:人比鬼神更可怕

湖北老人51歲上山去住墓地,80歲都沒結婚,稱:人比鬼神更可怕

“我只建造一座小廟,在這座小廟裡,我供奉的,是人性。”——沈從文

華夏泱泱,廣袤的土地,孕育了各種各樣獨特的生靈,在湖北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住在古墓中30年,與墓地相伴,這一輩子都沒結婚。

古墓令人們最先聯想到的,無非就是金庸筆下的小龍女,他冷豔美麗、住在古墓中,修煉玉女心功,高冷美麗,與世隔絕,不曉人事,不像是有血有肉存活在世界上的人。古墓中的生活雖然在於小說中的描寫是驚奇,令人嚮往的,但是實際生活中必然能想象到不是那麼的美妙。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湖北老漢身為一個普通人,是如何在古墓中生活這麼多年了呢?他又是為何要進入到古墓中生活?

人心比鬼神更可怕

在古墓中生活,聽起來不可思議 ,但若孤身住在古墓在生活裡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 這種事實對本人來說意義重大,相信對這個世界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湖北老人51歲上山去住墓地,80歲都沒結婚,稱:人比鬼神更可怕

這是一個常見的悲劇,像是隻會發生在書中的故事,確實的發生在了現實生活中,

陶少堂,一位湖北武漢的新洲道觀油麻嶺嶺村的老人,向我們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

所有悲慘人生的開頭都是相似的,父母雙亡,年幼的孩子無法養活自己,慈善的爺爺將他領回去,收養在家中,才使得孩子沒有早早地就送掉了性命。我們都知道,孩子性格的形成,父母的呵護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如果失去父母的話,孩子的性格會走向極端。

出於活下去的生存本能,一部分孩子會變得十分的殘暴兇狠來掠奪生存資源保護自己,另一部分的孩子總會變得更加懦弱,不敢惹事,以此祈求活下去。如果這位老人當初選擇了蠻橫的生活,或許這個故事就是另一個樣子了,但是老人的性格十分軟弱,因為長期受到表兄弟的欺辱,在這種惡性循環下,變得更加軟弱可欺。

如果這真的是一個小說故事的話,現在就會從天而降,一個大善人教導這個可憐的孩子,給它一個溫暖的家,但是這不是通話,這是現實生活,慘遭生活和命運雙重毒打的陶少堂,

不僅沒有得到善意的救助,反而他的處境愈發艱難。

每每遭受凌辱,他的自我保護方式只能是越來越孤僻,遠離人群,期待這樣的人們就能把它遺忘,避免再次受到傷害。人們也確實把他遺忘了那些年村子裡分兩份土地,大家都不會想到這個受盡侮辱的孩子。

湖北老人51歲上山去住墓地,80歲都沒結婚,稱:人比鬼神更可怕

他只能在外飄蕩,如同孤魂野鬼。

莊稼人一生中其實只有兩件大事,成家立業。成家是不要想了,沒有姑娘願意嫁個傻子,他沒有錢,沒有權,沒有房,沒有地。

嫁給他,還要受白眼,受欺凌,另一件,立業更是遙遙無期,沒有親戚的幫襯,沒有弟兄的扶持,甚至連金錢和田地都沒有,心灰意冷的陶少堂十分失望,因為沒有家業的拖累,它也沒有什麼牽掛,於是他獨自漂泊,準備去外面試試運氣,闖出一番天地來,

湖北老人51歲上山去住墓地,80歲都沒結婚,稱:人比鬼神更可怕

然而錢哪裡是那麼好賺?在外的這些年,由於沒有學歷,從小營養不良,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力的力氣,陶少堂並沒有做出什麼來,十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孜然一身一貧如洗,無奈的他返回老家,才發現他的爺爺已經去世了,多年住的房子也已經被火燒燬,這個村莊與他已經在無干系,容不下他了,他只能在外飄蕩,如同孤魂野鬼。

守著古墓也可以孤獨終老

51歲那年,他在山上採藥草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幾座墓葬,正常人看到墓葬的第一反應都是覺得晦氣,要遠遠避開,但是對於一個遊蕩在山野間的孤魂野鬼來說,這個墓葬能給他提供庇護,能為他擋風避雨,他欣喜的去詢問了村裡的各家各戶,確定這些墓葬沒有主人。

這像是一個荒野求生故事,也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老人將他這些年拾荒收集到的東西陸陸續續地搬回墓葬。將它儘量佈置成一個舒適的家的樣子

為了給自己增加一些收入,也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他打了一口水井,種上許多果樹,養了一堆雞鴨鵝,還挖了一個大池塘,養了許多的魚,甚至還特別有詩情畫意的養了很多蜜蜂,春天到了,就帶他們到山上採蜜。

湖北老人51歲上山去住墓地,80歲都沒結婚,稱:人比鬼神更可怕

已經不需要的,是所謂婚姻的陪伴,他並不像其他的老人一樣害怕孤單,想要尋找伴侶,因為對於老人來說,

他一個人在山間住著,水的話就喝山泉水,吃的就是養的家禽和樹上山裡摘的果子,剩下的農產品還可以帶到山下去賣,換一點微薄的收入,滿足其他生活的需要。

在長達50年的灰暗人生中,是這座墓葬給了他第一段充滿希望的光亮的歲月,在這樣的情況下,孤獨終老並不令人害怕。

後來也有人逐漸瞭解到老人的情況,當地政府也上門向他提供幫助,幫他搬出墓葬,重新回到人群中生活,但是老人卻拒絕了,對他來說,前50年在人群中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和人打交道顯然是比和一座墓葬打交道困難的多,他曾說:不怕鬼神,因為人心比鬼神更可怕,他在這個古墓生活慣了,這也是他不願意成家的原因。

與其居無定所,憂心忡忡世界千變萬化,明日自己又該如何自處,不如干脆豁達開朗一些,不去計較得失,而人生也正是在一切雲淡風輕後,顯得自有一番樂趣。在外人看來,孤獨終老也許是此生潦倒所至,但是對於老人來說,卻是求之不得的幸福。

在看開一切後,這世間除了生死,哪一件又不是閒事呢?

文/竹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