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分級面前,我們被認定為“未成年人”

遊戲分級在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一刀切”,“血是綠色的”、子彈擊中目標只會出現閃光、在《和平精英》中被擊敗了還得雙手奉上“盒子”並揮手告別等“和諧”畫面,作為國內玩家對這些已經是習以為常。

在遊戲分級面前,我們被認定為“未成年人”

綠色的“血”

相較於國外,遊戲分級就相對於成熟,分級標準主要有“ESRB”分級、“CERO”分級、“GSRR”分級、“PEGI”分級。根據不同分級標準規定了遊戲所應該面向的不同年齡段,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健康,維護成人權益。

在遊戲分級面前,我們被認定為“未成年人”

遊戲分級

通俗來說就是什麼年紀該玩什麼遊戲,面對群體主要為全年齡、幼兒、少兒、青少年和成年。

如今人民網公佈了我國的《遊戲適齡提示草案》,本以為也會將遊戲細分,可仔細看過之後才發現,這分的什麼玩意兒?和沒分有區別嗎?

《遊戲適齡提示草案》中主要內容:

一、年齡分層及劃分

根據中國現行法律規定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生理特徵、認知能力、道德水平綜合考慮,將遊戲適齡範圍劃分為“18歲以上(18+)”“16歲以上(16+)”“12歲以上(12+)”“6歲以上(6+)”四級。因6歲以下兒童正處於視力發育等的關鍵時期,不建議他們單獨使用電子產品進行遊戲。

二、適齡提示體系標準

遊戲適齡提示標準應建立在合法出版物的標準之上。本適齡提示體系標準基於我國法律、規定,基於我國社會普遍的道德標準,基於當下遊戲出版要求,基於不同年齡層兒童或青少年心理及生理發展特點提出。對遊戲進行適齡劃分時,需對遊戲內容、遊戲類型、遊戲系統、遊戲時間、遊戲付費模式等進行綜合評價,以得到相對客觀的遊戲適齡結果。

(一)遊戲內容

對遊戲內容的判定採用“負面清單”的形式,以排除不當要素的方式對遊戲內容進行適齡劃分。根據我國出版和未成年人相關法律規定,將遊戲適齡提示以18歲為界進行劃分。

“18歲以上”如存在本級不應出現的內容,則可能不屬於合法出版物。

針對18歲以下不應出現的內容,現設有兩種方案:方案一粗略劃分為“18歲以下”,後續逐步細化;方案二分為“16+、12+、6+”三個級別。18歲以下每一級別均包含上一級別不能存在的內容(例如:16+也不能出現酒類、菸草、毒品等),如果該級別存在本級不應存在的內容,則適齡評價升高一級。

(二)遊戲類型

遊戲類型不作為主要劃分依據,僅做適齡參考。

(三)遊戲系統、遊戲時間及遊戲付費

遊戲系統、遊戲時間及遊戲付費不作為主要劃分依據,僅做適齡參考。

其中最讓人關注的是對“18歲以上”的規定,不得出現宣揚暴力等情節,不得出現遮蓋物低於3/4的女性胸部等帶有暗示性行為等內容,不得出現血濺效果、斷肢、內臟等描寫,不得出現骷髏標誌,不得對人類肢體進行惡意、離奇的醜化、改造等。

我就想吐槽一下,既然分類為18+,但卻有如此多的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規定,這不是白分級嗎,真這麼分是不是得分到“30+”、“50+”才能對比國外分級的“18+”?。其他我或多或少能理解,這個所謂的不得出現骷髏標誌是什麼鬼??描述毒物的骷髏標誌都不能出現?那海賊王也別看了,有骷髏標誌,以後雞鴨魚也別吃了,有白森森的骨頭。我還有許多想吐槽的,但為了文章能過審我忍住了。幸運的是這只是“草案”,不幸的是“遊戲會教壞小孩”成了大部分家長和某些人心中的刻板印象。

在遊戲分級面前,我們被認定為“未成年人”

海賊王旗幟

分級的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和兒童,而不是限制成年人的正常娛樂。當然這絕對不是提倡“18+”就可以出現血腥暴力性暗示,但能不能尊重一下成年人?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為成人的我們也得像他們一樣被拘束?保護未成年人,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固然重要,但這“一刀切”的方式真的好嗎?小到遊戲大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真的能完完全全的保護到未成年人?各種短視頻的“性暗示”“低俗”內容未成年人真的看不到?各種影視劇中的的成人元素孩子們就從來沒接觸到?為了保護未成年人,難道真的要蒙上他們的眼,讓他們生活在“虛假”的世界?告訴他們血是綠的?動畫片中的人物不會死?男生女生沒有不同?幸運的是孩子們雖然年紀小但不傻,他們知道血的顏色、知道受傷流血會痛、知道動畫片是假的、知道男女有別。幾年前就出現過“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烤全羊把同伴烤了,跳窗以為沒事但是死了”等悲劇。適當的真實性不會讓未成年感到血腥暴力,反而是對科學的認知、對生命的敬畏。而我們的做法,只能用掩耳盜鈴來形容。

在遊戲分級面前,我們被認定為“未成年人”

動畫片中的“煮羊”

為了更好的管理,遊戲分級是必須的,但不能這麼草率的“一刀切”,而是真正面向全體遊戲人群細緻分級。而且真正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重點不該體現在遊戲分級上,而是更應該體現在網絡管理、家庭教育上。因為管理的不當,未成年人隨意就能接觸到本不該屬於他們的內容。因為教育不當,家長們把成績下降、孩子學壞的“鍋”甩給了遊戲。確實,遊戲是能影響孩子們的成長,但家長們的教育,社會的管理才是真正決定孩子成長道路的關鍵因素,而這樣的遊戲分級顯得有點本末倒置,給人一種極不負責的感覺。太把所謂的生理年齡當回事,不管你成長之路怎樣,只要你未滿十八,《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像“保護傘”般為你人生道路保駕護航。自認為看待一個人是否成年的重要是思想和認知,所以說社會上存在許多“巨嬰”。

遊戲作為載體,對許多事情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現實生活中我們體驗不了的戰爭,遊戲能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平常人都不懂的藝術,遊戲能通過音樂、劇情、畫面所展現。凡事有利有弊,“一刀切”的做法也是某些人群最容易“拍腦瓜”想出來的,方便快捷但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遊戲的這般害怕不禁讓我想到魯迅先生在《小雜感》中的一句話“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X體,立刻想到生X器,立刻想到性X,立刻想到雜X,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飛躍。”

在遊戲分級面前,我們被認定為“未成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