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看冗餘設計的必要性

陳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如果說新型冠狀肺炎事件對投資和商業最大的啟發是什麼,我想其中一定有一個,就是在商業和投資中,我們需要準備足夠的冗餘設計。

冗餘設計這個詞,本來用於工業,指的是對於關鍵的設備來說,為了確保其可靠性和穩定性,需要設計出遠高於平時使用需求的性能。比如,平時我們中午可能吃飯要吃20塊錢,那麼中午出去吃飯的時候帶個三四十塊也就夠了,因為萬一餐廳大漲價,少吃一點也沒什麼。但是,如果一座橋平時通過的汽車重量在100噸左右,那麼橋的承重能力一定不能設計成150噸,而可能要設計成500噸、乃至1,000噸,因為一旦橋樑坍塌,損失不可限量。同樣,一臺電梯如果平時的乘坐人員是10人左右、總重大約600公斤,那麼電梯的承重能力也不能設計成1噸,而是要設計成5噸、乃至10噸,因為電梯一旦墜落,損失的人命是無價的。

對於新型冠狀肺炎事件來說,這場突發性災難是投資者和企業家們完全無法事先預料的。事實上,即使是最專業的醫療專家,恐怕也不能在2019年底,就預料到新型冠狀肺炎事件,居然會成為一場全球性的大傳染病災難。看看資本市場在2019年底曾經做出的各種預測,我們就會發現,預見這場傳染病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做生意、做投資,天生就會遇到大量的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這種不確定性什麼時候會來、會以什麼方式來,但是對於有經驗的企業家、投資者來說,知道這種不確定性一定會在某些時候出現,是一種基本的素養。這就如《列子﹒力命》中所說,“農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敗,仕有遇否。”生命中的不確定性,本來就是莽莽紅塵中,無法迴避的組成部分。

在面對這種“某些不可預知的糟糕事情一定會發生”的現實時,人們知道事情一定會在某些時候變得糟糕(就像電梯裡說不定某天突然擠進來八九個200斤的大胖子一樣),但是不知道這種事情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發生。因此在面對這種生活中的現實時,冗餘設計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新型冠狀病毒事件中,我看到有的餐飲企業主說,在春節前把所有的錢都花掉了、還欠了銀行很多短期貸款,就指望春節期間靠節假日消費回款,結果新型冠狀病毒一爆發,資金鍊瞬間斷裂。的確,沒有預測到新型冠狀病毒事件,根本不是企業家的錯誤。事實上這次疫情的爆發,幾乎是不可能預測到的,而如果需要能預測病毒爆發才能開餐廳,那麼這個世界上估摸著也就沒有幾家餐廳了。但是,在商業中把企業的命脈,完全壓注在未來一兩個月的回款上,卻是一種缺乏冗餘設計的做法。

不僅做企業如此,投資更是如此。在2019年底,隨著美國市場的不斷走高、估值不斷抬升,沃倫﹒巴菲特先生逐漸留存了一部分現金,大概佔他總投資組合的幾分之一。在2019年10月中旬,市場上有一篇文章,名字叫《老股東指責巴菲特:明明是牛市,為何囤積千億現金?!》,英文類似報道的名字叫《Longtime Berkshire Hathaway shareholder sells stake, accusing Warren Buffett of ‘thumb-sucking’》。

其實,我相信,巴菲特先生絕對不可能在2019年10月,就預見到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大流行:當時新型冠狀病毒還不知道在哪裡。而即使有億萬分之一的概率他會預測到這件事,他也應該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全賣掉、而不是隻持有幾分之一的現金。巴菲特先生這樣做的唯一原因,只能是一個成功了一輩子的老投資者的天生謹慎:在任何時候都保持足夠的冗餘設計,以面對未知的挑戰。

在2013年的一次講座中,巴菲特就曾經對保持足夠的冗餘設計,做出這樣的表述:“我和查理﹒芒格相信,保持充足的流動性是必要的。而且,我們一直避免任何可能讓我們的流動性突然乾涸的動作。這種保持充足流動性的做法,讓我們在100年裡的99年中,收益都變得更少。但是,在最極端的第100年裡,我們會活下來。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在這整整100年裡,都過得很踏實、睡得很安穩。”(Charlie and I believe in operating with many redundant layers of liquidity, and we avoid any sort of obligation that could drain our cash in a material way. That reduces our returns in 99 years out of 100. But we will survive in the 100th while many others fail. And we will sleep well in all 100.)

巴菲特先生如此看重投資中的冗餘設計,寧可放棄100年中99年裡更高的收益,也要保持自己在第100年的存活性。這種對待生意和投資的極其謹慎的作風,值得內地投資者學習。

我在內地市場,經常看到投資者跟我說,自己只用了50%、或者1倍槓桿,實在用的太少了,隔壁那誰誰用了3倍,誰誰用了5倍,還有用10倍槓桿的呢!在依靠槓桿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這些投資者並沒有考慮冗餘設計、並沒有考慮極端情況的風險。他們也許會在99%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卻永遠在承擔那1%的致命風險。

其實,資本市場的波動,往往超出人們最狂野的想象。我偶爾會碰到投資者跟我說,你看我的某某股票,估值已經如何如何,所以我用一點槓桿肯定沒事。每每此時,我就想起我的一段親身經歷來。

在2007年A股市場大牛市時,我在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工作。當時,A股銀行股的估值動不動達到10倍市淨率。我的同事都是身經百戰的投資經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說10倍真貴啊,也太貴了,不合理。那麼多少倍合理呢?大家覺得大概3到4倍就很合理了,再不濟2倍到底了。

結果呢,在2014年以後,A股市場上的銀行股估值有時能達到0.5、0.6倍市淨率,香港市場上一些經營健康的內地銀行的股票,估值甚至下摸到0.3倍市淨率。從10倍到0.3倍,如果不是事先留下足夠的冗餘設計,那麼我們又需要多麼強大的想象力,才能預測其中的波動?

在《古文觀止》裡,收錄了一篇《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說明了冗餘設計的重要性。戰國時,齊國貴族孟嘗君讓門客馮諼去自己的封地薛城收租。馮諼問,收到錢了買什麼帶回來?孟嘗君說,先生看我缺什麼就買什麼吧!馮諼說好,到了薛城把各種租約欠條收上來,一把火燒了,然後彙報孟嘗君說,您其它都不缺,就缺義,我所以幫買了義回來。孟嘗君不悅,但是木已成舟,也就算了。

多年以後,孟嘗君在齊國的政治鬥爭中失利,被齊王趕回封地。離薛城尚有百里,老百姓扶老攜幼,夾道迎接。孟嘗君大為感慨,對馮諼說,“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您為我所買的義,今天我算是真正見到了啊!馮諼為孟嘗君買義、也就是民心時,並不知道孟嘗君什麼時候會失勢。但是,在得勢之時,卻為失勢之時做好準備、做好冗餘設計,才是馮諼的最高明之處。

冗餘設計不僅對投資的交易結構十分重要,對投資的邏輯判斷同樣重要。彼得﹒林奇曾經說過,一個投資邏輯、比如為什麼要買一個股票,如果不能在一張紙上、在幾分鐘裡說明白,這個投資邏輯就太複雜、太容易出問題了。一個簡單幹脆的投資邏輯,往往是有足夠冗餘設計的,能夠容納其中很多細節的錯誤。但是,如果一個投資邏輯過於精巧,需要幾十頁PPT才能講明白,那麼它的容錯率也就太低了。一旦有一兩環接不上,整個邏輯就會失敗。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在做生意與投資時,盈利固然重要,但是確保事業的根基,不在哪怕最極端的狀態下遭到徹底的破壞,確保百招之中沒有哪怕一招致命的輸招,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畢竟,在生活這場長跑裡,跑的遠,永遠比跑的快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