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從政府發放消費券看零售企業新機會

前幾天,杭州發放16.8億的消費券,第一批2000萬將在3月27日發放,消費券滿40減10限領5張,杭州實體店線下支付通同,凡是做過零售的都知道,這個活動的意圖很明顯,希望提升消費者去線下門店的頻次。而隨後各地陸續都宣佈了類似的消息,不完全統計,現在超過14個城市預計將發放超過115億的消費券,那麼,我們先來思考下,政府為什麼要發消費券?

一、政府為什麼要發優惠券?

這個事情就要從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說起,截止到4月3日,全世界新冠疫情患者累計已超100萬人,死亡人數已超5萬,而且還在快速增長,已經對全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國際航班停運,全世界封城封國,將發展了幾十年的經濟全球化、供應鏈全球化快速瓦解。拋開全球經濟影響不談,這件事情對國內經濟最大的影響是外貿出口短期內剩不下多少了,那這個會有哪些影響呢?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大概佔比是40、40、20【很粗暴的四捨五入】,而2019年GDP的增長是6%,假設政府沒有任何動作,出口變0的話,中國GDP將下降14%【繼續粗暴計算】,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所以政府必然會行動,而消費增長對政府來說一定是最完美的。

而作為疫情初發的美國,已經動手了,我們看下川建國前幾天發的Twitter,他已經簽署了2.2萬億美元的CARES Act,來提振經濟,如果我們不刺激,肯定是接著被薅一波羊毛。


後疫情時期,從政府發放消費券看零售企業新機會

而根據《澤平宏觀》解讀的327政治局會議來說,已經給出了明確的信號,就是擴大內需,啟動“新”一輪的基建,基本明確政府會大力刺激經濟。

二、強刺激下零售的機會在哪裡?·

先說一下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考慮機會:全世界和國內的經濟已經穩定發展了幾十年,結構越來越穩定,上升的通道就那麼多,只有少數天賦異常者還有機會找到上升通道,而本次疫情對原結構帶來強烈的衝擊,震盪之後必然出現大量機會,那麼,零售企業本來就是一個抗風險能力很強的行業,在扛住這波動盪的同時,更應該思考和探索新的機會,尤其是希望突破的企業,畢竟震盪期才更有機會突破,平穩期的衝刺考驗的是資金和資源,大型企業才更有優勢。

1、疫情已經對購物行為產生了直接影響

購物人群變化:男人成為去超市購物主力,帶來的影響是超市在客流嚴重下滑的情況下,依然銷量暴漲,男人購物讓客單價翻了2倍多;

購物心態變化:生鮮、糧油和食品等生存需求產品銷量暴漲,美妝、文玩等體驗需求產品大幅下降;

購物方式變化:線下活動被嚴重限制,基本只能靠線上來釋放購物慾望,所有做線上私域流量的企業都被獎賞了一次,有的甚至漲了十幾倍,而直播這種集娛樂和購物於一體的方式,在疫情期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消費券會讓消費者重回線下

杭州2009年已經成功實施過一次消費券刺激經濟增長,當時發放了7億,其中前2億用於刺激高頻消費,後面7億用於刺激旅遊消費,成功帶動了消費。而本次政府發放消費券力度空前,而且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杭州1.8億的預算才發了2000萬,明顯只是試水,據不安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30個城市,公佈總額超過100億的消費券發放計劃,而隨著本次疫情國內基本穩定,生活逐漸恢復到常態,甚至武漢解禁後,奶茶銷量超過8倍,再通過消費券的刺激,相信實體經濟會很快復甦,讓消費者重回線下。

3、什麼樣的商品更受歡迎

受國外疫情持續爆發影響,就算國內疫情基本收尾,還是會對消費者的決策產生影響,最終還是會影響消費者對採購商品的選擇,以下為筆者的一些猜測

生鮮品短期內依然會是最火爆的品類:全社會已經被培訓了2個月的廚藝,慣性角度來看,勢必會持續,受短期疫情壓力仍在,去飯店吃飯幾率仍然會大大下降,自採生鮮品自己做成為家庭覺得的不二選擇;

臨期品交易量井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臨期品的交易量井噴,什麼是臨期品,就是那些保質期不到三分之一的商品,有一些本地的社區拼團平臺,就靠幾個品牌的臨期品就可以讓自己的日交易額超過幾十萬,基本等於線下1-200家實體便利店的銷售額了,經濟危機+疫情的疊加,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己的現金,而選擇高性價比的商品,甚至在很長時間內,高性價比的商品會是大家不二的選擇;

4、私域流量會成為一個馬上要做的事情

私域流量的運營會變成一家企業馬上就要做的事情,由於疫情來得突然,只有少數的有過豐富運營經驗的企業才把這件事情做起來,但是,也讓大家真正認識到,這件事情的價值,因為大家發現,或許私域流量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暴富,但是在困難期會成為你跟客戶溝通的唯一渠道,會助你渡過難關。所以,這是一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的工作。這裡特別提醒,私域流量的運營,跟前幾年說的會員運營,本質來說是一件事情,有幾個建議:

1)規矩比花頭更重要,定期發個推文,發個消息告訴你的客戶你最新的動態,養成大家定點關注你,而不要用那種讓客戶都酸不明白到底優惠了多少的活動;

2)利用好實體門店供應鏈低的優勢,讓全網最低成為標配,充分利用客戶對價格的敏感性,利用好到店自提這種模式;

3)堅持積累自己的流量池,暢想一下,如果你沉澱了100萬的會員,每週都能跟他們產生互動,會是一個什麼效果;

三、唯有提升效率才能抓住機會

1、砍掉所有冗餘

儘管前幾年受電商衝擊,但是其實對零售業來說,從來還沒有遇到過生死存亡的時刻,加上零售業普遍現金充沛,即使偶有虧損也並不可怕,所以絕大多數也很少花很多心思對內找原因,像創業企業儘可能砍掉自己的冗餘部分,讓自己變得高效。

其實,冗餘在零售企業內是普遍現象,最直接的就是,多少企業拉個清單,看看店內14天不動銷的商品有多少,門店庫存週轉超過30天的商品有多少,大倉庫存週轉超90天的,又有多少?稍微大一點的企業,估計拉出來的資金就是百萬級以上的,這些商品佔了珍貴的門店排面和倉庫空間,但並不產生任何價值。除了商品,還有人員?項目?相信只要花心思,就可以找到大量冗餘

2、梳理管理流程

隨著消費券的刺激,越來越多的客戶來到了門店,作為零售企業來說,你接得住嗎?一個實際的例子,發放的優惠券,到底是買了你希望他採購的商品,還是買了電話卡等現金等價物呢?在企業內部,到底是財務優先,還是業務優先,我們經歷過幾個項目,業務還沒有正式開展,已經被繁雜的財務流程和採購流程槍斃了,實在可惜。另外,訂單真的有了,供應鏈頂得住嗎?會不會發生線上訂單上來了,其實供應鏈供不上的情況呢?都值得企業化時間來思考和梳理內部的流程

3、耐心讓科技來提升效率

數字化已經成為零售企業的基礎建設,無論利用好這些數字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關健,而零售企業的工具仍然停留在上個時代,就好比用手機打比方,絕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工具是功能機,只是完成最基礎的管理動作,比方說收銀、訂單、庫存等,僅僅是把商品、人員等實物用數字做了替代,沒有真正的利用起來。所以,用科技來提升效率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那麼事情來了,我們該怎麼做?這裡推薦用MVP原則,就是最小化可行性產品上線,持續快速迭代一直到產品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千萬不要仗著資金雄厚,用憋大招的方式來使用技術,因為很可能你產品還沒做出來,外界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就像我們最近推出的生鮮智能稱重收銀解決方案一樣,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是速度第一優先,準度第二優先,只要我們能在1秒內給出推薦,而這個推薦或許沒那麼準,但是比人背誦條碼來得快就行,經過幾個月的迭代以後,他的能力基本等同於一個5年以上經驗的專業打秤員了。


後疫情時期,從政府發放消費券看零售企業新機會

元芒數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