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跨界學習》有感

學生時代各種被填鴨、應試、素質教育等不同方式輪番伺候,學習成果的檢驗便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大學。長大後被各種職場教育、心理教育、管理教育輪流登場,終於沒有考試來檢驗學習成果了,但活生生的職場、社會、人生時時刻刻都在評價上交的答卷。學習這個詞,很熱,藉助或自覺或被動的對學習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從中獲得財務收入甚至實現財務自由。但並不是交的錢越多學習效果越好,學習效果被打上了濃厚的個人便籤。

這本書並不是說應該如何跨界學習,反而更加想介紹為什麼要跨界學習。單純看這次詞,其反方辯手有如下立足點。原本的領域都沒有精通就開始跨界,每個學科都學個半吊子,最後成為萬金油但什麼都解決不了。駁斥的重點可以在跨界學習並不是放鬆本領域的學習,而是通過其他領域的學習來拓寬學習思維的方式,更有甚者新領域可能打開新天地,比本領域更加能放飛自我。

正如不同領域的精英人才很容易被彼此吸引,是因為他們身上的精英氣質被惺惺相惜。正如很讓人意外的馬雲和汪涵兩個人是兄弟,極有可能是在一個領域成為絕頂高手之後,繼續研修學習最終都能悟出其中的道,一種偏向於哲學角度的東西。而道這個東西在不同領域可能表現方式不同,但精髓都是相同的。因而跨界,可能到了某些水平級別,就不是跨界,只是在終極道上的不同表達而已。

書中有一個標題,叫做“上一代總是像弱智”,典型的標題黨。前面一大段的文字說明智商在不同的國家、地區、種族之間是有區別的,且是統計學上可以看到分別的那種。分析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推導出智商這個東西是隨著時間不斷提高的,而且會跟著人種、社會情況等諸多內容,在提高速度上產生快慢之分。隨後掉轉車頭說上一代和下一代會存在認知上的代溝,這是智商在進步的表現,因而對下一代而言上一代就是“弱智”。

講了這麼多,無非說明的中心點在於,智商會不斷提高的,提高的途徑有社會情況、個人需求、學習等方面的影響,在社會情況大體相當的水平下,能保持持續學習的慾望和動力並且實踐,就能比周圍的人更快的提高認知和智商,最終形成代溝,表現為智力水平比其他人要高。講的還真是挺繞的,為了講清楚學習的重要性,不惜作踐身邊的普通人,然而學習不僅僅是工作技能、生活水平,也有為人處世、人情練達,有慾望並且實踐,在某些領域,並不一定能取得比被動學習的人更好的效果。

雖然全篇並沒有寫應該要如何跨界學習才能在其他領域取得好效果,但對哪些方面是跨界還是有提到的,而且提到的領域對大部分而言基本都跨界了,而且的確十分有必要。比如如何成為合格的寫作者,是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才能精準的表達,甚至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內心究竟想要什麼,學會書寫和表達,至少能更一步瞭解自己。

比如如何談判。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行商業談判,輕言細語之下就是幾個億的合同,但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各種類型的談判,類似於如何同母親拉鋸戰要不要結婚,如何同主管商討成功的要到假期,甚至地毯上如何智慧的討價還價,都是一場小型的談判。是該好好學學。

比如微表情。看到別人的微表情,照顧到別人的情緒其實也是照顧了自己的情緒。比如信息篩選,面對現代社會的海量信息,學會如何做取捨非常重要,畢竟冗餘數據現在大規模存在,今後如何刪除這些冗餘數據絕對是個大行業。比如邏輯和算法,偏數學的內容,但學會絕對非常必要,十分能指導生活。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全書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不同的領域的知識,多看看至少能大開眼界,還是不錯的。

讀《跨界學習》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