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便血當痔瘡,定期檢查胃與腸

29歲的小李有著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父母剛剛退休,準備安享晚年,妻子美麗賢惠,還有一個美麗的女兒,今年剛剛2歲。但是小李近1年出現大便偶爾帶血,時有時無,他聽別人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以為自己肯定是痔瘡犯了,有時有點便血是痔瘡的表現,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也沒有進行系統的檢查治療。小李偶爾會在藥店買一點痔瘡膏抹抹,大部分時候也確實有一定效果。上週,小李捉摸著便血時間有點久,去醫院開點藥會不會效果更好,在家屬的陪伴下前往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專家門診就診,胡運蓮主任詳細詢問小李的發病經過和大便、便血的情況,敏銳地察覺到小李的便血有點可疑,不太像一般的痔瘡便血,於是建議小李進行腸鏡檢查。小李的腸鏡結果顯示在距離肛門15cm長了一個新生物(腫瘤),病理檢查證實是腺癌,轉到外科進行腹腔鏡下的腸癌根治術。

莫把便血當痔瘡,定期檢查胃與腸


無獨有偶,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也時常遇到一些風華正茂的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突然查出來大腸癌。他們大多數是出現了明顯的症狀如體重下降、貧血、乏力、食慾下降、腸梗阻等等後才來醫院就診發現是腸癌,有的已經有肝、肺轉移,失去了手術時機,迴天乏力,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從這些腸癌的外形看,基本都是從息肉轉變而來的。

息肉有增生性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也稱“腫瘤性息肉”)之分。有研究表明,大約有95%的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轉變而來,從腺瘤性息肉變成癌一般需5—15年。


莫把便血當痔瘡,定期檢查胃與腸

像圖中所示,可能十年、十五年之前,這個腫瘤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息肉,如果在這之間的任何一個時候,患者能夠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就能發現它,並同時進行腸鏡下微創治療就能讓它根本沒有作惡的機會!!哪怕是早1-2年進行腸鏡檢查,或許它還只是個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早期癌),治療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胡運蓮主任常常跟病人舉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常的粘膜組織不是一夜之間突然轉變成癌症,它是從1(完全正常)到2到3,一步一步慢慢到100(癌症),如果說我們能在它30的時候發現它就能及早發現苗頭,就可以定期觀察或及時治療,防止癌變;如果能在70的時候發現它就能早期治療,防止進一步轉變成癌;如果到90的時候發現它,也能進行腸鏡下治療或者手術,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比如同樣7月份有一位王先生,因為胃不舒服做了胃鏡檢查,然後又順便做了一個腸鏡檢查(他的大便沒有問題、也沒有腹痛腹脹)。結果胃鏡倒是沒啥大問題,腸鏡發現有一個直徑1.5cm的息肉,進行了內鏡下的切除,息肉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部分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要知道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表明部分細胞形態已經基本接近癌細胞形態了,有的甚至就是癌細胞,只是沒有突破基底膜產生浸潤和轉移而已。王先生是幸運的,而前面提到的小李就不那麼幸運了,去年元月他因為黑便在我科住院,做胃鏡時醫生就建議他順便做一個腸鏡檢查,當時他說平時大便沒什麼問題而婉言謝絕了,故而才有了前面祥林嫂似的自語。臨床上持小李這種“大便沒什麼問題就不需查腸鏡者”還不在少數。

莫把便血當痔瘡,定期檢查胃與腸

古人有云“防微杜漸”、“未雨綢繆”,中醫也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聖人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說法。腸鏡檢查防癌的意義也在於此,治療癌症意義固然重大,在癌變之前發現並且及時治療意義更為重大!著名的李兆申院士常常苦心孤詣地告訴大家“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拯救一個家庭”。

胡運蓮主任溫馨提示,如果您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建議您定期檢查腸鏡。

1、便血、黑便、多次潛血陽性 2、大便變細或表面有凹槽 3、腹瀉 4、便秘 5、腹痛、腹脹 6、粘液膿血便 7、四十歲以上 8、體重減輕、消瘦、貧血 9、有腸癌家族史或既往有腸息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