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要把所有的夜歸還給星河,

把所有的春光歸還給疏疏籬落,

把所有的慵慵沉迷與不前,

歸還給過去的我。

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一瓶老酒,歷經時代變遷,

留下的是歲月的包漿和文化的氣息。

老酒,不分地域;

老酒,不分貴賤;

無論是大中國十七大名酒,

還是各霸一方的地方名酒,

都是時光留下的足跡,歷史留下的故事。

——時光不老,老酒永恆!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我們都愛旅行,但是您嘗試過通過一瓶老酒來展開旅途嗎?關於旅行,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一直都在路上。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旅行不僅僅只是從自己呆膩過的地方,到別人呆膩過的地方走走。旅程其實是一件挺累心的事情,未知因素太多。因此我們需要從老到的玩家們身上了解那些故事,並獲得經驗和愉悅。

身未動,心已遠,這一站醉美大湘西。醉美湘西,鐵血湘西,壯哉湘西!來吧,縱橫四海——

很多人都問我,在人生旅途中,為何格外偏愛湘西這片神秘和神奇的土地——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其實愛上這裡,是因為愛上這裡湘西人民的愛國熱情和鐵血軍魂。

1937年11月,困擾國民政府當局的湘西土匪響應號召投入抗日戰場。淞滬會戰靠落後武器在浙江與日軍血戰7晝夜,戰死3000多人。一夜間家家掛白幡,戶戶戴孝帕,滿城盡是孤兒寡婦。

這張照片合影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戰死疆場,沒有再看到自己兒女,也沒再見到自己爹孃。民族大義面前,他們選擇拋頭顱,灑熱血!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吉首,古屬辰州,地處武陵山脈,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山城,釀酒歷史悠久。

吉首市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峰巒險峻,山川秀美,溝壑縱橫,在古代有“武陵蠻地”和“五溪蠻地”之稱。

湘西有著優越的釀酒氣候,它位於東經109.10°~110.55°、北緯27.44~29.47°之間,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空氣溫潤,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降雨充沛。

湘西黃壤的鐵、鈣含量低,黏度適宜,持水性強,是生產窖泥的優質泥種。而且,湘西水資源很豐富,有“十丈一泉,百丈一井,千丈一瀑”的說法。

當地出產稻穀、玉米、紅薯,又有源自武陵源的龍、鳳、獸三眼古泉,這三眼泉水可謂吉首釀酒廠的鎮廠之寶。其水穿巖透穴,千年不竭,冬暖夏涼,甘美清爽,有“涼水醉人”之稱。其中龍泉出自圍繞吉首酒廠的金龜山的山腰,鳳泉自山腳巖洞中奔出,而獸泉自廠區的地面流出,水質甘冽,宜於釀酒。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宋史》載:“酒法荊湖之辰州,自春至秋醞戰,謂之小酒。臘釀蒸候夏而出,謂之大酒。”

《文獻通考》載:“辰州有咂酒。”清代乾、嘉時期,獸堂卡釀成的“燒酒”,曾被苗族起義領袖吳八月用以犒勞義民。

據考古發現,湘西地區的釀酒歷史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一點,通過在酉水流域的龍山縣裡耶戰國古城遺址、裡耶大板商代文化遺址和東漢古城遺址、魏家寨西漢古城遺址及古墓葬群、古丈縣河西鎮白鶴灣戰國楚墓群等遺址出土的大量酒器就可以得到佐證。

湘西是一片神秘而又神奇的樂土,這裡無酒不飛歌、無酒不起樂、無酒不擺舞,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由於湘西先民崇拜“洞神”,敬神必奉美酒,於是形成了厚重的民族洞窖文化,並在各類敬祭和儀典活動中,創制出了中國最早的“洞藏酒”。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得益於湘西天然的資源,境內居住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等少數民族歷來就善釀美酒,許多村寨都有自己的釀酒師傅,憑藉著傳自祖輩的絕活,釀製出一罈罈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酒。因此,湘西素有“醉鄉”之稱,而橫穿湘西的酉水則被稱為“酒河”。

湘西土家、苗、漢人民,歷來善於釀酒,且性格豪放,嗜酒出名。每當喜慶節日,接待賓朋戚友,常舉宴設席,以酒代茶,須一醉方休。這裡的民眾,以獨特的工藝,釀製了不少頗有特色的古老地方名酒。

一曰“滿花酒”,相傳編著《爾雅補註》的苗族作家舍人曾以此酒進貢漢王朝。

二曰“峝酒”,清光緒《湖南通志》載:“峝酒出永順”,清光緒《龍山縣誌》載:“峝酒,土人喜飲之”。

三曰“衛酒”,清光緒《永定縣(大庸市)鄉土志》載:“釀酒之法,合白酒、黃酒兩法為之,不剛不柔,中腎中聖。當時設衛,已著酒名曰衛酒。以縣城北門外井水釀者為上品,味厚性和,以養老延壽為宜”。

四曰“陳女酒”,據說湘西農戶生育女孩後,從出生之日起,逐年小罐置酒埋於地下,待女出閣之日用以宴賓,故名。其味醇和,香氣濃郁。

五曰“苞谷燒”,以玉米釀酒,遍及土家、苗、漢各家。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酒中窺美,酒中何美?自然之美,醞釀之美,人文之美,感觀之美,心悟之美。古往今來,酒裡江湖,酒外江山,酒啟人生,酒化藝術之人文典故不勝枚舉。

古人早已能借酒抒發情懷之美,陶淵明的釋然、李白的灑脫、蘇東坡的曠達、辛棄疾的激壯、李清照的婉約,無不體現酒與美學藝術的絲絲關聯。

時至今日,人們對酒的體會與欣賞早已經不單限於味覺,可以說,人們在這個領域的美學觀已從物質昇華到精神,甚至直達靈魂深處。

人近四十,不惑中年。杯中悟乾坤,老酒覓知己。時常回憶起湘泉酒的經典廣告語:“人生百年,難忘湘泉!”

陳年老酒總有著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記,它經歷了時間的沉澱,在它身上,你彷彿回到曾經的歲月,看到與回憶有關的一切,對時間的見證,對生命的敬畏。

陳年老酒經歷數十載的珍藏,汲取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存量稀少,而且不可再生,彌足珍貴。

“口之於味,各有嗜也。”喜歡酒鬼酒馥郁香,不用講什麼道理。馥郁香獨到的妙處,非酒道中人恐怕難以領略和體會。正所謂“馥郁多妙處,細品方能知”。

無論天地多大,無論征途多遠,無論腳步多累……

在人們的魂牽夢繞又或是心靈深處,只有家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他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你,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家鄉熟悉的味道。

因為湘酒,所以湖南,就比如“老湘泉”或“老酒鬼”——記憶中的味道!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曾經擔任過清代宮廷御酒廠顧問的郭布羅·潤騏對最優質的酒鬼酒的評價是:酒分陰陽剛柔,吉首酒廠生產的這種酒則屬陰柔型,恍如女性之美。

男人如茶,女人如酒。品鑑美酒的時候,你會覺得是在欣賞女人,而且是一個極清新、極美麗、極溫柔的女人,她不僅擁有賞心悅目的皮囊,更加擁有品質優良的內涵,與你肝膽相照,甘苦共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紅顏知己。

一笑媚生傾人國,二笑花落傾人城;

萬丈紅塵一杯酒,紅粉骷髏渡佳人!

但是今天咱們不說“湘泉”,也不說“酒鬼酒”,咱們來品鑑和欣賞“醉美大湘西”不為人知的巫蠱鬼神和落花洞女,品鑑和欣賞“醉美大湘西”的風流激情和五彩斑斕……

醉美大湘西,趣談湖湘少數民族酒俗——

湖南大湘西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福天寶地,自改土歸流伊始,苗族、土家、瑤(花瑤)、侗族、漢族等多民族和諧共居,尤其是在鐵血衛國、抗日護國戰爭中,少數民族兄弟和漢族同胞為了捍衛國家安全和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重大貢獻,從愛國主義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的全民熱播現象便可見一斑。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42度“天地人牌”一生情酒(小提琴造型),湖南湘西州天地人實業有限公司。該酒酒瓶造型為國內少見的小提琴造型,取用滴穿雙眼龍石之泉水,利用傳統秘法、純糧精華精心釀製。專為定情和款待親友而特製,一杯酒,一生情,誠為酒中珍品。

聚居在湘西大地和湘黔邊城的少數民族酒俗各有特色,湘北的土家族有“包穀酒”和“砸酒”,湘西的苗族有“迎客酒”和“牛角酒”,湘南的花瑤有“姑娘酒”和“花簞酒”,侗族有“洗臉酒”和“離婚酒”……

這些不同民族的酒俗和風味,構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湘西多民族酒文化,令人神往。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6年52度“湘泉牌”湘花酒(中國湖南湘泉集團有限公司),採用世代相傳的傳統工藝釀造,是當地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四月八”、“趕秋節”和喜宴賓客的必用佳釀。

首先來說說湘北土家族的“包穀酒”和“砸酒”。

比如筆者的家鄉,湘北石門縣壺瓶大山裡的土家族特別的好客,親朋好友到家,總是殷勤款待,進門喝茶飲酒是免不了的,但待客茶酒都有講究:

貴客長輩來家要奉上細茶,稀客遠客來請吃雞蛋茶,老情人來了吃紅糖茶,俗客常客來了吃老蔭茶;正月待客一晚米兒茶,六七月待客一碗甜酒衝蛋;九十月來客奉上包穀酒或苦蕎酒,一般是土家人用玉米、苦蕎自釀的燒酒,度數不是特別高,加上蜂蜜,清醇甘美,容易進口,口感適宜,經常不知不覺就醉了。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2009年52度“湘泉牌”龍蛋酒(湖南湘泉酒業有限公司),2009年生產的小批量次高端龍蛋酒,該酒包裝高端大氣上檔次,造型獨特古樸,蛋中孵化一條小龍,文化氣息吉祥深厚,並榮獲國家專利。酒質對標內參,並更具陳年老熟悠長,現存世不會超過千件,具備一瓶高端陳年老酒所備的標準,深值自飲、發燒友品鑑、送禮和收藏。

土家族的“咂酒”則是一種特別有趣的風俗。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咂酒,一般是用糯米,或者玉米、高粱、小麥釀成美酒裝入壇內,儲藏一年或數年,味道香醇濃郁,飲用時用涼井水沖泡,酒度較低,也不易醉人。

每逢盛大節日,或者山寨來了貴客,由族裡的長輩宣佈開啟“咂酒儀式”。在眾人其樂融融的聚會上,一個酒罈擺在地上,酒罈內裝滿了酒水,把很多竹管插入酒罈內,眾人拿著竹管一起吸允,名曰“咂酒”。

邊咂酒,在旋律優美的“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歌聲中,邊跳起土家擺手舞,說說笑笑,用來招待遠方尊貴來客,也為了驅除旅途疲勞,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讓朋友們耳目一新。

土家族的“砸酒”令人妙趣橫生,湘西苗族的“迎客酒”更加令人流連忘返和如痴如醉。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6年54度“苗魂牌”苗魂酒(湘西苗魂酒業有限公司),苗魂酒酒瓶以苗族人民捕魚捉蝦的小竹簍為原型,紅色喜慶的苗魂酒標和瓶頸紅絲帶相得益彰,令人情不自禁想起歌唱家宋祖英的歡快歌曲《小揹簍》。

湖南境內的苗族,主要聚集在湘西、懷化、邵陽等地,人口約150萬。相傳是“蚩尤大帝”的後裔,由秦漢時期的“盤胍蠻”發展演變而來。

苗家是個好客的民族。到苗家作客,都會特別大方的捧出珍藏的美酒,以酒相待,盛情似酒。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這裡則隆重介紹苗家“迎客酒”,這是一系列苗家待客酒俗的總稱,分為“攔門酒、進門酒、敬客酒、送客酒和出寨酒”等風俗。

苗寨的風光迷人,前面有水,後面有山,走在青石板路上,快到村寨,便有人提著酒壺,拿著酒碗等著客人,並載歌載舞用當地苗語唱了起來:“喜聞客人進寨來,今日攔道把酒篩,客人喝了這碗酒,包你添喜又添財。”客人接過酒碗,一飲而盡。這就是攔門酒。

跨進苗家的門檻,主人又會笑臉相迎,端出酒來,這叫進門酒。並且規定,跨一道門檻,喝一杯酒;跨二道門檻,喝二杯;跨三道門檻,喝三杯酒。直喝得你心熱臉紅,心花怒放,心曠神怡,心醉神迷。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53度湘“筒車鬼牌”筒車鬼禮盒套裝(中國湖南湘西吉首湘福釀酒總廠)。傳說遠古時,苗王每逢“鬼節”,需美酒祭祖。一日派釀酒師,尋覓佳泉,至獅子山,見其泉清澈照人,嘗之,沁人心脾。但泉深洞悠,取之不便,釀酒師便用竹筒自制力一座巨大水車後,釀出美酒。苗王飲之,大為讚賞,封之為“筒車鬼酒”。

吃飯了,又要喝敬客酒。苗家主人會拿出酸魚、酸肉、酸筍、酸菜,以豐富的宴席招待。敬客酒一敬就是兩杯,寓意客人進寨好事成雙、幸福吉祥。主人和苗家阿妹們亮起嗓子,唱起敬酒歌:“樹上喜鵲叫喳喳,今日客人到苗家。苗家有酒任你飲,不要說什麼客氣話。”

客人告辭了,主人和阿妹們又拿起酒壺向客人敬酒,這叫送客酒。送到寨門,又要喝酒,叫做出寨酒。主人唱到:“山不轉呀路呀轉,下次轉到寨門前。進門再喝俺的酒,保你一路好平安。”

走出寨門,幹了出寨酒,苗家同胞的心意全在酒中了。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苗家同胞,迎接客人另有一種古老而尊貴的儀式,那就是苗族“牛角酒”。一般選擇一種形體美觀的水牛角,用小刀將牛角內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紋圖案,然後塗漆上彩,有的還需鑲金嵌銀,製作相當考究。

當尊貴的客人來到寨子,穿金戴銀、衣著華麗的苗家姑娘,便舉起牛角敬酒,有的地方還在客人胸前掛兩三隻紫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

牛角酒,多為苗家自釀的米酒,醇香可口,營養豐富。尤其是盛夏,喝上一杯井水涼鎮的米酒,解渴消暑,痛快怡人。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4年50度“湘泉牌”神鼓酒(4000ml),湖南省湘西湘泉酒總廠(繁體)。其瓶型及包裝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喬加強先生作品,採用獨具特色的鼓形瓶型,所謂“神鼓”,即為當地少數民族祈天敬神的神聖之鼓。該酒在世代相傳的傳統釀造工藝基礎上改良而成,是當地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四月八”、“趕秋節”和喜宴賓客的必用佳釀。

說罷土家族和苗族的有趣風俗,現在說說瑤族和侗族。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8年52度“山酒王牌”特製山酒王酒,中國湖南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山神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來自湘西花垣縣的一款特色老酒,其獨特的瓶型引起酒友們的爭議和笑談,個人以為與其說是酒壺,不如說是一枚生命“種子”。

湖南湘西的瑤族屬於“花瑤”,和其他地區衣著素雅的“白瑤”不同,以衣著豔麗著稱。咱們湖南的瑤家有種“姑娘酒”,是瑤家少女未出閨時候釀造的,用的酒釀子(酒麴)是祖傳的,而且只傳給女兒,不傳給男子。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姑娘酒”釀出的酒顏色如同少女紅潤的臉龐,味道醇正,一個少女只能在她成年後到婚前的這段時間釀造,因此,酒也像少女的愛情一樣珍貴。

少女們釀好了姑娘酒,就偷偷的把酒藏起來,然後等待心儀的小夥子們來找酒。如果那位小夥子入了姑娘的眼,就暗示於他,小夥子則很快地找到了姑娘,在姑娘的暗示下找到姑娘酒,二人的婚事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這就像是在一千多年前的晉代,從前的紹興人,誰家生了孩子都會埋一罈米釀的酒埋於地下,任時光匆匆,酒自在陶壇裡沉澱著,越久越好喝。

待得女兒出嫁,取出的那壇酒就叫“女兒紅”。女兒紅裡藏著父母對女兒深切的愛!

花瑤的“姑娘酒”亦是把愛藏在酒裡,讓時間來證明愛情的濃度。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8年54度土家年酒(保靖縣酒廠)。湘西的地方小酒最大的特色就是百花齊放各式各樣的瓶型,比如這瓶酒,即是竹節的造型,整體瓶型又含蓄反映出男性生殖圖騰的生殖崇拜。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拾柴刀行,又恐驚著動人的山鬼。

雨打蕉葉,鞋上落了只去年的蟬蛻。

結藤而上,雲端上的嘲笑聲來自猴兒的嘴。

經閒多年,腐葉下的陶範積著舊舊的灰。

鴻落冬原,白雪把爪印視作累贅。

望天一眼,雲煙消散如雲煙。

砍柴為籬,種三株桃樹。

擷禾為米,再釀兩甕清酒淡如水。

摘花捻汁,把新婦的眉心染醉。

爆竹聲聲,舊屋新啼不曾覺累。

小鹿呦呦,喚小丫剪幾枝梅熱兩壺酒。

記當年青梅竹馬,誰人能忍棄杯?

——摘錄《間客》作者:貓膩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湘西的瑤家還有一種“瓜簞酒”,則是瑤族宴客的佳品。

瓜簞酒,是把碎包穀米,旱禾米和紅薯絲混在一起煮成酒飯,然後將八月十五從山上採來的中草藥碾製成特種酒麴藥粉,撒佈在酒飯上,攪拌酒藥後即盛入大缸裡,壓實,繼而在酒飯中開小碗口大的酒井,加蓋保溫。幾天後,即見酒井中酒水如泉,酒香撲鼻。

當瑤家的盛大活動,需要飲用時,從壇中取出,拿開水浸泡,再用葫蘆瓢(即瓜簞)連液帶糟舀出,即可飲食。斟這種酒,非用瓜簞不可,因此稱之為“瓜簞酒”。

在瑤家品嚐瓜簞酒,風情特別。可聽的瑤家長者“苦年,苦年,再來一瓜簞”的勸酒聲。意即“好酒,好酒,再來一碗”。在瑤家長者和阿妹的勸酒聲中,筆者經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往開來再幹杯。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最後說道侗族的“離婚酒”和“洗臉酒”,是不是特別奇怪的酒名,且讓十三少為您一一道來。

侗族是一個特別寬厚的民族,即使男女婚後感情不合,實難相處。如一方提出離婚,另一方也會寬容對待,而不會因離婚斷恩結仇。只要提出離婚的一方主辦一桌豐盛的離婚酒宴,就能好聚好散。

離婚這天,要求離婚的一方備辦酒席,要求本族老人參加。首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離婚雙方勸合,這種勸合滲透著侗族人民的道德觀念,雙方的父母也把勸慰和希望講完。

隨後,離婚者雙方互敬“離別酒”,唱起來深情的《離別歌》。

男唱:“歌未出口淚先流,請妹捫心細思量。想當初,千言萬語誓願結成雙。那知道,妹妹半路忍心丟我郎。哥像黃昏的日頭下了山樑,妹像十五的月亮升到天上。日頭月亮難相會,我倆難得今世再共火塘……”

女唱:“聽哥說來妹心酸,妹的良心如刀剮。留也難來分也難,妹妹出門淚漣漣。丟兒丟女丟了伴,心中好像吃黃連。請郎原諒妹之過,我倆仍然像糯米粑粑緊相連……”

雙方離婚了,難免想著對方的好,內心裡充滿著眷戀和不捨,矛盾的心理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是酸?是辣?是愁?是苦?

懂禮儀性溫婉的侗族人,還有一種叫“洗臉酒”的民間習俗。

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人做出嚴重損害他人名譽,或者侮辱他人人格的事情,肇事者知錯後,必須向受害者送酒禮以示歉意,一般向受害者送酒、米、肉各數斤,並當場賠禮道歉,為受害者恢復名譽,使受害者“臉面增光”,俗稱“洗臉酒”。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8年54度特製壽辰酒(內供·非賣品),湖南湘泉集團吉首湘霸酒業有限公司。收購湘霸酒業後的特製產品,2680ml巨無霸青瓷蓮花瓶型,雅緻清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給予該酒極大的吉祥寓意,是當地少數民族長者壽誕和喜宴賓客的必用佳釀。

湘西少數名族的酒俗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三言兩語或幾篇文章可以介紹齊全的,除了以上的這些典型風俗,土家族還有“茅宴酒”、“上樑酒”;苗家還有“牛王節酒”、“殺豬宴”;侗族還有“黑糊酒”、“竹道酒”等等。

如今,千百年過去,只有沉默的大山知道這些湘西兒女全部的故事。昔日四處奔波為苦的族人們在山裡山外尋找著自己的歸宿。女人們戴著荷葉襯花、鳳冠銀盆,穿著無領的繡花衣裳,轉動著古老的紡車;男人們結著綁腿,吹著山中的木葉調,用筒車澆灌田地。他們在山川河流之中男耕女織,辛勤勞作,自然的野性和純善的天性一起,渾然天成。

“歌鼟鴻古,曲變竹枝,詠風土,陳古漬,聲綽約,流漫,曠達。”這是記載在《靖州縣鄉土志》中的一段話。

這些酒俗和文化便構成了精彩紛呈的大湘西,醉美在湘西。

湘楚文明敬鬼神,巫鬼文化釀酒神——

湘西地處武陵腹地,山勢崢嶸,水流決決,山川相繆,鬱乎蒼蒼,位於全球唯一的白酒釀造黃金緯度北緯30°。

同時湘西還擁有全國罕見、神奇的“三個自然帶”——氣候上的微生物發酵帶、水質及土壤中的富硒帶和植物群落的亞麻酸帶,由此孕育的水源,植被,土壤和山脈形成了一個奇妙之境,這些都成為了釀造高品質白酒的天然環境。

湘西除了擁有不可複製的地理環境,更加擁有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8年52度“醉鄉牌”酒寶酒,湖南湘西古丈醉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古丈縣)。該酒除了頗具特色的陶罐瓶型,還創造性的採用了“氣塞”輔助密封存儲技術。該酒來自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故鄉湘西古丈,“酒寶酒”為湘西酒中之上品,傳說明永樂年間,土司遍尋酒中精品祭祖酬神,得世居猛洞河岸蘭溪山泉一李姓老者敬獻佳釀,飲後心曠神怡,譽為“酒中之酒”,“酒寶酒”是也。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53度“醉鄉牌”酒聖酒。湖南湘西吉首醉鄉酒廠(古丈縣)。該酒瓶型為頗具特色的仿古鼎陶罐瓶型,來自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故鄉湘西古丈,“酒聖酒”沿襲了“酒寶酒”的傳統釀造工藝,譽為“酒中之酒”,“酒中之聖”是也。

湘西史稱“千年醉鄉”,而湘西的母親河——酉水,是華夏大地唯一以酒命名的河流。

苗族土家族有上百種祖先傳下來的酒風酒俗,祭司們以酒通靈,以酒示尊,以酒開路,從而達到人神溝通的神秘境界。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53度“酒神牌”酒神酒(一斤裝),中國湖南湘西酒神釀造有限公司。呂洞山泉釀美酒,瓊漿玉液醉八仙。此酒因呂洞賓等八仙醉飲而得名“酒神”,是湘西土家苗漢人民傳統特製佳釀。它以呂洞山甘泉,古制酒藥曲,獨特民間工藝製作,多年地窖陳釀而成。酒液澄清,入口柔潤芳香,落喉純正爽淨,回味悠久,乃酒中珍品。

苗族巫師的《酒歌》中還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母親當家的年代(母系氏族社會),“明農”母親帶了很多姐妹姑嫂去扯苞穀草,叫“爸卡”煮苞谷飯送到山坡上做中餐。“爸卡”在半路上摔了跤,將苞谷飯倒了一些。他怕遭到“明農”的責罵,便用黃茅草蓋了起來。過來兩天,“明農”從這裡路過,聞到一股香味,便發現了最早的酒。

這裡有著多神崇拜,諸物有靈,處處皆神的原始宗教觀,而正是這種樸素的宗教觀一直影響著湘西的方方面面,教湘西人熱愛自然,崇尚生命的自由。

重諾言,輕生死;敬神鬼,遠小人;雄強仗義,快意人生,這也是湘西名酒酒鬼酒獨步天下的文化基因。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53度“拐神牌”拐神酒(中國湖南湘西酒神釀造有限公司)。“拐神”即八仙之“鐵柺李”是也,該酒沿襲了酒神酒的一貫風格,暴烈豪放,葫蘆瓶型,由八仙醉飲而得名,是湘西土家苗漢人民傳統特製佳釀。以呂洞山甘泉,古制酒藥曲,獨特民間工藝製作,多年地窖陳釀而成。

湘楚古文化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巫鬼文化”色彩濃厚,尤其是在湘西,這裡是湘楚古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地方,巫鬼文化氛圍濃厚,鬼神崇拜和道家因果的觀念深積於民間。

童年記憶裡最為深刻最為難忘的,恐怕就是農忙季節,大人們在農村火坑旁邊閒聊鬼神故事的場景。什麼“苗女下盅、湘西趕屍、落花洞女、祝由治病”的傳說,那時候又是害怕,聽起來又特別過癮。

家裡的老輩人們常常一臉嚴肅的告誡我們要有敬畏之心:“舉頭三尺有神靈”。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53度湘霸王酒禮盒套裝(湖南吉首湘霸酒廠)。該酒採用優質糯高粱、糯米、小麥為原料,以湘西雅溪龍井泉水為釀造用水,繼傳統工藝釀製,儲藏3年以上,精心勾兌而成的優質大麴酒。

在人們心目中,鬼神通常都具有超人的力量。這一點也許整個中國民間都有這樣的意識。所以我們的成語中就有“鬼神莫測、鬼斧神工、神通廣大、神出鬼沒”等,這都是認為鬼神具有超乎凡人的神奇本領。

鬼神文化雖然在中國民間具有存在的普遍性,但是從歷史上來看,湘楚大地卻曾經是巫鬼文化最發達,而且現今也保持最完整的地方。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7年54度“楚霸牌”楚霸酒(湖南省吉首市楚霸釀酒廠)。為紀念霸王項羽特製,該酒採用優質糯高粱、糯米、小麥為原料,以湘西當地泉水為釀造用水,繼傳統工藝釀製,儲藏3年以上,精心勾兌而成的優質大麴酒。

因為考慮到很多讀者朋友的興趣,擯除迷信的元素,在這裡從科學的角度,特別揭秘一下“湘西趕屍”的傳說。

湘西趕屍的真相其實是一場盈利性質的騙局。

一個比較準確的說法是,趕屍匠受僱傭後,把客死異鄉的亡人找到偷偷肢解,塗抹苗人特製的防腐草藥,讓徒弟假裝行屍,用揹簍揹著亡人肢體夜間行走,趕屍匠頭前帶路,遇到遠處有人,便搖起招魂鈴唸唸有詞,示意生人迴避,以免被人看出破綻。人們出於忌諱死人都會盡量躲遠。

回鄉後,在禁止死者家屬觀看的條件下,趕屍匠秘密以稻草填充殮服,再將亡人頭與四肢拼接好放入棺內,最後讓家屬看最後一眼馬上封棺,業務完成。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9年54度酒霸酒(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酒霸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湘霸酒發掘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湖南湘西,此次高山連綿,山泉甘美,有史以來土家、苗族人民取此地的山泉釀酒,供奉土司,並作貢品為帝王享用。旭楊為此酒書:“英雄俠客肝膽相照,漁夫樵子暢談古今。”

湘西趕屍另有一種套路,解放初期仍有人利用趕屍運輸鴉片,把屍體內臟清空,加以防腐處理,將鴉片煙土裝入屍體腹腔縫合,左右衣袖各穿入一根竹竿,固定於手臂,由兩人前後抬著前行,竹竿顫抖,遠看彷彿屍體蹦跳行走。由此可躲避關卡哨兵盤查。

以上說法均來自真實檔案,有多重案件被解放初期駐湘西地區人民解放軍查獲破解。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5年54度“烏龍山牌”烏龍山酒(湘西自治州龍山釀酒總廠)。看到這瓶酒就想起兒時看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湘西老酒之中最具“匪氣”和“豪氣”的一款美酒。

由於湘楚民間古老鬼神文化的深層積澱,人們對鬼神的超凡本領有著無限膜拜,因此,回頭看看從小作坊向工業化時代邁進的湘西地區的釀酒歷程,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許多的“鬼神”之名。

如湘西地區一度盛行的“酒鬼、筒車鬼、酒魁、酒神、酒聖、拐神、酒魂、苗魂、屈魂、燕魂”;岳陽地區還有“八仙酒、呂仙醉酒、君山不死酒(亦稱仙酒)”;常德地區的“崔婆酒、龍王酒”等。這類酒名突出的反映了湖湘民族文化中巫鬼文化觀念深入,對鬼神崇拜的民間文化特徵。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現代湘西人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經並不真正很迷信,尤其是給酒產品命名,亦是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傳統釀酒技藝而已,並非自己一定盲目相信鬼神。

因為湘西地區民間鬼神文化氛圍濃厚,因此,以“鬼”和“神”來命名,只是借“鬼”和“神”的超凡來表示自己的產品具備一種極不尋常的特色和境界而已。

神秘湘西,只所以神秘,除了風光秀美的山川,美麗動人的傳說,亦和這裡民間鬼神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相契合。以“鬼”和“神”來命名當地名酒,使產品易於達到讓顧客入迷或崇拜進而接受的目的。

神秘湘西的神秘老酒,於湘楚浪漫主義的古文化,特別是巫鬼文化的聯繫是分不開的。

煮一壺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品味湘西美酒,熱愛這方熱土。

文化臻考:裡耶秦簡和走馬樓吳簡——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2002年,湘西州龍山縣裡耶鎮的一口古井中出土了3.7萬餘片秦簡,數量超過了當時國內出土秦簡的總和。裡耶秦簡皆為墨書,書體類似篆書過度到隸書的形態。

中國古代正史中關於秦朝的記錄不足千字,而裡耶秦簡卻用近20萬字描繪了三萬七千多個“秦朝時光”。

裡耶秦簡一簡一事,內容包括政令、往來公文、司法文書、吏員名籍、物資(含罰沒財產)登記和轉運、里程書等,為研究秦朝歷史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裡耶秦簡多為杉、松木質,長度在23釐米左右,寬度不一,書寫後再編聯成冊。這批簡牘是當時官署的檔案,其中有民族事務的記載,如“越人以城邑反蠻”;還有算術乘法口訣,如“九九八十一”、“二半而一”等;還有關於通郵的記載,如“遷陵以郵行洞庭”等。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里耶秦簡《九九乘法口訣表》木牘。

九九乘法表共有3枚秦簡。比如,每枚木牘上豎行的數字連起來就是一個乘法運算,更為驚奇的是,還涵蓋了二半而一這樣的分數運算,比如出現了二乘以二分之一等於一。

現代人在用數字時,對於重複出現會用“兩點”代替,2200多年前秦朝已經實行了這樣的模式,比如九九八十一,秦簡上就用九:八十一。

說明早在秦朝,中國人就已熟練掌握乘法交換律,並把它用於社會生活所需的各種計數中。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2006年52度“秦井牌”秦井酒(湖南湘西自治州秦簡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來自湖南保靖縣的一款歷史文化名酒,因在裡耶秦代古井挖掘出珍貴秦簡而得名,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為原料,借鑑五糧液釀造工藝,結合本地傳統特色精心釀製的優質名酒。其瓶型、包裝、文字均以裡耶秦簡、秦朝古城牆和古建築特色為參考,蘊含深厚歷史底蘊,值得把玩收藏。

秦簡裡還發現了我國最早的書信實物,其中一枚寫有“遷陵以郵行洞庭”7個古隸文字,相當於現在所使用的郵籤。

這枚簡上的“酉陽丞印”就是當時人們在發送信函時用膠泥蓋在封口上的一個印記,相當於今天使用的密封條。這是當時官方傳遞信函所必須的一個程序,能夠保證郵件安全送達目的地。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郵差記錄。

從裡耶秦簡中發現,秦朝官吏上班作息時間是“朝七晚五”。

在這些秦簡中,對官吏的考核都有嚴格的一套規定,比如官吏上班是早上7點,下午5點下班。

秦帝國通過對地方郡縣的嚴密管理來實現對國家的治理,怎麼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工作內容與運作模式是全國郡縣行政辦公的典型代表。

另在長沙走馬樓發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國吳簡14萬餘片。這裡是我國一次性出土簡牘最多的地方。

長沙走馬樓吳簡用竹和杉木製成,字體中隸中帶楷,用毛筆書寫。其內容包括賦稅、戶籍、錢糧出入、書信等,涉及社會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對研究三國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長沙市天心閣附近的長沙簡牘博物館,則是長沙市簡牘參觀和研究的基地。

只要想起這一生中最開心的事,雪花、梅花和松枝便落滿了南山南——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迎著山谷凌冽的北風,點頭哈腰的叢林,偶遇田埂上村莊裡逃學的孩子、奔跑的狗、警惕的野貓,出嫁的笑著流淚的新娘、寨門前秧歌隊圍著跳舞的獅子、飄逸的鼓、還有寨里長者奉上的三大碗酒、套拉著麻花辮子的鄰家女孩、夜幕降臨時候屋頂上反射白光的積雪、朱漆大門立柱上的紅豔豔的春聯、高聳柴垛上曬乾的橘子皮和紅豔豔的紅辣椒、抽菸的喝酒的打牌的打架的罵孃的男人們、載歌載舞的婆姨和大嬸們、一身白衣如雪的哭泣的回孃家上墳的閨女、村頭的哼著古老情歌的快活的老人們……忍不住回憶起湘西醉鄉的那些幸福時光!

酒中窺美,溫克醉美——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在這個容易觸摸靈感的小鎮,走在兒時記憶中青石板路的旋律上,朦朧淺醉,皎月半彎,花開半開,溫克醉美。在老酒情懷和湘酒記憶中感受人間的美好——

我把老酒當戀人,品嚐中國白酒,非飲白開,亦非暢飲可樂這般暴斂饕餮。真正的品酒,乃是心靈與酒魂的對話,縱觀四海八荒,盪滌世事浮塵。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注:1995年53度永順縣猛洞河酒(湖南省永順縣酒廠)。猛洞河旅遊標誌產品,其特殊瓶型亦是對猛洞河獨特風光最好的宣傳。

該酒是歷史名酒之一,採用“天下第一漂”猛洞河優質礦泉水和優質高粱、糯米精心釀造而成。源於清光緒年間,著名學者探花景元曾題“山青海岸”而馳名。

耳觀鼻,鼻觀心,心觀定,定觀音。乃至心如止水,六脈調和。一杯美酒在手,猶如紅袖添香,花前月下,輕捧美人臉頰,欣賞眉目如畫。望色、聞香(香型)、觀體(酒體)、賞花(酒花)、咂味(口感)……

此種有真味,“眼耳鼻舌身意”不一而足。細細品鑑,有如與一生知己相遇、相知、相信、傾心。

乃至微醺半醉之餘,有點輕鬆放縱的快樂,同時保留一份底線清醒;既能品鑑美酒知味,又不失雅度和儀態;酒止微醺,微醺亦成章。今夜截至278650,在美酒知味和墨香文字中輾轉反側,一杯難眠。 (吉祥十三少行走王村散記)

純糧釀造還是酒精勾兌,聞一聞酒廠空氣的酒糟味兒吧——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從國家的相關數據可以推斷,中國白酒有80%以上都是食用酒精勾兌的。並不是全部的純糧/固態白酒。

許多的酒廠也都是弄幾個釀造的班組,衣著古色古香的工服,在哪兒給遊客做做樣子。其他的酒都是用食用酒精來勾兌的。一個班組每天的產量總是有限的。但是很多酒廠的銷量是這個手工班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那些抱著便宜又能喝到純糧白酒的人。那就像中獎一樣。不容易。因為白酒的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非常非常的高。兩元錢的酒包裝一下。賣成二三十元,這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是自己烤基酒,一個產量很大的酒廠一定是會有酒糟味兒的,比如遊客們在茅臺鎮常常聞到的那個酒香味,據說酒量不好的人,一下飛機到了茅臺鎮都會容易醉。一般來說產量很大的酒廠都是白班夜班連軸轉,不管什麼時候都能看見酒糟聞見酒香。

像民間常見的小作坊、小酒廠一般只能是白天烤酒,晚上休息,只能早上出酒的那段時間聞見酒香味,酒糟出來是會被被人拉去喂牲口的。

很多朋友比較疑惑的產量很大沒有酒糟味兒,應該是在外邊拉基酒回去勾調的不冒煙兒的酒廠。

前兩年很多這樣的酒廠,特別是我知道的山東那邊,貴州這邊很多原漿酒都是被他們收購拉過去,這樣他們節省很多物力,拉過去直接勾調然後放會兒上線罐裝出貨。

遺憾的是,現在的很多酒廠我覺得應該是屬於這類。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耕耘心聲:就如同茫茫沙漠中騎著駱駝尋找綠洲的旅人,又如同幽山峽谷中探索仙境的行者……為此放棄了大部分的娛樂和喧囂,從年初構思著筆不覺300多個日夜辛勤筆耕,今日悄然一瞥,居然已經完成1580頁32萬7323多字……

一路逐筆到現在,深刻體會到所謂潛力,便如同爐子上的煮茶壺,越煮越香。無論未來結局如何,此生亦給自己有所交代,欣慰足矣!

人生真的很奇怪,也很現實!

你要做一件事情,會有人潑冷水。

你做成了一件事情,會有人唱反調。

你做好了一件事情,會有人說你靠運氣。碌碌無為者最安全,無所事事者愛嘲笑。

前面風景很好看,我們要做的,就是埋頭趕路,把嘲笑和質疑丟在風裡。

好朋友說的沒錯,才華這種東西,真的是用進廢退,越忙越創作就會越有靈感,越空越閒就會越感空虛。

比如寫作策劃這類東西都是越寫越有感覺,而不是端杯咖啡在屋裡踱來踱去心想有靈感了再動筆,那隻會浪費咖啡罷了。

在創作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在寫作中尋找寫作的快感。靈感不是想出來的,而是逼出來的。每天把手放在鍵盤上,打啊打啊,就把文章寫出來了……

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慢煮生活》(汪曾祺)

水墨風土話湘西州

作者:劉鵬,系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品酒師,酒文化專欄作家,老酒文化傳道者,白酒分析師,著名美酒收藏家。湖南省酒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酒類行業協會聯盟常務理事。湖南省首屆“湘酒記憶·醉美湖南”陳年老酒文化展暨湘酒文化論壇發起人(曾任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價格評估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委員)

注:本文為原創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個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