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十八:"爸爸,我的手艺怎么样?"四岁的儿子一脸嘚瑟的问

故事十八:


过了小年,轻松下来,出差多日,中午,赶着饭点,回到家。

"爸爸,你回来了"儿子跑过来抱着我的大腿

揉了揉他的脑袋,举了个"高高",去洗了吧脸,在沙发坐下。

"爸爸,您喝杯水,歇歇,咱俩吃饭"

"俺妈不回来吃了,加班"

"没人做饭,林林,咱俩出去吃吧"

"爸爸,我已经做熟了"

我用疑问的眼神看着儿子,宛若看着一个外星人。

"来,爸爸,吃饭",带着疑问,坐到饭桌前。

"爸爸,我的手艺怎么样?",四岁的儿子一脸嘚瑟的问

看着粗细不匀的菜,尝着齁咸齁咸的土豆丝,喝了口水,对儿子伸了伸大拇指,以示赞叹。

长的了,儿子。一阵感叹,思绪万千。

前文已讲过,九四年发生了好多事,最大是事,就是花了五千元集资,分到了一个小套间,儿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开始自理了。

大家可能对我花五千元钱分房没有概念,我给大家说一下当时的收入与物价。

九四年,还是福利分房,不过,已经有了商品房,买一个八十平方米的套三房,根据楼层好坏,均价估计在四万元上下,地角好的,也就五万左右。合计每平米单价在伍佰元左右。我当时的月工资,不到三百元(因为发表的论文比较多,外加有科研奖,所以,我是九六年的中级职称,比一般人早),九七年兑现了职称工资,也不过600元左右,因为当时发了工资,去买了一件回园牌长到膝盖的羽绒服,还剩下好几块钱。再加上孩子身体不健康,给医院贡献了不少钱,所以,攒五千元,真的不容易。幸好有同事帮忙借了一千元。年代的时候,给人家干活的公司发了一点奖金,才填上饥荒。媳妇到现在还感激当时借给我钱的同事,真的,当时敢把这样一笔钱借给咱,不容易,因为,那是一个工薪家庭一年的积蓄(媳妇工资低,才一百元出头),两家到现在关系还很好,人不能忘本啊。

当时的生活用品很便宜,买菜都是这样说:

"黄瓜多少钱"

"两毛"

"贵了!便宜点"

"要多少"

"三斤"

"一毛八"

那个时候去菜市场,兜里装上5块钱,能买回一大堆菜,够吃好几天。

呵呵,不说了,说正题。

到了年底,格外忙。我要去干活的公司述职,还要配合各个大区经理去市场服务,搞促销,基本上不回家。而媳妇单位也忙,每天要加班到深夜,只留儿子一个人在家看家,想想,也挺可怜的。

有一天,媳妇又加班,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前几篇说过,九四年底,托了不少关系,家里好不容易装上了电话),让儿子自己吃点饼干先垫吧一下,等她回家再做饭。儿子答应了,媳妇就开始加班了。

大约晚上八点钟,媳妇接到了她大姐的电话,在电话里,吼了媳妇一顿,媳妇连忙收拾材料,跟领导请了个假,赶回家中。

原来,儿子一人在家,啃了两页饼干后,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等他妈妈。等的时间长了,又饥又冷(没有暖气,儿子又不会生炉子,现在又是年底),实在饿极了,就到厨房里去拿饭吃。当时,中午,媳妇做了排骨,吃完以后,剩下的放在饭厨顶格里面,儿子想去够块肉吃,就搬了个小板凳垫着脚去够,当时儿子长得瘦小,好不容易够到,一扳,肉汤扣了一头,接着就摔倒在地上。肉没吃的,还撒了一身,委屈可想而知。

恰巧,媳妇她大姐打电话给媳妇,儿子一接,就带了哭腔。哽哽咽咽的把过程跟他大姨一说,他大姨连忙安慰儿子,让儿子脱了衣服,回床上躺着,并说给他妈打电话,让他妈赶快回家。

媳妇接电话回家,安慰儿子的过程,就不提了。但是,儿子吃饭的问题,却不能不解决。当时,他奶奶去了荣成,岳母去世,家里真的没有人来给看孩子,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于是,媳妇就下了决心,让儿子学会做饭,最起码饿不着。

"林林,来,打火看看。对,就这样,先拧开阀门,再打火。来,再演试一遍"

儿子一遍一遍地熟练开关液化气灶的动作,直到熟练掌握,并学会了紧急处理方法。

"林林,来,咱们择菜"

"菜这样切,对,别割了手,块大点不要紧"

"肉给你切好了,放在碗里,用的时候,就拿"

"先打火,再放油,再放……"

媳妇一遍一遍地反复的教,儿子一遍一遍地反复的练,媳妇请了假,用了半天时间来训练他儿子做饭。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四岁的孩子,还没有一米高(发育不良),轮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炊具在做饭的情景,真是心酸。没法,那个年代,就这样,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孩子更是早熟,不能跟别的家庭一样,耍娇卖萌。

回家的当天,吃着儿子做的饭,我充满了感慨,但是,我还是认为,让孩子学点生活本领,是应该的

一、孩子学点生活本领,更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不易。

我喜欢说一句话:"都不容易",这是真的。出了门,大家都看到别人家的光鲜外表,可是,不进入家庭,谁又能体会别人的"辛"与"艰"?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生活不拮据,谁又能放着安稳的工作出去打拼,令娇小的孩子早早承受生活的磨难?

孩子通过做饭,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就能理解父母在外打拼艰难,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会更加珍惜他现在拥有的一切。

二、孩子学会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未来生活中,会更好生活。

"谁也没有前后眼",这是我们老家的俗话,说的是谁也没有办法预料未来发生的事情,早早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可以规避很多风险。还能让孩子在逆境中生活的更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完了,明天咱们再聊,再见。

故事十八:


故事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