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工業品採購,上一呼百應

更齊全的工業品

​盡在一呼百應

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去年,全球經濟增速實際增長2.4%,美國增速2.3%,歐元區19國與日本的實際增速都約為1.1%。外部經濟持續疲弱背景下,2018年7月,美方執意掀起了新一輪的貿易爭端,不僅影響兩國的進出口業,國內周邊零售產業也有所波及,對於長期處於業績增長緩慢的實體零售企業的影響更是觸目驚心,經長達一年半的貿易談判,中美雙方正式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貿易摩擦有所緩解。

實體零售企業還未來得及品嚐利好預期的落地,誰想又迎來了更具毀滅性的衝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生意紅火的春節黃金時段遭遇冰點,零售商場、餐飲、娛樂等高聚集產業陷入停滯。

然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產業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其中便利店、生鮮電商等零售平臺,憑藉數字化手段帶來的技術融合和創新,展現了在供應鏈、運營效率、配送物流上的巨大優勢,隨著疫情的爆發,整體業績相較同期,都有2-10倍的不等增長,一躍成為居民的剛需。

“銷售全渠道”、“智能化管理”、“供給端的價值共同體”、“店倉一體的場地運營模式”、“員工共享的調動機制”,這些概念對於傳統零售企業主而言可望不可及,難道在行業危機出現時,他們面臨的只能是“關店”和“整合淘汰”?

無論是“線上或線下銷售”還是“線上線下配合銷售”、無論是“消費體驗一體化的銷售模式”還是“單向鏈的銷售模式”,都要將貨物從生產商、中間商手上通過流通,在一定的場景下,售賣的到客戶手上。

而這種“流通呈現”來達到滿足顧客的方式不斷髮生變化,不同大類商品如何呈現,如何給予顧客直觀的感受和體驗並獲取信任,在滿足顧客“多“、“快”、“好”、“省”的需求同時又不會過於增加供應鏈及商品成本。

而對於實體零售企業而言,在做不倒面面俱到的情況下,清晰定位產品特性和用戶畫像,選擇恰當的配送方式和呈現場景,無疑是明智的。

疫情爆發以來,新零售和實體零售的兩種境遇,給每個參與者帶來新的啟示。行業巨頭線上線下同步發展,通過智能化應用,不斷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而傳統零售行業,應該將正視智慧零售的發展方向。未來零售,或將沒有新舊區分,而是體現更多精細化的控制和技術融合的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