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新冠病毒“零距離”-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他們與新冠病毒“零距離”

他們與新冠病毒“零距離”

他們與新冠病毒“零距離”

推開一面潔白的鐵門,地面上黃色的箭頭指向了“汙染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讓核酸檢測員這個原本“小眾”的職業,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洗手消毒、戴工作帽和防護口罩、穿防護服、戴內層手套,然後再穿外層隔離服、戴外層手套、戴護目鏡、穿防水靴套、穿外層鞋套……被包裹在厚重防護服裡的他們,即將進入“汙染區”核心地帶,拿起“武器”緝捕病毒……

近日,記者走進城陽區人民醫院採訪這些幕後英雄,在青島1000多萬份新冠病毒檢測陰性的功勞簿上,有他們的一頁。

接到緊急出征令團隊七人連軸轉

十幾天前,對每一個承擔青島全城全員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來說,出征號令來得非常緊急。而在核酸檢測的最後一道關卡,檢測實驗室的核酸檢測員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身心的大考。

現在,在城陽區人民醫院檢驗科、基因檢測實驗室裡,工作人員恢復了往日的正常節奏,但是他們會一直記得10月11日那天一大早接到的任務,“要求我們3天內檢測完4萬餘份樣本。 ”檢驗科副主任、基因檢測實驗室負責人李作臻說。

接到這個任務後,李作臻不再回家。 “核酸檢測實驗室現有7名檢驗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採取‘1+2+4’值班模式,其中一個人白天晚上都堅守崗位,兩個人上白班、四個人上夜班。”李作臻帶領團隊七人,全都繃緊了弦,馬不停蹄投入到了檢驗工作。

檢測實驗室裡,樣本被放在一個金屬製的“傳遞窗”內。這個銀色通道是樣本進入實驗室的第一步,表面貼著“新冠核酸檢測標本接收處”字樣。採樣點工作人員將閥門打開後,將樣本放在通道中。一牆之隔的實驗室有高度的安全防護要求,樣本經傳遞窗進入實驗室內部後,將被工作人員消毒、掃碼、錄入、核收,並放入56度溫箱中滅活30分鐘。實驗室內,檢測人員身著密閉的防護服、護目鏡,雙手戴著手套在生物安全櫃中,用“加樣槍”將檢測者的樣本吸入,滴進提取試劑盒的預製板中,完成“加樣”。

實驗室由多個具備不同功能的房間和區域組成。樣本的實驗操作經過分工,通過各個房間的“傳遞窗”傳遞完成。 “傳遞窗”同時僅有一方可打開,中間設有紫外燈用以消毒。室內均處於負壓狀態,防止氣體外洩造成可能的汙染。樣本此後還需要在一臺“擴增儀”中進行基因擴增。

“通俗地來講,試劑盒有可以找到核糖核酸的‘偵察兵’,經擴增儀找到之後擴大,我們就可以根據圖表分析出結果。 ”李作臻介紹,大約幾個小時後,相關數據便顯示在電腦中,工作人員判斷結果,並將報告審核發放。

從11日開始,隨著篩查人數不斷上升,核酸檢測量陡增,實驗室明顯忙碌了起來,一波樣本檢測完成後,馬上便要開始下一批次的檢測。李作臻和同事們在這場戰疫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和疲憊。平時的核酸檢測大多來自住院,2個人可以完成工作,但現在,7個人都忙不過來。李作臻從白天到夜晚連軸轉,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幾個小時下來,身體總會疲憊。但他說,自己的體質不錯,能熬得下來。

距離病毒10釐米 自豪並不懼怕

“10月11日、12日是工作量比較大的兩天,從早上10點左右進實驗區,到下午5點左右出來,一出來就跑到衛生間吐了。 ”檢測員王盛楠說,“對於我來說,就是工作擺在這裡,我必須要去完成。 ”

距離病毒樣本最近不到10釐米,與病毒共處在10平方米左右的封閉空間,王盛楠說家人最擔心她安全與否。 “為什麼說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不好做?因為不能有一丁點汙染。 ”王盛楠說,要有非常強的生物安全意識,各個房間的物品絕對不能共用,包括儀器、衣物,都只能在一個房間內使用,否則會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而最危險的環節,就是提取樣本的時候。“我們要親手去打開樣本,距離最近的時候不到10釐米。”王盛楠說道,同事中有的孩子非常小,有的妻子即將臨盆,但所有人都在病毒風險中謹慎冷靜、一絲不苟又無怨無悔地工作。

記者採訪檢測員侯雲嬌時,發現她的嗓子已經說不出來話,原來是因為工作量大、壓力巨大,又沒有休息好,她的嗓子完全啞了。“她只休了一天,第二天就正常輪班,直到15日我才知道她丈夫剛剛做了手術,她都沒有在身邊照料。”王盛楠說。

瘦弱的檢測員王慧嬌則笑稱自己成了最大“受益人”,從今年核酸檢測實驗室成立以來,她從原來的100多斤瘦到現在的90斤,“邊工作邊減肥了。 ”她笑著說。

準新娘於銀萍距離舉辦婚禮已經不到一個月,“訂婚儀式、婚紗照拍攝現場都是拿著電腦度過的。 ”於銀萍負責每天的大量數據彙報,這個重任最考驗細心耐心和周到,之前在婚紗照拍攝現場,因為接到臨時任務,不得不立刻跑回醫院。

檢測實驗室內的徐建軍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1歲、一個6歲,“我的妻子也是醫護人員,全城檢測期間我們兩個都在加班,只能把孩子放到姥姥家照顧。 ”而檢測員陳睿的妻子臨近預產期,他卻沒有時間回去陪著待產的妻子。 “有時候對孩子也會有遺憾和愧疚,但是作為父親,我們一定會讓孩子感到自豪。 ”他們說道。

“可怕,又不可怕。 ”這種看似矛盾的觀點,是王盛楠和同事們的真實感受。可怕,在於對病毒的未知帶來的恐懼;不可怕,源於核酸檢測技術的發展,以及日趨理性的認識。

堅持是最準確的註解父母妻兒是最深的掛念

秋朗氣清,經歷了全城大抗疫後的青島又重新回到了往日的寧靜唯美,這背後有著無數醫務工作者和核酸檢測人員的不眠不休。形象地說,核酸檢測員就是最終把病毒“揪”出來的人,憑藉一雙“火眼金睛”,讓病毒無處遁形,就像實驗室裡的“警察”。

在他們看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但是技術活,還是體力活。在全封閉、負壓的實驗區,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人容易缺氧,加上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面罩,對體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全副武裝的三級防護,讓人如同裝在狹小的悶罐之中,既憋悶影響呼吸,又容易出汗;進入實驗室之後,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堅持”就是最準確的註解。

“全身都被汗水浸透,脫下厚厚的防護服,身上的衣服一擰就滴滴答答得淌水。最近天氣轉冷,上廁所又成了難題,所以控制飲食是我們的日常。 ”李作臻說,現在他們團隊恢復到了節奏正常的工作狀態,“將所有樣本檢測如期完成,就像是打了一場勝仗,我們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他很感謝在那段時間,其他科室的能兵強將和兄弟醫院的支援,讓檢驗工作繁忙而有序,精準快速地完成了四萬份樣本的檢驗工作。

“爸爸,看我這兒,這有好吃的、這有好喝的!”李作臻總是回憶起那幾天住在醫院時,休息時間與家裡3歲女兒的視頻聊天,“這個小機靈鬼,總是喜歡‘誘惑’我,其實也想爸爸了。”李作臻知道,女兒和家人都盼著自己早點回家,用這種開玩笑的方式表達對他的想念。但當他在全城檢測工作“完勝”後,最先去看望了父親,“最掛念的還是父親,他今年86歲了,原來我每週都會回去三四次,但是接手核酸檢測工作後很久沒有回去跟父親好好聊天了,每次都是送點東西,匆匆離開。 ”李作臻說:“任何生命的呵護都彌足珍貴,平淡的生活才真的了不起。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徐小欽 尉楊攝影報道

來源: 青島早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